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定子接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24032发布日期:2022-04-16 19:5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马达定子接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地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不用破坏硅钢片组结构的马达定子接地结构。


背景技术:

2.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电子产品所追求的性能,其定义为不对其它设备产生电磁干扰,且即使受到来自其它设备的电磁干扰仍保持原有的性能,为了达到电磁兼容性,需要降低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以避免对其它设备产生妨碍,并具备即使受到电磁干扰也不会有过高的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的能力。传统的马达因为有电磁场、电流及电压的影响,因此容易对附近设备产生电磁干扰,或被其它设备的电磁干扰,造成设备的性能损坏或无法正常运行。为了克服前述问题,传统上会在马达的电路板上增设防干扰电子组件或导电材料,以消除电磁干扰或增加电磁耐受性,但增设这些电子组件或导电材料也会对马达特性产生影响,且效果十分有限。
3.参阅图1,为中国台湾第m598562号新型专利案,其揭露了一种马达定子抗干扰结构,其包含两个彼此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绝缘架11、设置于所述绝缘架11其中之一外侧的电路板12、夹设于所述绝缘架11间且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切槽131的硅钢片组13,及嵌设于所述切槽131内且沿轴向延伸的连接件14。所述连接件14穿过相对应的绝缘架11并连接于所述电路板12的接地处,达到接地的作用。通过所述连接件14能以传导方式将所述硅钢片组13中的电磁干扰传导到电路板12的接地处上,以避免马达运转时的电磁干扰并提升电磁耐受性。
4.然而,所述马达定子抗干扰结构需要在所述硅钢片组13上开设切槽131,导致硅钢片组13受到破坏,且所述切槽13容易因为公差的缘故而使所述连接件14与所述硅钢片组13间的结合不够稳固,因此仍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破坏硅钢片组结构的马达定子接地结构。
6.本实用新型马达定子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定子接地结构包含硅钢片组、沿轴向设置于所述硅钢片组上侧的上绝缘架、沿轴向设置于所述硅钢片组下侧而与所述上绝缘架夹设所述硅钢片组的下绝缘架、沿轴向被限位于所述硅钢片组及所述下绝缘架间,且沿轴向延伸而凸出于所述下绝缘架下侧的导电件,及设置于所述下绝缘架下侧的电路板,所述硅钢片组包括多个沿轴向上下叠置的硅钢片,所述电路板包括连接所述导电件下缘的负极接点。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8.较佳地,前述马达定子接地结构,其中,所述下绝缘架围绕界定出沿轴向延伸且贯穿上下两侧的轴孔,并形成沿径向延伸且连接所述轴孔并面向所述硅钢片组的定位槽,所
述导电件部分限位于所述定位槽内,且部分穿过所述轴孔而凸出于所述下绝缘架。
9.较佳地,前述马达定子接地结构,其中,所述导电件包括位于所述硅钢片组与所述下绝缘架间且外缘沿径向延伸的环壁部,及由所述环壁部内缘沿轴向朝下延伸而凸出于所述下绝缘架下侧的管壁部,所述管壁部连接所述电路板。
10.较佳地,前述马达定子接地结构,其中,所述下绝缘架围绕界定出沿轴向延伸且贯穿上下两侧的轴孔,并形成沿径向延伸且连接所述轴孔并面向所述硅钢片组的定位槽,所述导电件的环壁部设置于所述定位槽内,且所述管壁部穿过所述轴孔而凸出于所述下绝缘架。
11.较佳地,前述马达定子接地结构,其中,所述马达定子接地结构还包含多个绕设于所述上绝缘架及所述下绝缘架上的线圈,所述线圈将所述上绝缘架及所述下绝缘架固定于所述硅钢片组上,并使所述导电件被所述硅钢片组及所述下绝缘架迫紧夹设。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所述导电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硅钢片组及所述负极接点接触,从而能达到接地的作用,且所述导电件的设置不需在所述硅钢片组上额外开设切槽,而可维持所述硅钢片组的强度;此外,所述导电件夹设于所述硅钢片组与所述下绝缘架间的设置方式,也利于随时以迫紧方式来维持所述导电件的结合稳定度,避免一般硅钢片组上的切槽在开设后便难以调整,造成一般连接件稳定度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图1是立体分解图,说明中国台湾第m598562号新型专利案所揭露的一种马达定子抗干扰结构;
14.图2是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马达定子接地结构的实施例,图2中未显示电路板及线圈;
15.图3是侧视剖面图,说明图2中各组件的组装关系;
