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电机驱动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58179发布日期:2023-09-24 01:4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逆变器、电机驱动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滤波,特别是涉及一种逆变器、电机驱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现有的逆变器为了满足电磁兼容规范,电源对地滤波的电容必不可少。该电容两端通常需要跨接电源的金属排及逆变器的金属壳体的接地面。然而现有的逆变器其两个引脚通常处于同一平面,然而金属排与金属壳体通常不在同一平面,导致电容的引脚与金属排、金属壳体的搭接路径较长,影响滤波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逆变器、电机驱动系统及车辆,以解决现有逆变器中电容的滤波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逆变器,包括:

3、金属壳体;

4、金属排,设置于金属壳体内;

5、电容,设置于金属壳体内,电容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朝向靠近金属排的方向延伸,与金属排连接,第二引脚朝向靠近金属壳体的第一内壁的方向延伸,与第一内壁连接,第一内壁为金属壳体的接地面的内壁。

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容的第一引脚可以朝向靠近金属排的方向延伸,与金属排连接,电容的第二引脚可以朝向靠近金属壳体的接地面的第一内壁的方向延伸,与第一内壁连接,这样,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并不局限于在同一平面,而是可以根据实际连接需要进行设置,可以缩短其与金属排、金属壳体的搭接路径,从而能够减少杂散电感,提升逆变器中电容的滤波性能。

7、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脚和/或第二引脚为导电片。

8、这样,导电片作为引脚能够进一步减少杂散电感,提高电容的谐振频率,从而实现更宽的容性阻抗范围,提升电容的滤波性能。另外,导电片可以增大其与金属壳体的接触面积,使得电容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接地面进行散热,可以有效降低电容温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9、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逆变器还包括:

10、绝缘外套,套设于金属排上,且绝缘外套包括镂空区;

11、装配盒,设置于靠近镂空区的位置;

12、其中,电容设置于装配盒中,第一引脚伸出于装配盒,与金属排露出于镂空区的部分连接,且第二引脚伸出于装配盒,与第一内壁连接。

13、本实施例中,电容可以设置于装配盒中,而装配盒可以设置于靠近镂空区的位置,这样电容可以被放置在金属排附近通常被浪费的空间,避免了电容对铜排侧面空间的占用,使得逆变器的结构更紧凑,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

14、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容还包括:

15、电容芯子,电容芯子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包括金属层,且电容芯子的轴向与接地面平行;

16、其中,第一引脚与第一端面的金属层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二端面的金属层连接。

17、本实施例中,电容可以包括电容芯子、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与电容芯子的两端面的金属层连接,结构简单。另外电容芯子的轴向与接地面平行,即电容采用横卧布置的方式可以起到节约空间的目的,进一步提高逆变器的空间利用率。

18、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容还包括:

19、绝缘外壳,包括敞开的灌封面,且绝缘外壳在除灌封面以外的部分开设有贯通绝缘外壳的开槽;

20、其中,电容芯子设置于绝缘外壳内,且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中的一者伸出于开槽,另一者伸出于灌封面。

21、本实施例中,电容还包括绝缘外壳,可以避免电容出现漏电等不良现象,绝缘外壳可以包括灌封面和开槽,使得引脚可以从绝缘外壳内伸出,以顺利与金属排、金属壳体连接。另外可以通过将灌封面将灌封材料填充至绝缘外壳内,以使电容芯子可以被固定于绝缘外壳内,整体结构简单、制作过程便捷。

22、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为导电片,其中,

23、第一引脚包括:

24、第一部分,贴设于第一端面的金属层;

25、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连接,且与第一部分存在夹角,第二部分贴设于金属排;

26、第二引脚包括:

27、第三部分,贴设于端面的金属层;

28、第四部分,与第三部分连接,且与第三部分存在夹角,第四部分贴设于第一内壁。

29、本实施例中,电容的引脚均为导电片,且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引出位置处于电容的不同表面,通过折弯等工艺使得第一引脚可以贴设于金属排,第二引脚可以贴设于金属壳体的第一内壁,这样,一方面,缩短引脚与金属排、金属壳体的搭接路径,且增大了接触面积,有效减少了杂散电感,提高电容的谐振频率,从而实现更宽的容性阻抗范围,提升电容的滤波性能。另一方面,电容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接地面进行散热,可以有效降低电容温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30、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排与第一内壁平行设置,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第一边连接,第四部分与第三部分的第二边连接;

31、其中,第一边和第二边均平行于金属排。

32、这样,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可以根据金属排与第一内壁的平行布置方式确定其折弯方向,以保证其可以以更短的搭接路径贴设于金属排、第一内壁,进而提升电容的滤波性能。

33、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排与第一内壁垂直设置,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第一边连接,第四部分与第三部分的第三边连接;

34、其中,第一边平行于金属排,第三边垂直于金属排。

35、这样,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可以根据金属排与第一内壁的垂直布置方式确定其折弯方向,以保证其可以以更短的搭接路径贴设于金属排、第一内壁,进而提升电容的滤波性能。

3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机驱动系统,包括第一方面的逆变器。

37、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二方面的电机驱动系统。



技术特征:

1.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或所述第二引脚为导电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为导电片,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排与所述第一内壁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边连接,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排与所述第一内壁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边连接,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三边连接;

9.一种电机驱动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

10.一种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驱动系统。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逆变器、电机驱动系统及车辆,该逆变器包括:金属壳体、金属排和电容,金属排和电容设置于金属壳体内,电容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朝向靠近金属排的方向延伸与金属排连接,第二引脚朝向靠近金属壳体的接地面的第一内壁的方向延伸,与第一内壁连接。这样,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并不局限于在同一平面,而是可以根据实际连接需要进行设置,可以缩短其与金属排、金属壳体的搭接路径,从而能够减少杂散电感,提升逆变器中电容的滤波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单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