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冷电动总成的冷却油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1731发布日期:2023-06-02 04:0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冷电动总成的冷却油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油冷电驱总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冷电动总成的冷却油路。


背景技术:

1、对于传统的油冷电机电动总成,其冷却油路多使用外接油管的方式进行冷却油的传递,从而保证其正常工作。但是这种冷却方式存在很大不足:1)外接油管所占电机外部空间较大,整体不够紧凑,而且在一些狭小地方不能准确到达,从而降低了整体冷却效果;2)一般只针对电机进行冷却,没有对减速器轴承和齿轮等零件进行冷却,从而降低零部件的使用寿命;3)外接油管零件数量较多,不但成本高,而且装配困难,装配节拍长;4)外接油管与油嘴间存在油渗漏油的风险,需要进行密封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冷电动总成的冷却油路,解决了油冷电动总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冷电动总成的冷却油路,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内侧壁设有吸滤器,所述电机壳体外侧壁设有电子泵、冷却器,所述电机壳体内侧壁还嵌有第一油道、第二油道,所述吸滤器的出油口与电子泵的吸油孔连接,所述电子泵的出油口通过第一油道与冷却器的进油孔连接,所述第二油道与冷却器的出油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油道上设有第一支油道、第二支油道;所述第二油道设有第三支油道、第四支油道、第五支油道、第六支油道、第七支油道。将油路管道全部集成到了电机壳体内部内,相较于传统的冷却油路,不但减少了外接油管、油嘴、卡箍等零件,降低了零件成本和总成装配工时,以及避免了外接油管与油嘴间的泄漏情况,而且减小了冷却油路的空间占用量,使得整个电机结构更加紧凑,另外,通过支油道将润滑油精确的送到轴承、齿轮和电机定子、转子等各个需要润滑的零件,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和零件的使用寿命。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道、第二油道的管径为8mm~10mm。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油道、第二支油道、第三支油道、第四支油道、第五支油道、第六支油道、第七支油道的管径为0.5mm~2.5mm。根据各个零件所需润滑油量的不同,通过调整支油道孔径大小来精确确定润滑油量的分配,从而大大搞了润滑油的冷却效果。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道、第二油道,以及第一支油道、第二支油道、第三支油道、第四支油道、第五支油道、第六支油道、第七支油道,其弯曲角度大于90°。减小液体流阻,避免了锐角产生涡流的情况。

6、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将原有外接的冷却油路内嵌到电机壳体内部,不但减少了外接油管、油嘴、卡箍等零件的使用,从而降低了零件成本和总成装配工时,以及避免了外接油管与油嘴间的泄漏情况;2)内嵌式冷却油路,空间占用量较小,从而使得整个电机结构更加紧凑;3)在油道上设置多道支油道,从而通过调整支油道的管径尺寸,将润滑油精确定量的送到轴承、齿轮和电机定子、转子等各个需要润滑的零件,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和零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油冷电动总成的冷却油路,包括电机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10)内侧壁设有吸滤器(1),所述电机壳体(10)外侧壁设有电子泵(2)、冷却器(3),所述电机壳体(10)内侧壁还嵌有第一油道(4)、第二油道(5),所述吸滤器(1)的出油口与电子泵(2)的吸油孔连接,所述电子泵(2)的出油口通过第一油道(4)与冷却器(3)的进油孔连接,所述第二油道(5)与冷却器(3)的出油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油道(4)上设有第一支油道(41)、第二支油道(42);所述第二油道(5)设有第三支油道(51)、第四支油道(52)、第五支油道(53)、第六支油道(54)、第七支油道(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电动总成的冷却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4)、第二油道(5)的管径为8mm~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电动总成的冷却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油道(41)、第二支油道(42)、第三支油道(51)、第四支油道(52)、第五支油道(53)、第六支油道(54)、第七支油道(55)的管径为0.5mm~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电动总成的冷却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4)、第二油道(5),以及第一支油道(41)、第二支油道(42)、第三支油道(51)、第四支油道(52)、第五支油道(53)、第六支油道(54)、第七支油道(55),其弯曲角度大于90°。


技术总结
一种油冷电动总成的冷却油路,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外侧壁设有吸滤器、电子泵、冷却器;所述第一油道上设有第一支油道、第二支油道;所述第二油道设有第三支油道、第四支油道、第五支油道、第六支油道、第七支油道。将油路管道全部集成到了电机壳体内部内,相较于传统的冷却油路,不但减少了外接油管、油嘴、卡箍等零件,降低了零件成本和总成装配工时,以及避免了外接油管与油嘴间的泄漏情况,而且减小了冷却油路的空间占用量,使得整个电机结构更加紧凑,另外,通过支油道将润滑油精确的送到轴承、齿轮和电机定子、转子等各个需要润滑的零件,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和零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何开发,耿毓巍,梁志海,李志深,王国伟,马嘉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