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及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99116发布日期:2023-08-04 00:2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充电器及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充电器,特别涉及一种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时间的发展,小型充电器越来越多,功率越来越高,重量也越来越重。插座插口松动或较重的充电器插入插座后非常容易掉落。经过数据测试,当充电器≥90g,插入后就有大概率的掉落的风险,充电器本体越重,越易掉落,当插座插口松动时,掉落的概率越高。

2、当充电器插在墙上使用时,如何解决充电器因插座插口松动或重量较重脱落的问题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器及充电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充电器插入插座后容易掉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器,包括:

3、充电器本体;

4、辅助支撑件,安装于所述充电器本体上,所述辅助支撑件与所述充电器本体可拆卸连接;

5、所述辅助支撑件被配置为当所述充电器本体插接在插座上时,所述辅助支撑件能够与所述插座或所述插座所在的界面产生相互作用力,且其中所述插座或所述界面对所述辅助支撑件产生的作用力能够抵消或者减弱所述充电器本体因自身重力或外力而产生的转矩。

6、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支撑件包括第一组件和/或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和/或第二组件与所述充电器本体的至少一个面连接,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对所述充电器本体产生作用力。

7、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支撑件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吸盘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吸盘的远离吸附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吸盘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安装于所述充电器本体的至少一个端面上。

8、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插接、螺纹连接、套接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方式的组合与所述充电器本体连接。

9、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前端面向内开设有第一插槽;

10、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插接部,所述插接部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可拆卸插装于所述第一插槽中。

11、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件上开设有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吸盘和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心开孔,所述中心开孔与所述充电器本体的环形侧壁面相匹配,从而所述第一组件可基于所述中心开孔密封套装于所述环形侧壁面的靠近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前端面的部分。

12、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二连接部、连接杆及定位组件;

13、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充电器本体的顶表面/底表面上;

14、所述定位组件的远离所述插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

15、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包括伸缩杆。

16、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器插接于所述插座上时,且所述定位组件定位于所述插座所在墙面上时,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插座所在墙面的夹角介于30°-70°之间。

17、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盘或第二吸盘;

18、当所述定位组件为所述定位盘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底表面;

19、当所述定位组件为所述第二吸盘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充电器本体的顶表面/底表面上。

20、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顶表面/底表面向内开设有第二插槽;

21、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插接部和第一铰接体,所述第二插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插装于所述第二插槽中,所述第一铰接体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支撑腔内。

22、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缺口槽,所述第一缺口槽与所述端部支撑腔连通,所述第二插接部穿过所述第一缺口槽与所述第一铰接体固定连接。

23、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包括:

24、电动工具;

25、充电器,与所述电动工具连接,用于向所述电动工具提供电力;

26、所述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

27、辅助支撑件,安装于所述充电器本体上,所述辅助支撑件与所述充电器本体可拆卸连接;

28、所述辅助支撑件被配置为当所述充电器本体插接在插座上时,所述辅助支撑件能够与所述插座或所述插座所在的界面产生相互作用力,且其中所述插座或所述界面对所述辅助支撑件产生的作用力能够抵消或者减弱所述充电器本体因自身重力或外力而产生的转矩。

29、本申请的充电器及充电系统,通过在充电器本体上安装辅助支撑件,将所述辅助支撑件配置为当所述充电器本体插接在插座上时,所述辅助支撑件能够与所述插座或所述插座所在的界面产生相互作用力,且其中所述插座或所述界面对所述辅助支撑件产生的作用力能够抵消或者减弱所述充电器本体因自身重力或外力而产生的转矩,利用辅助支撑件与插座或插座所在的界面产生相互作用力来将所述充电器固定在插座或插座所在的界面上,从而使所述充电器不易脱落。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件包括第一组件和/或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和/或第二组件与所述充电器本体的至少一个面连接,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对所述充电器本体产生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件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吸盘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吸盘的远离吸附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吸盘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安装于所述充电器本体的至少一个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插接、螺纹连接、套接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方式的组合与所述充电器本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前端面向内开设有第一插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上开设有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吸盘和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心开孔,所述中心开孔与所述充电器本体的环形侧壁面相匹配,从而所述第一组件可基于所述中心开孔密封套装于所述环形侧壁面的靠近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前端面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二连接部、连接杆及定位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盘或第二吸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表面/底表面向内开设有第二插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缺口槽,所述第一缺口槽与所述端部支撑腔连通,所述第二插接部穿过所述第一缺口槽与所述第一铰接体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伸缩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插接于所述插座上时,且所述定位组件定位于所述插座所在墙面上时,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插座所在墙面的夹角介于30°-70°之间。

13.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器及充电系统,该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辅助支撑件,安装于所述充电本体上;所述辅助支撑件被配置为当所述充电器本体插接在插座上时,所述辅助支撑件被配置为当所述充电器本体插接在插座上时,所述辅助支撑件能够与所述插座或所述插座所在界面产生相互作用力,且其中所述插座或所述界面对所述辅助支撑件产生的作用力能够抵消或者减弱所述充电器本体因自身重力或外力而产生的转矩。利用本申请,通过在充电器本体上设置辅助支撑件,能够利用辅助支撑件与插座或插座所在的界面产生相互作用力来将所述充电器固定在插座或插座所在的界面上,从而使所述充电器不易脱落。

技术研发人员:陆春桃,严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