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06226发布日期:2022-12-02 20:3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机是一种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3027723u公开了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顶部开有均匀分布的安装孔,底板的顶部焊接有四个连接柱,连接柱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本体,电机本体的输出轴一端贯穿壳体一侧外壁,电机本体的输出轴外壁焊接有主动齿轮,壳体一侧内壁通过轴转动连接有三个从动齿轮,且三个从动齿轮均与主动齿轮啮合,三个从动齿轮的一侧均焊接有扇叶,四个连接柱之间焊接有安装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扇叶,利用主动齿轮与三个从动齿轮进行啮合,使得主动齿轮转动时通过三个从动齿轮分别带动三个扇叶进行旋转,三个扇叶对电机本体进行吹风,因此实现了电机本体散热性能好的效果。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问题:仅仅通过扇叶的转动对风机进行散热会出现电机散热不足的情况,并且装置拆卸麻烦,不方便进行电机的检修维护。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解决了仅仅通过扇叶的转动对风机进行散热会出现电机散热不足、不方便进行电机的检修维护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滤网,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通槽,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与底座接触,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防尘网,所述电机上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机构。
5.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风机、导热垫、导热杆、密封圈、水槽,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与滤网接触,所述电机上接触有导热垫,所述导热垫上固定连接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杆的外侧套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固定连接有水槽,所述水槽与外壳固定连接。通过设计散热机构,可提高对电机的散热效率。
6.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连接块、凸块、凹槽、连接杆、螺杆、转盘,所述底座上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外壳接触,所述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外壳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底座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螺杆上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与底座接触。通过设计安装机构,方便进行外壳的拆卸。
7.优选的,所述导热垫与导热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导热垫与导热杆均为导热硅胶材质。通过设计导热垫与导热杆,可对电机热量进行吸收。
8.优选的,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凸块。通过设计凹槽,使得凸块可在凹槽内滑动。
9.优选的,所述螺杆上设置有正螺纹和反螺纹,所述正螺纹和反螺纹在螺杆上对称分布。通过设计螺杆,使得螺杆的转动可使两个连接杆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1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通过设置风机的作用,可对电机进行吹风散热,同时通过导热垫与导热杆的作用,可对电机工作热量进行吸收,通过导热杆与水槽内水的接触以及导热杆与外部空气接触接触可进行自散热,从而达到对电机散热的目的,提高了电机散热效率。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通过设置凸块与凹槽的插接,可对外壳进行限位,达到将外壳与底座安装固定的目的,且通过螺杆与连接杆的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转盘带动螺杆转动,可使连接块带动凸块水平移动,方便将凸块与凹槽分离,使得方便对外壳拆卸,便于进行电机的检修维护。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剖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支撑座俯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处放大图。
17.图中标号:1、底座;2、支撑座;3、通槽;4、电机;5、外壳;6、滤网;7、防尘网;8、散热机构;9、安装机构;81、风机;82、导热垫;83、导热杆;84、密封圈;85、水槽;91、连接块;92、凸块;93、凹槽;94、连接杆;95、螺杆;96、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18.请参阅图1、图2、图3,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滤网6,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支撑座2上开设有通槽3,支撑座2上设置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外壳5,外壳5与底座1接触,外壳5上设置有防尘网7,电机4上设置有散热机构8,底座1上设置有安装机构9。
19.请参阅图1、图2,散热机构8包括风机81、导热垫82、导热杆83、密封圈84、水槽85,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风机81,风机81与滤网6接触,电机4上接触有导热垫82,导热垫82上固定连接有导热杆83,导热垫82与导热杆83为一体式结构,导热垫82与导热杆83均为导热硅胶材质,通过设计导热垫82与导热杆83,可对电机4热量进行吸收,导热杆83与外壳5固定连接,导热杆83的外侧套接有密封圈84,密封圈84上固定连接有水槽85,水槽85与外壳5固定连接,通过设计散热机构8,可提高对电机4的散热效率。
20.请参阅图1、图2、图4,安装机构9包括连接块91、凸块92、凹槽93、连接杆94、螺杆95、转盘96,底座1上滑动连接有连接块91,连接块91与外壳5接触,连接块91上固定连接有凸块92,凸块92与外壳5滑动连接,外壳5上开设有凹槽93,凹槽9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凸块92,通过设计凹槽93,使得凸块92可在凹槽93内滑动,连接块91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4,连接杆94与底座1滑动连接,连接杆94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95,螺杆95上设置有正螺纹和反螺纹,正螺纹和反螺纹在螺杆95上对称分布,通过设计螺杆95,使得螺杆95的转动可使
两个连接杆94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螺杆95与底座1通过轴承连接,螺杆95上固定连接有转盘96,转盘96与底座1接触,通过设计安装机构9,方便进行外壳5的拆卸。
21.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设置风机81的作用,可对电机4进行吹风散热,通过滤网6与防尘网7的作用,可对外壳5内部起到一个防尘的目的,防止灰尘的进入,通过导热垫82与导热杆83的作用,可对电机4工作热量进行吸收,通过导热杆83与水槽85内水的接触以及导热杆83与外部空气接触接触可进行自散热,从而达到对电机4散热的目的,提高了电机4散热效率。当需要对外壳5进行拆卸时,转动转盘96,转盘96带动螺杆95转动,通过螺杆95与连接杆94的螺纹连接,使得连接杆94做螺纹运动,连接杆94带动连接块91水平移动,连接块91带动凸块92移动,使得凸块92与外壳5上的凹槽93分离,即可对外壳5进行拆卸,便于进行电机4的检修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滤网(6),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上开设有通槽(3),所述支撑座(2)上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外壳(5),所述外壳(5)与底座(1)接触,所述外壳(5)上设置有防尘网(7),所述电机(4)上设置有散热机构(8),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安装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8)包括风机(81)、导热垫(82)、导热杆(83)、密封圈(84)、水槽(85),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风机(81),所述风机(81)与滤网(6)接触,所述电机(4)上接触有导热垫(82),所述导热垫(82)上固定连接有导热杆(83),所述导热杆(83)与外壳(5)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杆(83)的外侧套接有密封圈(84),所述密封圈(84)上固定连接有水槽(85),所述水槽(85)与外壳(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9)包括连接块(91)、凸块(92)、凹槽(93)、连接杆(94)、螺杆(95)、转盘(96),所述底座(1)上滑动连接有连接块(91),所述连接块(91)与外壳(5)接触,所述连接块(91)上固定连接有凸块(92),所述凸块(92)与外壳(5)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91)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4),所述连接杆(94)与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94)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95),所述螺杆(95)与底座(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螺杆(95)上固定连接有转盘(96),所述转盘(96)与底座(1)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垫(82)与导热杆(8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导热垫(82)与导热杆(83)均为导热硅胶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上开设有凹槽(93),所述凹槽(9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凸块(92)。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95)上设置有正螺纹和反螺纹,所述正螺纹和反螺纹在螺杆(95)上对称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辅助散热装置,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滤网,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通槽,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与底座接触,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防尘网,所述电机上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风机的作用,可对电机进行吹风散热,同时通过导热垫与导热杆的作用,可对电机工作热量进行吸收,通过导热杆与水槽内水的接触以及导热杆与外部空气接触接触可进行自散热,从而达到对电机散热的目的,提高了电机散热效率。提高了电机散热效率。提高了电机散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邢融 涂晨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邢融
技术研发日:2022.07.22
技术公布日:2022/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