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水电厂故障监测可靠性的供能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0309发布日期:2022-09-14 11:02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水电厂故障监测可靠性的供能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能转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水电厂故障监测可靠性的供能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水电厂中监测设备的不断增加,为了保证监测设备的供能可靠性,对通过变流器后输出电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控制精度、更快的动态响应以及低开关频率条件下的控制。目前常见的变流器结构有不可控整流、升压斩波和电压源型逆变器组成的变流器和背靠背电压源型pwm变流器两种。前者存在发电机的输出电流谐波含量大、功率因数低、机组的转矩脉动大等缺点,多见于中小功率场合。而后者虽然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因数较高,但数量较多的功率开关器件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影响供能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水电厂故障监测可靠性的供能转换装置,以解决现有转换装置存在较高的功耗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水电厂故障监测可靠性的供能转换装置,包括设置在发电机侧的整流器和监测侧的改进型z源逆变器;发电机的定子输出的电流经过整流器和改进型z源逆变器后送入监测设备,实现电流的变化;
5.所述改进型z源逆变器的电路结构由z源阻抗网络和传统的三相电压源逆变器组成;所述z源阻抗网络包括5个电感l
1-l5,2个电容c1、c2和10个二极管d
1-d
10
;其中,二极管d1、d2共阴极连接,d2、d3共阳极连接,l1与d1并联,l2与d3并联,d4、d5串联,d5、d6共阴极连接,d6、d7共阳极连接,d8、d9共阴极连接,d9、d
10
共阳极连接;电容c1两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阴极;电容c2两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二极管d
10
的阴极;
6.二极管d1、d2、d3和电感l1、l2组成的电桥与电容c1并联构成支路1;
7.二极管d8、d9、d
10
和电感l4、l5组成的电桥与二极管d5、d6、d7和电感l3组成另一个新电桥,再与电容c2并联构成支路2;
8.支路1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通过作为桥臂的二极管d4连接支路2的一端,支路2的另一端与传统的三相电压源逆变器的一端连接,传统的三相电压源逆变器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
9.优选地,所述改进型z源逆变器在直通状态下,二极管d1、d3、d4、d6和d9导通,随着电感能量的累积,二极管d2、d5、d7、d8和d
10
关断,电感l1、l2成为并联状态,由电容c2和电源共同充电;电感l3、l4、l5串联,由电容c1和电源共同充电;
10.在非直通状态下,z源逆变器等效为直流源;在这个过程中,电感电流逐渐下降,导致电感的电势极性反转,使得二极管d1、d3、d4、d6和d9关断,二极管d2、d5、d7、d8和d
10
导通;电感l1和l2成为串联状态,并共同向电容c1和负载供电,电感l3、l4、l5成为并联状态,并向电容c2和负载供电。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提高水电厂故障监督可靠性的供能装置,采用改进型z源逆变器,提高了电能的转换效率;转化后电流质量良好,具有更可靠的工作特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改进型z源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4.本实施例中,一种提高水电厂故障监测可靠性的供能转换装置,包括设置在发电机侧的整流器和监测侧的改进型z源逆变电路;电流由发电机的定子输出的电流经过整流器和改进型z源逆变器后送入监测设备,实现电流的变化;
15.改进型z源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由z源阻抗网络和传统的三相电压源逆变器组成;
16.所述z源阻抗网络包括5个电感l
1-l5,2个电容c1、c2和10个二极管d
1-d
10
;其中,二极管d1、d2共阴极连接,d2、d3共阳极连接,l1与d1并联,l2与d3并联,d4、d5串联,d5、d6共阴极连接,d6、d7共阳极连接,d8、d9共阴极连接,d9、d
