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的油冷结构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58666发布日期:2023-05-25 04:0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的油冷结构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的油冷结构及电机。


背景技术:

1、对于现有的电机,目前大部分油路结构设计都含有喷油环或者挡油板,占用电机内部空间,电机功率密度低,所以,在现有空间内如何提高电机功率密度是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的油冷结构及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或者其他前者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的油冷结构,包括,

3、至少部分区域构造有过油通道的定子铁芯,定子铁芯的外径面与电机壳体接触;

4、设有贯穿孔的绝缘纸,绝缘纸设于定子铁芯的槽内,贯穿孔的位置与定子铁芯的设有过油通道的区域位置相对应;

5、过油通道被设置为两端分别与定子铁芯的槽的内外两侧相连通,以使得从电机壳体上的进油口进入的冷却介质沿着过油通道流动,穿过贯穿孔,进入定子铁芯的槽内的油路腔体结构中,沿着定子绕组流动,进行散热。

6、进一步的,构造有过油通道的区域设于定子铁芯的中部,以使得进入油路腔体结构中的冷却介质从中间向两侧方向分别沿着定子绕组流出。

7、进一步的,过油通道设于定子铁芯的至少部分槽的轭部,过油通道由定子铁芯的槽的外径侧向内径侧方向倾斜设置;

8、每一槽的轭部的多个过油通道的倾斜方向相同;或,每一槽的轭部的多个过油通道中,相邻两个过油通道的倾斜方向相交设置。

9、进一步的,多个第一硅钢片叠装构造出定子铁芯的设置有过油通道的区域,多个第一硅钢片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多个第二硅钢片,多个第二硅钢片叠装构造出定子铁芯的其他区域部分。

10、进一步的,第一硅钢片的至少部分槽的相应轭部设有至少一个过油孔,沿着第一硅钢片的周向方向,各个槽的轭部上的过油孔至第一硅钢片的轴线的距离依次增大或依次减小。

11、进一步的,第一硅钢片的至少部分槽的相应轭部设有至少一个过油孔,在每一个槽的轭部,多个过油孔沿着第一硅钢片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槽的轭部上的各个过油孔被设置在不同圆周上。

12、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槽的轭部上的过油孔的数量不相同。

13、进一步的,两个槽的轭部上的过油孔中,一个过油孔被设置在槽的外径端,与槽的外径侧相连通,另一个过油孔被设置在槽的内径端,与槽的内径侧相连通,设于外径端的过油孔与设于内径端的过油孔位于同一个槽的轭部或分别位于两个槽的轭部或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槽的轭部。

14、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第一硅钢片在进行叠装时旋转一定角度进行叠装,叠装后,各个第一硅钢片上的相对应的槽的轭部上的各个过油孔相连通,构造出过油通道的结构。

15、进一步的,多个第一硅钢片被设置为至少两组,每一组中,多个第一硅钢片对齐叠装,构成第一硅钢片组,多组第一硅钢片组进行旋转叠装,相邻两个第一硅钢片组在进行叠装时旋转一定角度,构造出过油通道的结构。

16、进一步的,旋转角度为第一硅钢片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角度。

17、进一步的,在定子铁芯的任一槽内,构成该槽的两个齿部上的线圈、槽楔及绝缘纸构成造出油路腔体结构,油路腔体结构与过油通道连通,以使得从过油通道中流出的冷却介质在油路腔体结构中流动。

18、进一步的,电机壳体的与定子铁芯的设有过油通道的区域相对应的内侧壁部分为凹槽结构,以使得定子铁芯的设有过油通道的区域的外径面与电机壳体的内侧壁构造出一流通空间,流通空间与进油口相连通,冷却介质从进油口进入流通空间,并在流通空间内流动,进入与各个槽相连通的进油通道。

19、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的油冷结构。

20、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定子铁芯的部分区域设置过油通道,该过油通道位于定子铁芯的槽的轭部,过油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定子铁芯的外径侧的空间和槽内的空间相连通,从电机壳体上的进油口进入的冷却介质直接经过油通道进入定子铁芯的槽内,与定子绕组的线圈接触,沿着线圈的表面向定子绕组的两端方向流动,流经整个定子绕组,吸收定子绕组上的热量,对定子绕组进行散热;

