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36262发布日期:2023-05-24 22:1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电力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针对电力转换装置所转换的电力量的增大倾向,在汽车整体上需要小型化、轻量化,因此,不断进行用于抑制电力转换装置的大型化和重量的增加、同时提高装置的输出功率的技术改善。另外,车载用的电力转换装置与产业用的电力转换装置等相比较,在温度变化大的环境中使用,因此,要求即使在高温的环境下也能够维持高可靠性的装置。

2、那么,电力转换装置在进行电力转换之际,需要进行开关动作,即,构成逆变电路的上下臂的半导体模块重复阻断状态和导通状态。此时,经由上下臂流动的过渡电流受到布线的寄生电感的影响而成为浪涌电压的原因。由此,半导体模块的损耗增大,搭载于内部的芯片的温度上升。对于高可靠性的电力转换装置来说,使成为该温度上升的原因的电感的降低和抑制温度上升的冷却性能的提高并存成为重要的课题。

3、作为本申请发明的背景技术,已知下述的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半导体器件的冷却构造中,具备隔着输出电极而彼此相对地配置的两个半导体元件和相对于半导体元件配置于输出电极的相反侧的散热器。该输出电极包括元件安装部和热输送部,元件安装部与两个半导体元件电连接,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热输送部从元件安装部朝向散热器延伸设置。公开了如下技术:通过如此构成,降低成为温度上升的原因的电感,并且冷却效率优异。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64841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多个输入电极平行地配置,通过在输入电极之间消除寄生电感,能够降低开关损耗。不过,由于热输送部经由绝缘构件与散热器连接,所以有可能使散热路径上的绝缘构件的冷却效率降低。鉴于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使由排除了散热路径上的绝缘构件的两面冷却实现的冷却性能的提高、和抑制开关损耗的电感的降低并存,并实现了功率增大。

2、电力转换装置具备:第1功率电路部和第2功率电路部,其分别具有功率半导体元件、和将所述功率半导体元件夹在中间并与所述功率半导体元件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分别连接的多个导体部;以及流路形成体,其收纳所述第1功率电路部和第2功率电路部,并且供制冷剂流动,所述第1功率电路部的所述发射极侧的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第2功率电路部的所述集电极侧的所述导体部相对地配置,所述第1功率电路部的所述发射极侧的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第2功率电路部的所述集电极侧的所述导体部通过与所述制冷剂接触的多个导电性翅片而连接。

3、发明效果

4、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兼顾冷却性能的提高和电感的降低、并谋求了功率增大的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技术总结
电力转换装置具备:第1功率电路部和第2功率电路部,其分别具有功率半导体元件、和将所述功率半导体元件夹在中间并与所述功率半导体元件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分别连接的多个导体部;以及流路形成体,其收纳所述第1功率电路部和第2功率电路部,并且供制冷剂流动,所述第1功率电路部的所述发射极侧的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第2功率电路部的所述集电极侧的所述导体部相对地配置,所述第1功率电路部的所述发射极侧的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第2功率电路部的所述集电极侧的所述导体部通过与所述制冷剂接触的多个导电性翅片而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浅井亨太,德山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