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LD核发电机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3396发布日期:2023-05-27 15:57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ELD核发电机机座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机机座加工,特别涉及一种eld核发电机机座。


背景技术:

1、核电发电机的功率通常都比较大,而大功率的发电机的体积也比较大。现有发电机机座通常采用一体式制作而成,生产这类机座时,需要使用到特殊的生产设备才能加工,这样无疑就增加了生产成本。

2、已授权中国专利cn201420168966.1公开了一种核电发电机的外机座,包括笼体,笼体由多个环形板叠加而成,每两个环形板之间均通过连接筋来连接,位于笼体中部的环形板内壁上还连接有连接板;笼体外壁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外罩板,通过若干个环形板通过连接筋连接叠加制作而成,极大地简单化了生产工艺,也不需要使用大设备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然而,上述技术方案中并没有任何的散热措施,众所周知,发电机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无法及时排出也会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因而原有的核电发电机机座还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eld核发电机机座,通过支撑管和第一筋板实现中壁之间的连接,有效的提高核电机座的结构强度,提高中壁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还设置了通风罩框能够有效的提高机座的散热性。

2、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eld核发电机机座,包括:第一外壁、第二外壁、两组中壁、一组支撑管和一组第一筋板,所述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水平设置,所述中壁设于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之间,且所述中壁之间通过支撑管和第一筋板连接;

3、外罩壳,所述外罩壳设于中壁的外侧,且所述外罩壳上设有一组开口,开口处设有一组通风罩框,且所述外罩壳的底部设于一组支撑座;

4、一组第一导氢管管路和第二导氢管管路,所述第一导氢管管路穿于中壁靠近外罩壳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氢管管路设于机座的中部,且其一端与第一导氢管管路连接,另一端与外罩壳外的供料管连接。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eld核发电机机座,通过支撑管和第一筋板实现中壁之间的连接,有效的提高核电机座的结构强度,提高中壁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还设置了通风罩框能够有效的提高机座的散热性。

6、其中,所述支撑座成对设置,其包括支撑座底板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端与外罩壳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座底板连接。支撑座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机座放置的稳定性。

7、此外,还包括一组下冷却罩,所述下冷却罩设于外罩壳的外壁,且相对设于支撑座的两侧。下冷却罩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8、进一步的,所述外罩壳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吊攀座。

9、更进一步的,所述中壁包括一组第一中壁和两组第二中壁,所述第一中壁的内侧周向设有大槽口,所述第二中壁的内侧周向设有大槽口和小槽口,且所述大槽口和小槽口间隔设置;

10、所述第一中壁设于机座的内部,两组第二中壁分别设于第一中壁的两侧,并设于机座内靠端近端口处,且位于最外侧的第二中壁位于端口的一侧通过一组第二筋板分别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连接,且所述第二筋板的内壁通过环形圈固定。环形圈的设置,能够将诸多的第二筋板连接起来,进一步提高其结构强度。

11、优选的,所述第一中壁和第二中壁靠近外罩壳的一侧均设有一组用于第一导氢管管路穿过的u型槽,且所述第一中壁位于u型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架和第二限位架,所述第一限位架和第二限位架靠近第一导氢管管路的一侧设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与第一导氢管管路相配合。大槽口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将第一导氢管管路限制于槽内,并通过第一限位架和第二限位架对其进行进一步限位,进一步提高第一导氢管管路安装的稳定性。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架呈l型,其一端与相邻的第一筋板连接。第二限位架与第一筋板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限位架设置的稳定性,提高其结构强度。

13、优选的,所述第一中壁和第二中壁之间通过支撑管和第一筋板连接。

14、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罩壳的两侧相对设有多组底脚板,且所述底脚板的上方与外罩壳通过一组加强筋连接。

15、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eld核发电机机座,通过支撑管和第一筋板实现中壁之间的连接,有效的提高核电机座的结构强度,提高中壁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还设置了通风罩框能够有效的提高机座的散热性。

17、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组下冷却罩,所述下冷却罩设于外罩壳的外壁,且相对设于支撑座的两侧。下冷却罩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18、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筋板的内壁通过环形圈固定。环形圈的设置,能够将诸多的第二筋板连接起来,进一步提高其结构强度。

19、4、本实用新型中大槽口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将第一导氢管管路限制于槽内,并通过第一限位架和第二限位架对其进行进一步限位,进一步提高第一导氢管管路安装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eld核发电机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壁(1)、第二外壁(2)、两组中壁(3)、一组支撑管(4)和一组第一筋板(5),所述第一外壁(1)和第二外壁(2)水平设置,所述中壁(3)设于第一外壁(1)和第二外壁(2)之间,且所述中壁(3)之间通过支撑管(4)和第一筋板(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ld核发电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8) 成对设置,其包括支撑座底板(81)和支撑架(82),所述支撑架(82)一端与外罩壳(6)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座底板(8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ld核发电机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下冷却罩(101),所述下冷却罩(101)设于外罩壳(6)的外壁,且相对设于支撑座(8)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ld核发电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吊攀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ld核发电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壁(3)包括一组第一中壁(31)和两组第二中壁(32),所述第一中壁(31)的内侧周向设有大槽口(311),所述第二中壁(32)的内侧周向设有大槽口(311)和小槽口(312),且所述大槽口(311)和小槽口(312)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eld核发电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壁(31)和第二中壁(32)靠近外罩壳(6)的一侧均设有一组用于第一导氢管管路(9)穿过的u型槽(314),且所述第一中壁(31)位于u型槽(314)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架(315)和第二限位架(313),所述第一限位架(315)和第二限位架(313)靠近第一导氢管管路(9)的一侧设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与第一导氢管管路(9)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eld核发电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架(313)呈l型,其一端与相邻的第一筋板(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eld核发电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壁(31)和第二中壁(32)之间通过支撑管(4)和第一筋板(5)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ld核发电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6)的两侧相对设有多组底脚板(13),且所述底脚板(13)的上方与外罩壳(6)通过一组加强筋(14)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ELD核发电机机座,包括:第一外壁、第二外壁、两组中壁、一组支撑管和一组第一筋板,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水平设置,中壁设于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之间,中壁之间通过支撑管和第一筋板连接;外罩壳,外罩壳设于中壁的外侧,外罩壳上设有一组开口,开口处设有一组通风罩框,外罩壳的底部设于一组支撑座;一组第一导氢管管路和第二导氢管管路,第一导氢管管路穿于中壁靠近外罩壳的一侧,第二导氢管管路设于机座的中部,且其一端与第一导氢管管路连接,另一端与外罩壳外的供料管连接。本技术通过支撑管和第一筋板实现中壁之间的连接,提高核电机座的结构强度,提高中壁连接的稳定性,通风罩框能够有效的提高机座的散热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巨能发电配套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