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安装的临时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51862发布日期:2023-05-14 15:0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光伏安装的临时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伏施工,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光伏安装的临时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碳中和的提出,近几年我国光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展迅速,政府关于光伏施工政策越来越健全,部分省市规定光伏施工不能占用耕地,在耕地上施工要求光伏施工立柱大于2米,保证不影响光伏板下面作物的种植。继而,在此规定下产生出一系列光伏施工问题,光伏立柱高度较高,会造成工人安装光伏板难度大,施工安全性差,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和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光伏架立柱改装成上下可装配式以此来降低施工的难度,但是装配式施工还是需要稳定支撑以使人站立地面即可完成光伏板的装配,针对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光伏安装的临时支撑系统,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用于光伏安装的临时支撑系统,包括方钢立柱一和方钢立柱二,所述方钢立柱一的底端四个面均与对应的角钢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方钢立柱二的底端四个面均与对应的角钢二固定连接,所述方钢立柱一、所述方钢立柱二的上端竖向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孔洞一;使用时,上部分光伏支架的底端位于对应的所述方钢立柱一和所述方钢立柱二。

4、进一步地,当方钢立柱一和方钢立柱二为上下组装式时,所述方钢立柱一和所述方钢立柱二均包括上组件和下组件,所述上组件与所述下组件间设有对应的若干孔洞二,所述上组件的底端位于所述下组件内,所述下组件的底部四个面与对应的角钢三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方钢立柱一与所述角钢一夹角呈45°。

6、进一步地,所述方钢立柱二与所述角钢二夹角呈45°。

7、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孔洞一间和相邻的所述孔洞二间的中心距均为50mm。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上部分光伏支架的底端插入到方钢立柱中,使人直接站立地面即可完成光伏板的装配,施工方便快捷,施工难度大大降低,安全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光伏安装的临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方钢立柱一(1)和方钢立柱二(2),所述方钢立柱一(1)的底端四个面均与对应的角钢一(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方钢立柱二(2)的底端四个面均与对应的角钢二(4)固定连接,所述方钢立柱一(1)、所述方钢立柱二(2)的上端竖向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孔洞一(5);使用时,上部分光伏支架的底端位于对应的所述方钢立柱一(1)和所述方钢立柱二(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伏安装的临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方钢立柱一(1)和方钢立柱二(2)为上下组装式时,所述方钢立柱一(1)和所述方钢立柱二(2)均包括上组件(6)和下组件(7),所述上组件(6)与所述下组件(7)间设有对应的若干孔洞二(8),所述上组件(6)的底端位于所述下组件(7)内,所述下组件(7)的底部四个面与对应的角钢三(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伏安装的临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立柱一(1)与所述角钢一(3)夹角呈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伏安装的临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立柱二(2)与所述角钢二(4)夹角呈4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光伏安装的临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孔洞一(5)间和相邻的所述孔洞二(8)间的中心距均为50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光伏安装的临时支撑系统,包括方钢立柱一和方钢立柱二,所述方钢立柱一的底端四个面均与对应的角钢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方钢立柱二的底端四个面均与对应的角钢二固定连接,所述方钢立柱一、所述方钢立柱二的上端竖向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孔洞一;使用时,上部分光伏支架的底端位于对应的所述方钢立柱一和所述方钢立柱二。本技术通过上部分光伏支架的底端插入到方钢立柱中,使人直接站立地面即可完成光伏板的装配,施工方便快捷,施工难度大大降低,安全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栋,岳晓阳,王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聚合电力工程设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