一种隧道照明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4194发布日期:2021-11-10 09:5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照明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照明配电箱。


背景技术:

2.照明配电箱设备是在低压供电系统末端负责完成电能控制、保护、转换和分配的设备,主要由电线、隔离开关、断路器及箱体等组成,广泛用于各种楼宇、广场、车站及工矿企业等场所。
3.由于隧道环境相对较为阴凉,而配电箱内电线或元器件工作时容易发热,使得配电箱内外空间出现较明显温差,进而易出现结露滴水现象,导致配电箱体生锈发霉,严重的可能造成电器短路,引发安全事故。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一种隧道照明配电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照明配电箱,解决了隧道照明配电箱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结露滴水现象,导致配电箱体生锈发霉,严重的可能引发电器短路等安全事故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隧道照明配电箱,包括外箱壳和内箱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壳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内箱壳,且所述外箱壳与内箱壳之间设置有夹层空腔,所述夹层空腔通过隔板分隔为上空腔和下空腔;
7.所述外箱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尘环网,且所述防尘环网的架体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引风扇,所述外箱壳位于上空腔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结构相同的外截风板,且所述外箱壳相对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呈阵列分布的排风孔;
8.所述内箱壳位于上空腔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结构相同的内截风板,且所述内箱壳相对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呈阵列分布的引风孔,所述内箱壳与下空腔对应的两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排风扇,且所述下空腔的两侧腔体内均滑动设置有过滤叠网,所述内箱壳的箱门中部固定安装有玻璃窗,所述内箱壳的箱门内侧固定连接有磁吸封条,且所述内箱壳的门框上固定设置有磁吸垫。
9.优选的,所述防尘环网的架体贯穿所述外箱壳的顶部且连通上空腔。
10.优选的,所述外截风板与内截风板均呈阵列分布且呈错位设置。
11.优选的,两个所述排风扇均贯穿内箱壳的侧壁并连通所述下空腔,且所述排风孔、过滤叠网均与同侧的排风扇呈对应设置。
12.优选的,所述排风孔开设在外箱壳侧壁与下空腔对应的部分,且所述排风孔与下空腔连通;所述引风孔开设在内箱壳侧壁与上空腔对应的部分,且所述引风孔与上空腔连通。
13.优选的,所述磁吸封条呈封闭环形设置,且所述磁吸垫与磁吸封条呈对应设置且
匹配。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通过引风扇、外截风板、内截风板和排风扇的设置,外箱壳与内箱壳之间设置有夹层空腔,外截风板与内截风板呈错位设置形成类“s”型风道,进而延长风的流动时间,便于进行更加充分的热交换,有利于提高散热除湿的效率,进而有利于减少结露滴水的现象。
16.2、通过防尘环网和过滤叠网的设置,防尘环网能够有效拦截引风扇带入的灰尘,过滤叠网能够更加高效的截留排风孔处的尘土或污垢,两者配合使用,能够有效保持配电箱内部环境整洁。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引风扇、外截风板、内截风板和排风扇等零件结构高效地实现了配电箱的散热除湿作用,解决了隧道照明配电箱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结露滴水现象,导致配电箱体生锈发霉,严重的可能引发电器短路等安全事故的问题,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引风扇与排风扇的安装结构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引风扇与防尘环网的安装结构图。
22.图中标号:1、外箱壳;2、内箱壳;3、隔板;4、上空腔;5、下空腔;6、防尘环网;7、引风扇;8、外截风板;9、内截风板;10、排风孔;11、引风孔;12、排风扇;13、过滤叠网;14、玻璃窗;15、磁吸封条;16、磁吸垫。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参照图1

2,一种隧道照明配电箱,包括外箱壳1和内箱壳2,外箱壳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内箱壳2,通过将配电箱主体分为外箱壳1和内箱壳2,可以有效减少外界环境对配电箱内部的影响,不仅提高了对内部元器件的保护性能,也提高了配电箱的整体使用寿命,内箱壳2的箱门中部固定安装有玻璃窗14,便于工作人员巡视维护时的简易观察,内箱壳2的箱门内侧固定连接有呈封闭环形设置的磁吸封条15,且内箱壳2的门框上固定设置有与磁吸封条15呈对应且匹配的磁吸垫16,使得箱门的开合更加方便,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同时也相对提高了箱门与门框的密封性。
25.参照图2

