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44351发布日期:2023-02-03 21:0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源充电器。


背景技术:

2.自从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掌上电脑等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当中时,充电器也就伴随着这些设备进入到我们生活当中,而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电源充电器也被生产商叫做移动电源模块,但现有手机、平板等使用充电机的外壳连接很坚固,需要对充电器检修拆卸时,需要使用工具才能将充电器打开,操作使用起来不够方便,且人们在携带充电器的过程中,充电器上的数据线容易缠绕错乱,携带起来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充电器,解决了充电器检修拆卸不方便打开和数据线携带容易缠绕错乱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源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壳体和位于充电器壳体下方的盖板,充电器壳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金属片,充电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接口,所述盖板的底部通过开设开口滑动连接有插头,插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数据线,所述充电器壳体内腔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板,所述卡板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与卡槽相适配的l型卡板,所述充电器壳体底部的四周均开设有卡孔,所述盖板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与卡孔相适配的卡柱,所述充电器壳体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框,所述盖板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卡框相适配的连接板,所述卡框内腔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与连接板相适配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贯穿卡框并延伸至卡框的外部。
5.优选的,所述充电器壳体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充电器壳体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挡板,转动件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上,通过销杆进行转动。
6.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母扣,所述挡板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母扣相适配的子扣。
7.优选的,所述充电器壳体外表面的四周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设置有若干个。
8.优选的,所述充电器壳体底部的前部与后部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盖板顶部的前部与后部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限位槽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板。
9.优选的,所述充电器壳体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盖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限位槽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板。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充电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电源充电器,通过转动螺纹杆,使螺纹杆带动滑动板向下移动推动连接板,从而使连接板和盖板整体向下移动,使盖板与充电器壳体分开,再将盖板向下拉动,使l型
卡板、卡柱、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分别脱离出卡板、卡孔、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从而可以方便的将盖板从充电器壳体上拆卸出来,能够快速的将充电器打开,可以更加方便的对充电器进行检修。
13.(2)该电源充电器,通过将挡板上子扣与母扣分开,再翻转挡板,将数据线缠绕在凹槽内后,将挡板盖在第二固定板上,从而可以很好的将数据线束缚住,能够有效的将数据线规整的限位起来防止缠绕错乱,使数据线携带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壳体结构的仰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盖板、插头、卡柱和第一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充电器壳体;2、盖板;3、插头;4、卡板;5、卡槽;6、卡孔;7、l型卡板;8、卡柱;9、卡框;10、连接板;11、螺纹杆;12、滑动板;13、第一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板;15、挡板;16、母扣;17、子扣;18、凹槽;19、第一限位槽;20、第一限位板;21、第二限位槽;22、第二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源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壳体1和位于充电器壳体1下方的盖板2,盖板2的底部通过开设开口滑动连接有插头3,充电器壳体1内腔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板4,卡板4的底部开设有卡槽5,盖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与卡槽5相适配的l型卡板7,充电器壳体1底部的四周均开设有卡孔6,盖板2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与卡孔6相适配的卡柱8,充电器壳体1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框9,盖板2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卡框9相适配的连接板10,卡框9内腔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2,滑动板12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与连接板10相适配的螺纹杆11,螺纹杆11的顶端贯穿卡框9并延伸至卡框9的外部。
21.进一步的,为了使充电器壳体1与盖板2安装更加稳定,充电器壳体1底部的前部与后部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9,盖板2顶部的前部与后部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限位槽19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板20,充电器壳体1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1,盖板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限位槽21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板22。
22.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携带数据线,充电器壳体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3,充电器壳体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4,第一固定板13的顶部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挡板15,第二固定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母扣16,挡板15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母扣16相适配的子扣17,充电器壳体1外表面的四周均开设有凹槽18,且凹槽18设置有若干个。
23.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4.使用时,需要将盖板2打开时,先将插头3从充电器壳体1内拔出,再转动螺纹杆11,使螺纹杆11带动滑动板12向下移动,从而使滑动板12向下移动推动连接板10,使连接板10从卡框9内脱离出来,从而使连接板10和盖板2整体向下移动,使盖板2与充电器壳体1之间会打开一点间隙,再向下拉动盖板2,使盖板2上的多个l型卡板7、卡柱8、第一限位板20和第二限位板22分别脱离出卡板4、卡孔6、第一限位槽19和第二限位槽21,从而可以将盖板2从充电器壳体1上拆卸下来,在需要携带充电器时,将挡板15上的子扣17与母扣16分开,翻转挡板15,再将插头3上的数据线缠绕在充电器壳体1上的凹槽18内,再通过母扣16和子扣17将挡板15盖在第二固定板14上,从而将数据线限位住。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源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壳体(1)和位于充电器壳体(1)下方的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的底部通过开设开口滑动连接有插头(3),所述充电器壳体(1)内腔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板(4),所述卡板(4)的底部开设有卡槽(5),所述盖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与卡槽(5)相适配的l型卡板(7),所述充电器壳体(1)底部的四周均开设有卡孔(6),所述盖板(2)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与卡孔(6)相适配的卡柱(8),所述充电器壳体(1)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框(9),所述盖板(2)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卡框(9)相适配的连接板(10),所述卡框(9)内腔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2),所述滑动板(12)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与连接板(10)相适配的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的顶端贯穿卡框(9)并延伸至卡框(9)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壳体(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3),所述充电器壳体(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4),所述第一固定板(13)的顶部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挡板(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源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母扣(16),所述挡板(15)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母扣(16)相适配的子扣(1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壳体(1)外表面的四周均开设有凹槽(18),且凹槽(18)设置有若干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壳体(1)底部的前部与后部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9),所述盖板(2)顶部的前部与后部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限位槽(19)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板(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壳体(1)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1),所述盖板(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限位槽(21)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板(2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壳体和位于充电器壳体下方的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部通过开设开口滑动连接有插头,所述充电器壳体内腔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板,所述卡板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与卡槽相适配的L型卡板,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该电源充电器,通过转动螺纹杆,使螺纹杆带动滑动板向下移动推动连接板,从而使连接板和盖板整体向下移动,使盖板与充电器壳体分开,再将盖板向下拉动,使L型卡板、卡柱、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分别脱离出卡板、卡孔、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从而可以方便的将盖板从充电器壳体上拆卸出来,能够快速的将充电器打开。能够快速的将充电器打开。能够快速的将充电器打开。


技术研发人员:何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汇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9
技术公布日:202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