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路输出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6541发布日期:2023-04-19 12:3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路输出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路输出电源。


背景技术:

1、许多项目应用中需要使用到双路输出的开关电源,目前市面的双路输出电源,其输出的两个回路之间多为共地设计,未做到不同输出回路间的完全隔离。当其中一个输出回路出现故障时,因为共地原因,容易对另一个回路的器件造成损坏。少部分设计为双路隔离输出的电源,使用的是在主输出电源回路上增加dc-dc隔离转换电路的方式实现,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两路输出的输出回路之间完全隔离的双路输出电源。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路输出电源电路,包括输入交流电的emi/emc和桥式整流模块,dc-dc转换模块,至少包括第一输出模块与第二输出模块两个直流输出模块以及输出反馈模块,所述emi/emc和桥式整流模块与dc-dc转换模块相连,所述dc-dc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二输出模块,所述第一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相互独立,所述输出反馈模块与所述dc-dc转换模块相连。

3、进一步的,所述emi/emc和桥式整流模块包括压敏电阻,电容,共模电感,整流桥以及第一电解电容,所述emi/emc和桥式整流模块输入交流电,在所述emi/emc和桥式整流模块的l、n输入端并联压敏电阻和电容,然后经过共模电感,连接整流桥,所述整流桥的两个输出端之间连接第一电解电容。

4、进一步的,所述dc-dc转换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变压器,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b/o脚通过第一电阻接所述emi/emc和桥式整流模块输出的高电平,同时通过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d脚通过所述变压器的主绕组接所述emi/emc和桥式整流模块输出的高电平,所述变压器的辅助绕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一二极管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vcc脚,所述vcc脚同时通过第二电解电容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s脚通过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timer脚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fb脚通过光耦与所述输出反馈模块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三电解电容以及第四电阻,所述变压器的ns1绕组的一端接第一输出电压地,另一端经过第二二极管与第三电解电容组成的整流滤波电路提供直流电压,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负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并且连接到第一输出电压地,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经第四电阻4的另一端后连接至第一输出电压正极。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包括第四芯片、第三二极管、第四电解电容、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第七电阻,所述变压器的ns2绕组的一端经过第三二极管与第四电解电容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四电解电容的正极经第五电阻与第四芯片的1脚相连,所述第四芯片的2脚经第六电阻连接至芯片的1脚及第二输出电压正极;所述第四芯片的2脚经第七电阻连接至第二输出电压地,所述变压器的ns2绕组的另一端与第四电解电容负极相连并连接到第二输出电压地。

7、进一步的,所述输出反馈模块包括光耦芯片、第三芯片、第二电容、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以及第十二电阻,所述光耦的1脚经第八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直流输出电压vs1,所述光耦的2脚连接第九电阻、第十电阻以及第三芯片的1脚,所述第九电阻另一端与光耦的1脚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经第二电容与第三芯片的2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的2脚经第十一电阻连接至第一输出模块的直流输出电压vs1,所述第三芯片的2脚经第十二电阻连接第一输出模块地;所述第三芯片的3脚连接第一输出模块地。

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输出的回路之间相互隔离,可靠性好,既满足了应用需求,又可以解决各回路间的电气隔离问题,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同时降低了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路输出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交流电的emi/emc和桥式整流模块,dc-dc转换模块,至少包括第一输出模块与第二输出模块两个直流输出模块以及输出反馈模块,所述emi/emc和桥式整流模块与dc-dc转换模块相连,所述dc-dc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二输出模块,所述第一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相互独立,所述输出反馈模块与所述dc-dc转换模块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输出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emi/emc和桥式整流模块包括压敏电阻(vr1),电容(cx1),共模电感(l1),整流桥(bd1)以及第一电解电容(ce1),所述emi/emc和桥式整流模块输入交流电,在所述emi/emc和桥式整流模块的l、n输入端并联压敏电阻(vr1)和电容(cx1),然后经过共模电感(l1),连接整流桥(bd1),所述整流桥(bd1)的两个输出端之间连接第一电解电容(ce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路输出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转换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hf500)和变压器(t1),所述电源管理芯片(hf500)的b/o脚通过第一电阻(r1)接所述emi/emc和桥式整流模块输出的高电平(vbus),同时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hf500)的d脚通过所述变压器的主绕组接所述emi/emc和桥式整流模块输出的高电平(vbus),所述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一二极管(d1)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hf500)的vcc脚,所述vcc脚同时通过第二电解电容(ce2)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hf500)的s脚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hf500)的timer脚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hf500)的fb脚通过光耦(ic2)与所述输出反馈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路输出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解电容(ce3)以及第四电阻(r4),所述变压器(t1)的ns1绕组的一端接第一输出电压地(gnd1),另一端经过第二二极管(d2)与第三电解电容(ce3)组成的整流滤波电路提供直流电压,所述第三电解电容(ce3)的负极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并且连接到第一输出电压地(gnd1),所述第三电解电容(ce3)的正极经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后连接至第一输出电压正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路输出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包括第四芯片(ic4)、第三二极管(d3)、第四电解电容(ce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以及第七电阻(r7),所述变压器(t1)的ns2绕组的一端经过第三二极管(d3)与第四电解电容(ce4)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四电解电容(ce4)的正极经第五电阻(r5)与第四芯片(ic4)的1脚相连,所述第四芯片(ic4)的2脚经第六电阻(r6)连接至芯片(ic4)的1脚及第二输出电压正极;所述第四芯片(ic4)的2脚经第七电阻(r7)连接至第二输出电压地(gnd2),所述变压器(t1)的ns2绕组的另一端与第四电解电容(ce4)负极相连并连接到第二输出电压地(gnd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路输出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反馈模块包括光耦(ic2)、第三芯片(ic3)、第二电容(c2)、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以及第十二电阻(r12),所述光耦(ic2)的1脚经第八电阻(r8)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直流输出电压vs1,所述光耦(ic2)的2脚连接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以及第三芯片(ic3)的1脚,所述第九电阻(r9)另一端与光耦(ic2)的1脚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经第二电容(c2)与第三芯片(ic3)的2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ic3)的2脚经第十一电阻(r11)连接至第一输出模块的直流输出电压vs1,所述第三芯片(ic3)的2脚经第十二电阻(r12)连接第一输出模块地;所述第三芯片(ic3)的3脚连接第一输出模块地。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路输出电源电路,包括输入交流电的EMI/EMC和桥式整流模块,DC‑DC转换模块,至少两个直流输出模块以及输出反馈模块,所述EMI/EMC和桥式整流模块与DC‑DC转换模块相连,所述DC‑DC转换模块连接两个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相互独立,所述输出反馈模块与所述DC‑DC转换模块相连。本技术两路输出回路之间完全隔离。既满足了应用需求,又可以解决各回路间的电气隔离问题,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东,郑思文,郑振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黎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