16.图4是俯视图,说明所述电路板的俯视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18.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马达定子接地结构的实施例,包含一个硅钢片组21、一个沿轴向设置于所述硅钢片组21上侧的上绝缘架22、一个沿轴向设置于所述硅钢片组21下侧而与所述上绝缘架22夹设所述硅钢片组21的下绝缘架23、一个沿轴向被限位于所述硅钢片组21与所述下绝缘架23间的导电件24、一个设置于所述下绝缘架23下侧且连接所述导电件24的电路板25,及多个绕设于所述上绝缘架22与所述下绝缘架23上的线圈26。所述硅钢片组21可以由多个沿轴向上下叠置的硅钢片211组成,但其结构与材质不应以前述态样为限。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到的上及下分别为整体轴向的两端,此仅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各组件间的相互关系,不应被用于限制本实施例实际使用时的摆放方向。
19.参阅图2、图3,及图4,所述下绝缘架23围绕界定出一个沿轴向延伸且贯穿上下两侧的轴孔231,并形成一个沿径向延伸且连接所述轴孔231并面向所述硅钢片组21的定位槽232。所述导电件24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定位槽232内且外缘沿径向延伸的环壁部241,及一个由所述环壁部241内缘沿轴向穿过所述轴孔231而凸出于所述下绝缘架23下侧的管壁部
2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24是以铜制成,但也可以是其它能达成接地作用的材质。所述环壁部241被所述硅钢片组21与所述下绝缘架23夹设而位于两者间。所述电路板25包括一个连接所述管壁部242下缘的负极接点251。所述负极接点251称作「点」仅是便于说明其功能,实际上所述负极接点251亦可如图4所示概呈环状。所述环壁部241的顶面及所述管壁部242的下缘分别连接所述硅钢片组21及所述负极接点251,从而可达到接地作用,以消除电磁干扰并增加电磁耐受性。所述线圈26将所述上绝缘架22及所述下绝缘架23固定于所述硅钢片组21上,并使所述导电件24被所述硅钢片组21与所述下绝缘架23迫紧夹设,所述线圈26可确保所述导电件24能稳定地被固定在所述硅钢片组21与所述下绝缘架23间,如此可避免一般在硅钢片组21开设切槽后,切槽的公差便决定了连接件的安装牢固性的问题。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导电件24限位于所述硅钢片组21与所述下绝缘架23间达到稳固设置的效果,且不需在所述硅钢片组21上开设切槽,避免破坏所述硅钢片组21的结构强度,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马达定子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定子接地结构包含硅钢片组、沿轴向设置于所述硅钢片组上侧的上绝缘架、沿轴向设置于所述硅钢片组下侧而与所述上绝缘架夹设所述硅钢片组的下绝缘架、沿轴向被限位于所述硅钢片组及所述下绝缘架间,且沿轴向延伸而凸出于所述下绝缘架下侧的导电件,及设置于所述下绝缘架下侧的电路板,所述硅钢片组包括多个沿轴向上下叠置的硅钢片,所述电路板包括连接所述导电件下缘的负极接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定子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绝缘架围绕界定出沿轴向延伸且贯穿上下两侧的轴孔,并形成沿径向延伸且连接所述轴孔并面向所述硅钢片组的定位槽,所述导电件部分限位于所述定位槽内,且部分穿过所述轴孔而凸出于所述下绝缘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定子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包括位于所述硅钢片组与所述下绝缘架间且外缘沿径向延伸的环壁部,及由所述环壁部内缘沿轴向朝下延伸而凸出于所述下绝缘架下侧的管壁部,所述管壁部连接所述电路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定子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绝缘架围绕界定出沿轴向延伸且贯穿上下两侧的轴孔,并形成沿径向延伸且连接所述轴孔并面向所述硅钢片组的定位槽,所述导电件的环壁部设置于所述定位槽内,且所述管壁部穿过所述轴孔而凸出于所述下绝缘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定子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定子接地结构还包含多个绕设于所述上绝缘架及所述下绝缘架上的线圈,所述线圈将所述上绝缘架及所述下绝缘架固定于所述硅钢片组上,并使所述导电件被所述硅钢片组及所述下绝缘架迫紧夹设。

技术总结
一种马达定子接地结构,包含硅钢片组、沿轴向设置于所述硅钢片组上侧的上绝缘架、沿轴向设置于所述硅钢片组下侧而与所述上绝缘架夹设所述硅钢片组的下绝缘架、沿轴向被限位于所述硅钢片组及所述下绝缘架间,且沿轴向延伸而凸出于所述下绝缘架下侧的导电件,及置于所述下绝缘架下侧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连接所述导电件下缘的负极接点。所述导电件能达到接地的作用,且不需在所述硅钢片组上额外开设切槽,可维持所述硅钢片组的强度,此外,所述导电件夹设于所述硅钢片组及所述下绝缘架间的设置方式,也利于维持所述导电件的结合稳定度。度。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宏 许志聪 吴信贤 潘锦辉 黄昱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1
技术公布日:202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