10
共阳极连接;电容c1两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阴极;电容c2两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二极管d
10
的阴极;
17.二极管d1、d2、d3和电感l1、l2组成的电桥与电容c1并联构成支路1;
18.二极管d8、d9、d
10
和电感l4、l5组成的电桥与二极管d5、d6、d7和电感l3组成另一个新电桥,再与电容c2并联构成支路2;
19.支路1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通过作为桥臂的二极管d4连接支路2的一端,支路2的另一端与传统的三相电压源逆变器的一端连接,传统的三相电压源逆变器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
20.传统的三相电压源逆变器包括六个晶闸管sa,sb,sc,sa的发射极与的集电极连接,并作为z源逆变器拓扑电路的第一输出端,sb的发射极与的集电极连接,并作为z源逆变器拓扑电路的第二输出端,sc的发射极与的集电极连接,并作为z源逆变器拓扑电路的第三输出端,sa,sb,sc,的两端均反并联一个二极管。
21.改进型z源逆变器在直通状态下,二极管d1、d3、d4、d6和d9导通,随着电感能量的累积,二极管d2、d5、d7、d8和d
10
关断,电感l1、l2成为并联状态,由电容c2和电源共同充电;电感l3、l4、l5串联,由电容c1和电源共同充电;
22.在非直通状态下,z源逆变器等效为直流源;在这个过程中,电感电流逐渐下降,导致电感的电势极性反转,使得二极管d1、d3、d4、d6和d9关断,二极管d2、d5、d7、d8和d
10
导通;电感l1和l2成为串联状态,并共同向电容c1和负载供电,电感l3、l4、l5成为并联状态,并向电容c2和负载供电。
23.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z源逆变器与传统z源逆变器相比,升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并且z源阻抗网络电容电压应力较传统z源逆变器电容电压应力在相同直通占空比下得到
显著降低,这将有助于降低逆变器的成本和体积。
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水电厂故障监测可靠性的供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发电机侧的整流器和监测侧的改进型z源逆变器;发电机的定子输出的电流经过整流器和改进型z源逆变器后送入监测设备,实现电流的变化;所述改进型z源逆变器的电路结构由z源阻抗网络和传统的三相电压源逆变器组成;所述z源阻抗网络包括5个电感l
1-l5,2个电容c1、c2和10个二极管d
1-d
10
;其中,二极管d1、d2共阴极连接,d2、d3共阳极连接,l1与d1并联,l2与d3并联,d4、d5串联,d5、d6共阴极连接,d6、d7共阳极连接,d8、d9共阴极连接,d9、d
10
共阳极连接;电容c1两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阴极;电容c2两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二极管d
10
的阴极;二极管d1、d2、d3和电感l1、l2组成的电桥与电容c1并联构成支路1;二极管d8、d9、d
10
和电感l4、l5组成的电桥与二极管d5、d6、d7和电感l3组成另一个新电桥,再与电容c2并联构成支路2;支路1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通过作为桥臂的二极管d4连接支路2的一端,支路2的另一端与传统的三相电压源逆变器的一端连接,传统的三相电压源逆变器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水电厂故障监测可靠性的供能转换装置,涉及供能转换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设置在发电机侧的整流器和监测侧的改进型Z源逆变器;发电机的定子输出的电流经过整流器和改进型Z源逆变器后送入监测设备,实现电流的变化;改进型Z源逆变器的电路结构由Z源阻抗网络和传统的三相电压源逆变器组成;Z源阻抗网络包括5个电感,2个电容和10个二极管;本实用新型的供能转换装置在监测侧采用改进型Z源逆变器,提高了电能的转换效率,转化后电流质量良好,具有更可靠的工作特性。具有更可靠的工作特性。具有更可靠的工作特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成 段宝仓 金元 陈琦 孟威 刘源涛 周振宇 田丰 尹修明 于青峰 张海波 赵小丹 邢立强 宋海涛 隋广福 方忠军 郝雪飞 杜大勇 孙丽萍 史晓林 王永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东北分部绿源水力发电公司云峰发电厂
技术研发日:2022.04.29
技术公布日:2022/9/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