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的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75063发布日期:2023-06-15 13:1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的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充电,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1、无人机具有高灵活性的优点,已经在侦查、勘测、农用、巡检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由于自身负重能力和体积有限,所搭载的电池容量受到限制,通常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很短(一般是30分钟左右),在使用过程中无人机需要不断地落到地面进行充电。因此,无人机能够长时间巡航,充电装置较为关键。

2、同时,无人机在充电过程中,方便停放,传统的无人机平台仅具有停放无人机的功能,对无人机的充电仍需人工更换进行电池,其结构复杂,装卸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简单,能够对多个无人机进行稳定充电的无人机充电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人机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底座、充电装置立柱、充电装置棚、充电装置连接杆和充电装置块,充电装置立柱的底部与充电装置底座相连,充电装置立柱的顶部与充电装置棚相连,充电装置连接杆的顶部与充电装置棚相连,充电装置连接杆的底部与充电装置块相连;充电装置连接杆为刚性连接杆且为中空结构,充电装置连接杆内部安装有充电线和充电装置充电头充电装置充电头上还安装有夹持装置;充电装置充电头上安装有电磁铁,充电线的底部与充电装置充电头电连接,充电装置底座上安装有电源,电源分别与充电线和电磁铁电连接;充电装置连接杆上设有充电装置连接杆电机和充电装置转动杆,充电装置转动杆上套设有充电装置滑轮,充电装置滑轮上安装有充电装置连接钢索,充电装置连接钢索缠绕在充电装置滑轮上;充电装置滑轮套设在充电装置转动杆上,充电装置转动杆与充电装置连接杆电机的转轴端相连,充电装置连接杆电机工作时带动充电装置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充电装置连接钢索运动,充电装置连接钢索与充电线缠绕增加充电线的抗拉能力;充电装置连接钢索的端部设有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充电装置充电头对充电装置连接钢索的拉力,从而通过拉力大小的变化识别充电装置充电头上无人机的起飞状态,进而实现在无人机起飞时配合无人机的自动夹持和释放;无人机上安装有无人机充电头,无人机充电头与无人机上的电源电连接,无人机通过自身动力和视觉识别能力完成无人机充电头和充电装置充电头对接后,充电装置充电头根据充电线和无人机内部电源的连接状态控制夹持装置完成对无人机充电头的机械夹持动作,随后再通过充电装置连接杆电机进行无人机的拉升,直至将充电装置充电头牢固的地固定在充电装置块内,从而完成对无人机的充电。

3、优选地,所述充电装置块为长方体块状结构,充电装置块的底面内凹形成充电装置块凹槽,充电装置块凹槽的顶部与充电装置连接杆的内部连通,充电装置块与充电装置连接杆的端部固连。

4、优选地,所述无人机充电头的底部设有无人机充电杆,无人机充电头的底部所在圆面积大于无人机充电杆顶部的端面圆面积。

5、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电机、夹持丝杆、夹持移动块、夹持固定块、夹持爪和夹持连接件,夹持电机与充电装置充电头固连,夹持电机的端部与夹持丝杆相连,夹持电机工作时带动夹持丝杆旋转,夹持移动块套设在夹持丝杆上,夹持丝杆转动时带动夹持移动块沿夹持丝杆的轴线运动,夹持固定块套设在充电装置充电头上且固连,夹持爪的端部与夹持固定块转动连接,夹持连接件的端部与夹持爪转动连接,夹持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夹持移动块转动连接,夹持移动块运动时通过夹持连接件带动夹持爪运动,从而夹住无人机的无人机充电头形成无人机悬挂式充电。

6、优选地,所述夹持爪的数量为二且对称的分布,两个夹持爪的端部均与夹持固定块转动连接。

7、优选地,所述夹持爪为折弯结构。

8、优选地,所述夹持连接件的数量为二且对称布置。

9、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的数量为二且对称的分布在充电装置充电头上。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的充电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较低。能够在无人机充电时,保持无人机的稳定。通过充电装置棚对无人机进行保护,避免无人机在充电过程中受到大雨、大风等气候条件的干扰。