4,外箱壳1与内箱壳2之间设置有夹层空腔,夹层空腔通过隔板3分隔为上空腔4和下空腔5,外箱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尘环网6,且防尘环网6的架体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引风扇7,防尘环网6的架体贯穿外箱壳1的顶部且连通上空腔4,在引风扇7启动,向上空腔4内部送风的同时,防尘环网6能够有效拦截并防止灰尘的进入。
26.参照图2

3,外箱壳1位于上空腔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结构相同的外截风板8,内箱壳2位于上空腔4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结构相同的内截风板9,外截风板8与内截风板9均呈阵列分布且呈错位设置,形成类“s”型风道,进而延长风的流动时间,便于进行更
加充分的热交换,外箱壳1的两侧壁对应下空腔5的部分均开设有呈阵列分布的排风孔10且内箱壳2的两侧壁对应上空腔4的部分均开设有呈阵列分布的引风孔11,内箱壳2与下空腔5对应的两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排风扇12,两个排风扇12均贯穿内箱壳2的侧壁并连通下空腔5,且下空腔5的两侧腔体内均滑动设置有过滤叠网13,上空腔4内的风经引风孔11进入内箱壳2的内部,进行热量交换,再通过排风扇12经下空腔5从排风孔10导出,通过空气对流的方式与外界干燥空气进行交换,达到降低配电箱内部温度和湿度的作用,同时过滤叠网13能够更加高效截留止尘土或污垢,配合防尘环网6的使用,能够有效保持配电箱内部环境整洁。
27.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启动引风扇7和排风扇12,通过引风扇7向上空腔4内送风,由于外截风板8与内截风板9均呈阵列分布且呈错位设置,风经过两者时形成类“s”型风道,进而延长风的流动时间,上空腔4内的风经引风孔11进入内箱壳2的内部,进行更加充分的热交换,再通过排风扇12经下空腔5从排风孔10导出,利用空气对流的方式与外界干燥空气进行交换,达到降低配电箱内部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减少配电箱结露滴水的现象,提高配电箱使用安全性能的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照明配电箱,包括外箱壳(1)和内箱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壳(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内箱壳(2),且所述外箱壳(1)与内箱壳(2)之间设置有夹层空腔,所述夹层空腔通过隔板(3)分隔为上空腔(4)和下空腔(5);所述外箱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尘环网(6),且所述防尘环网(6)的架体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引风扇(7),所述外箱壳(1)位于上空腔(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结构相同的外截风板(8),且所述外箱壳(1)相对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呈阵列分布的排风孔(10);所述内箱壳(2)位于上空腔(4)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结构相同的内截风板(9),且所述内箱壳(2)相对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呈阵列分布的引风孔(11),所述内箱壳(2)与下空腔(5)对应的两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排风扇(12),且所述下空腔(5)的两侧腔体内均滑动设置有过滤叠网(13),所述内箱壳(2)的箱门中部固定安装有玻璃窗(14),所述内箱壳(2)的箱门内侧固定连接有磁吸封条(15),且所述内箱壳(2)的门框上固定设置有磁吸垫(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照明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环网(6)的架体贯穿所述外箱壳(1)的顶部且连通上空腔(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照明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截风板(8)与内截风板(9)均呈阵列分布且呈错位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照明配电箱,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排风扇(12)均贯穿内箱壳(2)的侧壁并连通所述下空腔(5),且所述排风孔(10)、过滤叠网(13)均与同侧的排风扇(12)呈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照明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孔(10)开设在外箱壳(1)侧壁与下空腔(5)对应的部分,且所述排风孔(10)与下空腔(5)连通;所述引风孔(11)开设在内箱壳(2)侧壁与上空腔(4)对应的部分,且所述引风孔(11)与上空腔(4)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照明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封条(15)呈封闭环形设置,且所述磁吸垫(16)与磁吸封条(15)呈对应设置且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照明配电箱,涉及配电箱设备技术领域,针对隧道照明配电箱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结露滴水现象,导致配电箱体生锈发霉,严重的可能引发电器短路等安全事故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外箱壳和内箱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壳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内箱壳,且所述外箱壳与内箱壳之间设置有夹层空腔,所述夹层空腔通过隔板分隔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外箱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尘环网,且所述防尘环网的架体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引风扇。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解决了隧道照明配电箱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结露滴水现象,导致配电箱体生锈发霉,严重的可能引发电器短路等安全事故的问题,适宜推广。适宜推广。适宜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杨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襄阳市建盛工业控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3
技术公布日:2021/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