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拓扑及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20321发布日期:2023-05-11 03:47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逆变拓扑及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逆变器,尤其涉及一种逆变拓扑及逆变器。


背景技术:

1、非隔离式光伏储能逆变器架构不含隔离变压器,拥有变换效率高,体积、重量和成本低的优势。但是,由于光伏电池板对地存在寄生电容,而逆变器开关器件的开关动作容易产生高频交变电压,该电压作用在寄生电容之上,且变压器的消除使得光伏组件和电网有了电气连接从而形成回路,最终导致高频共模电流的产生,如图1。高频共模电流的产生会带来传导和辐射干扰、进网电流谐波及损耗的增加,甚至危及设备和人员安全。

2、目前市场上的非隔离式光伏储能逆变器所采用的逆变拓扑,通常在理论上可以抑制共模电流的产生。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开关管关断特性不一致、开关管具有寄生参数等因素,容易导致拓扑无法运行在理想状态下,从而容易导致共模电流的产生,为了降低共模电流,通常需要在功率回路中接入高阻抗滤波器,这将导致产品体积增大、系统转换效率下降及产品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变拓扑及逆变器,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逆变拓扑及逆变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逆变拓扑,包括:

4、输入正极,用于与直流电源的正母线相连接;

5、输入负极,用于与直流电源的负母线相连接;

6、桥臂模块;所述桥臂模块包括桥臂一、桥臂二及续流单元;每个所述桥臂一和桥臂二均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开关管;所述桥臂一的一端与所述输入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入负极相连接;所述桥臂二与所述桥臂一相并联;所述续流单元与桥臂一、桥臂二相连接;

7、分压模块;所述分压模块的一端与所述输入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入负极相连接;以及,

8、均衡桥臂;所述均衡桥臂的一端与所述分压模块的电位中点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桥臂一的中点相连接;所述均衡桥臂至少包括两个反向串联的开关管。

9、进一步的,所述桥臂一包括开关管q1与开关管q2,所述开关管q1与开关管q2顺序串联;所述开关管q1与开关管q2的连接点设为a点;所述桥臂二包括开关管q3与开关管q4,所述开关管q3与开关管q4顺序串联;所述开关管q3与开关管q4的连接点设为b点;所述续流单元包括开关管q5与开关管q6,所述开关管q5与开关管q6反向串联;所述均衡桥臂包括开关管q7与开关管q8,所述开关管q7与开关管q8反向串联;所述续流单元两端分别与桥臂一的a点及桥臂二的b点相连。

10、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开关管q4、开关管q5、开关管q6、开关管q7和开关管q8为n沟道mosfet,所述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输入正极,所述开关管q1的源极与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源极连接输入负极;所述开关管q3的漏极连接输入正极,所述开关管q3的源极与开关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源极连接输入负极;所述开关管q5的源极连接a点,所述开关管q5的漏极与开关管q6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6的源极连接b点,所述开关管q7的漏极连接分压模块的电位中点,所述开关管q7的源极与开关管q8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8的漏极连接桥臂一的a点。

11、进一步的,所述续流单元替换为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开关管q5及开关管q6;所述开关管q1、开关管q6、开关管q2顺序串联,所述开关管q1、开关管q6连接处为设a点;所述开关管q3、开关管q5、开关管q4顺序串联,开关管q3、开关管q5连接处设为b点;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开关管q6、开关管q2连接处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b点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开关管q5、开关管q4连接处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a点相连。

12、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开关管q4、开关管q5、开关管q6、开关管q7和开关管q8为n沟道mosfet,所述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输入正极,所述开关管q1的源极连接开关管q6的漏极,所述开关管q6的源极连接开关管q2的漏极,所述开关管q2的的源极连接输入负极;所述开关管q3的漏极与输入正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源极与开关管q5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源极与开关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源极与输入负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7的漏极连接分压模块的电位中点,所述开关管q7的源极与开关管q8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8的漏极连接桥臂一的a点。

