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用设备配电装置

文档序号:33519062发布日期:2023-03-22 06:2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气用设备配电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气用设备配电装置。


背景技术:

2.配电装置是用来计量和控制电能的分配装置,由母线、开关设备、保护电器、测量仪表和其他附件等组成。其布置应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便于检修,不危及人身及周围设备的安全,设在发电厂、变配电所等处。但是,现有技术的配电装置内部电器元件安装很密集,导致在其长期高温情况下运行,容易导致内部温度升高,电器元件损坏,更甚至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电气用设备配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配电装置内部电器元件安装很密集,导致在其长期高温情况下运行,容易导致内部温度升高,电器元件损坏,更甚至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电气用设备配电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顶部设置有顶座,且柜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柜体内后部安装有后安装板,且后安装板的左端垂直固定有侧安装板,所述后安装板与柜体的后侧壁之间平行设置,且侧安装板与柜体的左侧壁之间平行设置。
5.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前侧面设置有前进气口,且底座内开设有下空腔,并且底座的上端设置有下网板。
6.进一步的,所述柜体的左侧面上部设置有第一左侧框,且柜体的左侧面下部设置有第二左侧框,并且第一左侧框和第二左侧框内均设置有多组环形挡圈。
7.进一步的,所述柜体的后端设置有后通风框,且后通风框内安装有多组后散热风扇。
8.进一步的,所述后安装板的后侧壁设置有一层防水密封板,且防水密封板的后侧壁设置有一层传热硅胶层,并且传热硅胶层的后侧壁设置有散热鳍片组。
9.进一步的,所述侧安装板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四组左散热风扇,且上部的四组左散热风扇与左侧的第一左侧框之间左右对齐设置,并且下部的四组左散热风扇与左侧的第二左侧框之间左右对齐设置。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1.本实用新型中柜体底部设置的底座的上端设置下网板,使得底座内所开设的下空腔与后安装板和侧安装板所安装的空间之间相连通设置,上下空间之间空气可流通,使得从前进气口处进入的外界冷空气至下而上进入到柜体内,进行冷热空气流交替。
12.2.本实用新型中侧安装板与柜体的左侧壁之间相平行设置,使得侧安装板上下两部所安装的四组分别与第一左侧框和第二左侧框相对齐,方便将柜体内部的热空气从左侧方的第一左侧框和第二左侧框处输送出去,进行疏散热量。
13.3.本实用新型中的后安装板与柜体的后侧壁之间相平行设置,一方面通过后安装板后侧面依次设置的防水密封板、传热硅胶层和散热鳍片组进行大面积的传递热量,将后安装板前端所安装的电器元件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往后侧方传递过去,另一方面通过后侧方的后散热风扇进行风冷散热,散热更快速省事。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正视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19.图中:1、柜体;10、顶座;11、前进气口;12、底座;13、下空腔;14、下网板;15、第一左侧框;16、环形挡圈;17、后散热风扇;18、后通风框;19、第二左侧框;2、后安装板;20、防水密封板;21、传热硅胶层;22、散热鳍片组;3、侧安装板;30、左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正视示意图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22.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用设备配电装置,包括:柜体1,柜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座10,且柜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2,柜体1内后部安装有后安装板2,且后安装板2的左端垂直固定有侧安装板3,后安装板2与柜体1的后侧壁之间平行设置,且侧安装板3与柜体1的左侧壁之间平行设置。
23.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2的前侧面设置有前进气口11,且底座12内开设有下空腔13,并且底座12的上端设置有下网板14;
24.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柜体1底部设置的底座12的上端设置下网板14,使得底座12内所开设的下空腔13与后安装板2和侧安装板3所安装的空间之间相连通设置,上下空间之间空气可流通,使得从前进气口11处进入的外界冷空气至下而上进入到柜体1内,进行冷热空气流交替。
25.在本实施例中,柜体1的左侧面上部设置有第一左侧框15,且柜体1的左侧面下部设置有第二左侧框19,并且第一左侧框15和第二左侧框19内均设置有多组环形挡圈16;侧安装板3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四组左散热风扇30,且上部的四组左散热风扇30与左侧的第一左侧框15之间左右对齐设置,并且下部的四组左散热风扇30与左侧的第二左侧框19之间左右对齐设置。
26.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侧安装板3与柜体1的左侧壁之间相平行
设置,使得侧安装板3上下两部所安装的四组4分别与第一左侧框15和第二左侧框19相对齐,方便将柜体1内部的热空气从左侧方的第一左侧框15和第二左侧框19处输送出去,进行疏散热量。
27.在本实施例中,柜体1的后端设置有后通风框18,且后通风框18内安装有多组后散热风扇17;后安装板2的后侧壁设置有一层防水密封板20,且防水密封板20的后侧壁设置有一层传热硅胶层21,并且传热硅胶层21的后侧壁设置有散热鳍片组22。
28.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的后安装板2与柜体1的后侧壁之间相平行设置,一方面通过后安装板2后侧面依次设置的防水密封板20、传热硅胶层21和散热鳍片组22进行大面积的传递热量,将后安装板2前端所安装的电器元件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往后侧方传递过去,另一方面通过后侧方的后散热风扇17进行风冷散热,散热更快速省事。
29.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配电装置内部电器元件安装很密集,导致在其长期高温情况下运行,容易导致内部温度升高,电器元件损坏,更甚至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设备内部分别设置左安装板和后安装板,一方面在左侧方对其进行大范围疏散热量,从而降低电器元件前侧方空间内的温度,另一方面在后侧方对其进行大面积的传递热量,再进行大面积风冷散热,散热更快速,使用更安全可靠。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气用设备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座(10),且柜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2),所述柜体(1)内后部安装有后安装板(2),且后安装板(2)的左端垂直固定有侧安装板(3),所述后安装板(2)与柜体(1)的后侧壁之间平行设置,且侧安装板(3)与柜体(1)的左侧壁之间平行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用设备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的前侧面设置有前进气口(11),且底座(12)内开设有下空腔(13),并且底座(12)的上端设置有下网板(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用设备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左侧面上部设置有第一左侧框(15),且柜体(1)的左侧面下部设置有第二左侧框(19),并且第一左侧框(15)和第二左侧框(19)内均设置有多组环形挡圈(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用设备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后端设置有后通风框(18),且后通风框(18)内安装有多组后散热风扇(1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用设备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安装板(2)的后侧壁设置有一层防水密封板(20),且防水密封板(20)的后侧壁设置有一层传热硅胶层(21),并且传热硅胶层(21)的后侧壁设置有散热鳍片组(2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用设备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安装板(3)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四组左散热风扇(30),且上部的四组左散热风扇(30)与左侧的第一左侧框(15)之间左右对齐设置,并且下部的四组左散热风扇(30)与左侧的第二左侧框(19)之间左右对齐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用设备配电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顶部设置有顶座,且柜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柜体内后部安装有后安装板,且后安装板的左端垂直固定有侧安装板,所述后安装板与柜体的后侧壁之间平行设置,且侧安装板与柜体的左侧壁之间平行设置;所述底座的前侧面设置有前进气口,且底座内开设有下空腔,并且底座的上端设置有下网板。本实用新型在设备内部分别设置左安装板和后安装板,一方面在左侧方对其进行大范围疏散热量,从而降低电器元件前侧方空间内的温度,另一方面在后侧方对其进行大面积的传递热量,再进行大面积风冷散热,散热更快速,使用更安全可靠。可靠。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双 彭建盛 何奇文 郑瀚 韦庆进 蒋立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池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7.13
技术公布日:2023/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