11、本实用新型在无人机充电时,能够防雨、防风且根据设置的多个充电装置连接杆,能够对多个无人机并行充电,同时无人机启停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装置底座(1)、充电装置立柱(2)、充电装置棚(3)、充电装置连接杆(4)和充电装置块(5),充电装置立柱(2)的底部与充电装置底座(1)相连,充电装置立柱(2)的顶部与充电装置棚(3)相连,充电装置连接杆(4)的顶部与充电装置棚(3)相连,充电装置连接杆(4)的底部与充电装置块(5)相连;充电装置连接杆(4)为刚性连接杆且为中空结构,充电装置连接杆(4)内部安装有充电线(41)和充电装置充电头(42)充电装置充电头(42)上还安装有夹持装置(7);充电装置充电头(42)上安装有电磁铁,充电线(41)的底部与充电装置充电头(42)电连接,充电装置底座(1)上安装有电源,电源分别与充电线(41)和电磁铁电连接;充电装置连接杆(4)上设有充电装置连接杆电机(43)和充电装置转动杆(44),充电装置转动杆(44)上套设有充电装置滑轮,充电装置滑轮上安装有充电装置连接钢索,充电装置连接钢索缠绕在充电装置滑轮上;充电装置滑轮套设在充电装置转动杆(44)上,充电装置转动杆(44)与充电装置连接杆电机(43)的转轴端相连,充电装置连接杆电机(43)工作时带动充电装置转动杆(44)转动,进而带动充电装置连接钢索运动,充电装置连接钢索与充电线(41)缠绕增加充电线(41)的抗拉能力;充电装置连接钢索的端部设有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充电装置充电头(42)对充电装置连接钢索的拉力,从而通过拉力大小的变化识别充电装置充电头(42)上无人机的起飞状态,进而实现在无人机起飞时配合无人机的自动夹持和释放;无人机上安装有无人机充电头(6),无人机充电头(6)与无人机上的电源电连接,无人机通过自身动力和视觉识别能力完成无人机充电头(6)和充电装置充电头(42)对接后,充电装置充电头(42)根据充电线(41)和无人机内部电源的连接状态控制夹持装置(7)完成对无人机充电头(6)的机械夹持动作,随后再通过充电装置连接杆电机(43)进行无人机的拉升,直至将充电装置充电头(42)牢固的地固定在充电装置块(5)内,从而完成对无人机的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块(5)为长方体块状结构,充电装置块(5)的底面内凹形成充电装置块凹槽,充电装置块凹槽的顶部与充电装置连接杆(4)的内部连通,充电装置块(5)与充电装置连接杆(4)的端部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充电头(6)的底部设有无人机充电杆(61),无人机充电头(6)的底部所在圆面积大于无人机充电杆(61)顶部的端面圆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爪(75)的数量为二且对称的分布,两个夹持爪(75)的端部均与夹持固定块(74)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爪(75)为折弯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连接件(76)的数量为二且对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7)的数量为二且对称的分布在充电装置充电头(42)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底座、充电装置立柱、充电装置棚、充电装置连接杆和充电装置块,充电装置立柱的底部与充电装置底座相连,充电装置立柱的顶部与充电装置棚相连,充电装置连接杆的顶部与充电装置棚相连,充电装置连接杆的底部与充电装置块相连。充电装置连接杆为刚性连接杆且为中空结构,充电装置连接杆内部安装有充电线和充电装置充电头充电装置充电头上还安装有夹持装置。充电装置充电头上安装有电磁铁,充电线的底部与充电装置充电头电连接,充电装置底座上安装有电源,电源分别与充电线和电磁铁电连接。无人机上安装有无人机充电头,无人机充电头和充电装置充电头对接从而完成对无人机的充电。

技术研发人员:王自力,郭利,裴尼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安信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