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3163发布日期:2022-07-13 00:47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柱塞式清洗机,具体涉及清洗机泵体与电机的连接件。


背景技术:

2.柱塞式清洗机,包括动力系统和泵体,泵体内设有柱塞。动力系统包括电机、与电机连接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连接的偏心轮,偏心轮伸入泵体的传动腔,与柱塞配合。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的偏心轮驱动柱塞往复线性运动,使泵体产生负压和高压,驱使外部的水进入泵体,以及,驱动泵体内的水排出。
3.按现有技术,电机通过电机架与泵体连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设置在电机架内,具体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齿圈安装在电机架内,齿圈与电机架属两个彼此独立的零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简化柱塞式清洗机的装配结构。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架,包括主体部分和齿圈部分,主体部分与齿圈部分一体成型。
6.在装配清洗时,电机与电机架连接,电机架与泵体连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行星轮直接与齿圈部分配合,无需在电机架中安装齿圈。
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齿圈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集成在电机架上,利于清洗机制造成本的节约,利于清洗机装配结构的简化,尤其适应于负载不大的手持式清洗机。
附图说明
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9.图1为一种电机架的示意图;
10.图2为图1中从下方观察电机架所得的示意图。
11.图中符号说明:
12.10、主体部分;101、定位凹形结构;11、减速机构容纳腔;12、电机连接孔;13、第一沉孔;14、凸耳;15、泵体连接孔;16、筒形结构;17、柱形结构;18、第二沉孔;19、辅助支撑结构;
13.20、齿圈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14.结合图1、图2,一种电机架,包括主体部分10和齿圈部分20,主体部分与齿圈部分一体成型。具体地,主体部分与齿圈部分通过模具注塑成型。
15.所述齿圈部分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齿圈,在装配时,齿圈部分20直接与减速机构的行星轮配合。所述主体部分10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电机架,其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
泵体连接。
16.作为对电机架具体结构的描述,所述主体部分10设有减速机构容纳腔11,齿圈部分20位于减速机构容纳腔内。
17.减速机构容纳腔11的底部设有电机连接孔12,电机连接孔设有第一沉孔13,第一沉孔位于减速机构容纳腔内。连接电机的螺栓由减速机构容纳腔11的内部配合入第一沉孔13,通过电机连接孔12,与电机上的螺纹孔连接。如此设计,连接电机的螺栓得到隐藏,而且,电机无需另设连接凸耳,清洁机外部结构精简。
18.主体部分10的下部设有筒形结构16,筒形结构的内腔与减速机构容纳腔11连通,电机轴经筒形结构的内腔而伸入减速机构容纳腔11,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太阳轮连接。
19.主体部分10的下部设有一对柱形结构17,一对柱形结构位于筒形结构16的左右两侧,电机连接孔12位于柱形结构内。电机连接孔设有第二沉孔18,第二沉孔位于减速机构容纳腔外,即柱形结构17的底部。由于柱形结构为塑料材质,因此,其底部与电机紧密接触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形,第二沉孔能够吸收柱形结构底部的变形,并使柱形结构底部与电机稳定接触。
20.主体部分10的下部设有一对辅助支撑结构19,一对辅助支撑结构位于筒形结构16的前后两侧,配合一对柱形结构17,使电机架与电机稳定连接。
21.主体部分10设有一对凸耳14,一对凸耳位于主体部分的两侧,凸耳设有泵体连接孔15,电机架通过配合在一对泵体连接孔中的螺栓与泵体连接。
22.主体部分10的上部设有定位凹形结构101,定位凹形结构与泵体底部的定位凸部配合,实现电机架与泵体的准确配合。
23.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架,包括主体部分(10)和齿圈部分(20),其特征在于:主体部分与齿圈部分一体成型;主体部分(10)设有减速机构容纳腔(11),齿圈部分(20)位于减速机构容纳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架,其特征在于:减速机构容纳腔(11)的底部设有电机连接孔(12),电机连接孔设有第一沉孔(13),第一沉孔位于减速机构容纳腔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架,其特征在于:主体部分(10)设有凸耳(14),凸耳设有泵体连接孔(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架,包括主体部分和齿圈部分,主体部分与齿圈部分一体成型。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齿圈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集成在电机架上,利于清洗机制造成本的节约,利于清洗机装配结构的简化。利于清洗机装配结构的简化。利于清洗机装配结构的简化。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 余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小科清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6
技术公布日:2022/7/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