21、在绝缘纸上设置有贯穿孔,该贯穿孔的位置与定子铁芯的设有过油通道的区域相对应,以使得从过油通道中流出的冷却介质穿过贯穿孔进入定子铁芯的槽内;

22、在定子铁芯的槽的两个齿部上设置的线圈、该槽的端部的槽楔及定子铁芯的槽、绝缘纸构造出油路腔体结构,从过油通道流出的冷却介质在油路腔体结构中流动,充分与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接触,吸收定子绕组及定子铁芯的热量,对定子绕组及定子铁芯进行散热;

23、定子铁芯上设置过油通道,实现定子铁芯的外径侧空间和槽内空间的连通,实现冷却介质直接在定子铁芯内外的流动,无需额外增加喷油环或者挡油板,优化了整机安装空间;

24、定子铁芯可以直接安装在电机壳体内,与电机壳体接触,可以采取过盈配合,优化整机安装空间;

25、采用现有零件优化结构实现油路设计,减少使用不同材料带来的额外耐油试验验证等,节省整机成本,提高电机功率密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的油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油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构造有过油通道的区域设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中部,以使得进入油路腔体结构中的冷却介质从中间向两侧方向分别沿着定子绕组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的油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通道设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部分槽的轭部,所述过油通道由所述定子铁芯的槽的外径侧向内径侧方向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的油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硅钢片叠装构造出所述定子铁芯的设置有过油通道的区域,多个第一硅钢片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多个第二硅钢片,所述多个第二硅钢片叠装构造出定子铁芯的其他区域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的油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钢片的至少部分槽的相应轭部设有至少一个过油孔,沿着所述第一硅钢片的周向方向,各个槽的轭部上的过油孔至所述第一硅钢片的轴线的距离依次增大或依次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的油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钢片的至少部分槽的相应轭部设有至少一个过油孔,在每一个槽的轭部,多个所述过油孔沿着所述第一硅钢片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槽的轭部上的各个过油孔被设置在不同圆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的油冷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槽的轭部上的过油孔的数量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油冷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槽的轭部上的过油孔中,一个过油孔被设置在槽的外径端,与槽的外径侧相连通,另一个过油孔被设置在槽的内径端,与槽的内径侧相连通,设于外径端的过油孔与设于内径端的过油孔位于同一个槽的轭部或分别位于两个槽的轭部或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槽的轭部。

9.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油冷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硅钢片在进行叠装时旋转一定角度进行叠装,叠装后,各个所述第一硅钢片上的相对应的槽的轭部上的各个过油孔相连通,构造出所述过油通道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机的油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硅钢片被设置为至少两组,每一组中,多个所述第一硅钢片对齐叠装,构成第一硅钢片组,多组第一硅钢片组进行旋转叠装,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硅钢片组在进行叠装时旋转一定角度,构造出所述过油通道的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机的油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旋转角度为第一硅钢片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2和4-7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油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铁芯的任一槽内,构成该槽的两个齿部上的线圈、槽楔及绝缘纸构成造出所述油路腔体结构,所述油路腔体结构与所述过油通道连通,以使得从所述过油通道中流出的冷却介质在所述油路腔体结构中流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和4-7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油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的设有过油通道的区域相对应的内侧壁部分为凹槽结构,以使得所述定子铁芯的设有过油通道的区域的外径面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侧壁构造出一流通空间,所述流通空间与所述进油口相连通,冷却介质从所述进油口进入所述流通空间,并在所述流通空间内流动,进入与各个槽相连通的进油通道。

14.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油冷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的油冷结构及电机,包括,至少部分区域构造有过油通道的定子铁芯,定子铁芯的外径面与电机壳体接触;设有贯穿孔的绝缘纸,绝缘纸设于定子铁芯的槽内,贯穿孔的位置与定子铁芯的设有过油通道的区域位置相对应;过油通道被设置为两端分别与定子铁芯的槽的内外两侧相连通,以使得从电机壳体上的进油口进入的冷却介质沿着过油通道流动,穿过贯穿孔,进入定子铁芯的槽内的油路腔体结构中,沿着定子绕组流动,进行散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过油通道贯穿定子铁芯的槽的轭部,冷却介质直接经过油通道进入定子铁芯的槽内,与定子绕组的线圈接触,对定子绕组进行散热,无需额外增加喷油环,优化整机安装空间,节省整机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格华纳动力驱动系统(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