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9320发布日期:2023-08-09 20:4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高压输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调节支架。


背景技术:

1、在高压输电时,为了使电缆布置整齐,易于维护,可以使用电缆支架将电缆分层架设,各个电缆间保持一定距离,有利于电缆散热,避免相互影响,同时使用电缆支架吊起电缆,还可以防止电缆浸水和机械损坏。现有技术中,电缆可调节支架一般用螺钉打眼的方式实现不同高度的调节功能,使用螺钉固定档位的方法使可调节的高度较为固定,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各种外界环境。

2、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支架,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压输电支架不能调节至任意高度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支架,包括:竖铁10,其中,竖铁10包括基座11和突出部12;夹具20,其中,夹具20包括第一抱紧结构21和第二抱紧结构22,第一抱紧结构21和第二抱紧结构22连接,夹具20通过抱紧突出部12与竖铁10连接。

3、进一步地,竖铁10的横截面为工字型,基座11为工字型后部,突出部12包括连接梁13和工字型前部14。

4、进一步地,基座11的宽度与工字型前部14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1且小于等于1.3。

5、进一步地,竖铁10的工字型前部14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其中,第一平面为工字型前部14中背向基座11的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为前部中朝向基座11的平面,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夹角的角度为第一角度,第三平面与第一平面夹角的角度为第一角度。

6、进一步地,夹具20还包括:抱紧弹簧23、中间支架24、第一中心轴25和第二中心轴26,第一抱紧结构21与中间支架24通过第一中心轴25连接,第二抱紧结构22与中间支架24通过第二中心轴26连接,抱紧弹簧23的一端与第一抱紧结构2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抱紧结构22连接。

7、进一步地,第一抱紧结构21的卡口包括第四平面和第五平面,第四平面与第五平面夹角的角度为第二角度;第二抱紧结构的卡口包括第六平面和第七平面,第六平面与第七平面夹角的角度为第二角度。

8、进一步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匹配。

9、进一步地,工字型前部14两侧分别设置齿状凹槽16;夹具20包括第一棘爪28和第二棘爪29,第一棘爪28和第二棘爪29分别与前部两侧设置的齿状凹槽16咬合。

10、进一步地,夹具20包括第一棘爪弹簧30和第二棘爪弹簧31,第一棘爪弹簧30的一端与第一棘爪28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抱紧结构21连接,第二棘爪弹簧31的一端与第二棘爪29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抱紧结构22连接,在第一棘爪弹簧30和第二棘爪弹簧31的作用下,第一棘爪28和第二棘爪29分别与前部两侧的齿状凹槽16咬合。

11、进一步地,工字型前部14两侧的齿状凹槽16的方向相反。

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支架,包括:竖铁10,其中,竖铁10包括基座11和突出部12;夹具20,其中,夹具20包括第一抱紧结构21和第二抱紧结构22,第一抱紧结构21和第二抱紧结构22连接,夹具20通过抱紧突出部12与竖铁10连接,从而实现了可以调节夹具20抱紧在竖铁10的任意高度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压输电支架不能调节至任意高度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铁(10)的横截面为工字型,所述基座(11)为工字型后部,所述突出部(12)包括连接梁(13)和工字型前部(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的宽度与所述工字型前部(14)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1且小于等于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铁(10)的工字型前部(14)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工字型前部(14)中背向所述基座(11)的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三平面为所述前部中朝向所述基座(11)的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夹角的角度为第一角度,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夹角的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20)还包括:抱紧弹簧(23)、中间支架(24)、第一中心轴(25)和第二中心轴(26),所述第一抱紧结构(21)与所述中间支架(24)通过所述第一中心轴(25)连接,所述第二抱紧结构(22)与所述中间支架(24)通过所述第二中心轴(26)连接,所述抱紧弹簧(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抱紧结构(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抱紧结构(2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紧结构(21)的卡口包括第四平面和第五平面,所述第四平面与所述第五平面夹角的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二抱紧结构的卡口包括第六平面和第七平面,所述第六平面与所述第七平面夹角的角度为所述第二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前部(14)两侧分别设置齿状凹槽(16);所述夹具(20)包括第一棘爪(28)和第二棘爪(29),所述第一棘爪(28)和所述第二棘爪(29)分别与所述工字型前部(14)两侧设置的齿状凹槽(16)咬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20)包括第一棘爪弹簧(30)和第二棘爪弹簧(31),所述第一棘爪弹簧(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棘爪(2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抱紧结构(21)连接,所述第二棘爪弹簧(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棘爪(29)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抱紧结构(22)连接,在所述第一棘爪弹簧(30)和所述第二棘爪弹簧(3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28)和所述第二棘爪(29)分别与所述工字型前部(14)两侧的齿状凹槽(16)咬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前部(14)两侧的齿状凹槽(16)的方向相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支架。其中,该支架包括:竖铁(10),其中,竖铁包括基座(11)和突出部(12);夹具(20),其中,夹具包括第一抱紧结构(21)和第二抱紧结构(22),第一抱紧结构(21)和第二抱紧结构(22)连接,夹具(20)通过抱紧突出部(12)与竖铁(10)连接。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压输电支架不能调节至任意高度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田淑均,陈璐,马学良,仇天骄,郭晔,侯赞,王恩德,马艺琳,李继波,王军,杨禹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