13、进一步的,所述分压模块包括阻抗件zu与阻抗件zd,所述阻抗件zu一端与所述输入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阻抗件zd一端相连接,所述阻抗件zd另一端与所述输入负极相连接;所述阻抗件zu与阻抗件zd的连接点为电位中点。

14、进一步的,所述逆变拓扑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一端与桥臂一的中点相连接,另一端与桥臂二的中点相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感器la、电容器co、及电感器lb,所述电感器la与电容器co及电感器lb串连。

16、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逆变器,包括所述的逆变拓扑。

17、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

18、蓄电池以及所述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19、本发明的一种逆变拓扑及逆变器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可以削弱开关管关断特性不一致所产生的影响,从源头上降低共模电压源强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开关管关断特性不一致、开关管具有寄生参数等因素,导致的共模电流的产生,本发明无需配备昂贵的滤波器即可将共模电流抑制到合理水平。可在非隔离式光伏储能逆变器中应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逆变拓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桥臂一包括开关管q1与开关管q2,所述开关管q1与开关管q2顺序串联;所述开关管q1与开关管q2的连接点设为a点;所述桥臂二包括开关管q3与开关管q4,所述开关管q3与开关管q4顺序串联;所述开关管q3与开关管q4的连接点设为b点;所述续流单元包括开关管q5与开关管q6,所述开关管q5与开关管q6反向串联;所述均衡桥臂包括开关管q7与开关管q8,所述开关管q7与开关管q8反向串联;所述续流单元两端分别与桥臂一的a点及桥臂二的b点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开关管q4、开关管q5、开关管q6、开关管q7和开关管q8为n沟道mosfet,所述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输入正极,所述开关管q1的源极与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源极连接输入负极;所述开关管q3的漏极连接输入正极,所述开关管q3的源极与开关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源极连接输入负极;所述开关管q5的源极连接a点,所述开关管q5的漏极与开关管q6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6的源极连接b点,所述开关管q7的漏极连接分压模块的电位中点,所述开关管q7的源极与开关管q8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8的漏极连接桥臂一的a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续流单元替换为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开关管q5及开关管q6;所述开关管q1、开关管q6、开关管q2顺序串联,所述开关管q1、开关管q6连接处为设a点;所述开关管q3、开关管q5、开关管q4顺序串联, 开关管q3、开关管q5连接处设为b点;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开关管q6、开关管q2连接处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b点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开关管q5、开关管q4连接处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a点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开关管q4、开关管q5、开关管q6、开关管q7和开关管q8为n沟道mosfet,所述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输入正极,所述开关管q1的源极连接开关管q6的漏极,所述开关管q6的源极连接开关管q2的漏极,所述开关管q2的的源极连接输入负极;所述开关管q3的漏极与输入正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源极与开关管q5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源极与开关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源极与输入负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7的漏极连接分压模块的电位中点,所述开关管q7的源极与开关管q8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8的漏极连接桥臂一的a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模块包括阻抗件zu与阻抗件zd,所述阻抗件zu一端与所述输入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阻抗件zd一端相连接,所述阻抗件zd另一端与所述输入负极相连接;所述阻抗件zu与阻抗件zd的连接点为电位中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拓扑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一端与桥臂一的中点相连接,另一端与桥臂二的中点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变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感器la、电容器co、及电感器lb,所述电感器la与电容器co及电感器lb串连。

9.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逆变拓扑。

10.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变拓扑及逆变器,包括:输入正极,输入负极,桥臂模块;所述桥臂模块包括桥臂一、桥臂二及续流单元;每个所述桥臂一和桥臂二均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开关管;所述桥臂一的一端与所述输入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入负极相连接;所述桥臂二与所述桥臂一相并联;所述续流单元与桥臂一、桥臂二相连接;分压模块;所述分压模块的一端与所述输入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入负极相连接;均衡桥臂;所述均衡桥臂的一端与所述分压模块的电位中点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桥臂一的中点相连接;所述均衡桥臂至少包括两个反向串联的开关管。本发明可以削弱开关管关断特性不一致所产生的影响,降低了共模电压源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容佳,余火长,夏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