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发电散热机构及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0488发布日期:2023-09-04 08:31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发电散热机构及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配件的,尤其涉及一种伏发电散热机构及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电池板的外部防护装置能够有效将太阳电池板与场地底座进行固定安装。

2、但是,现有的外部防护装置存在着多采用平面底板,在后续散热时,需要外接散热片,进行快速散热,并且光伏板表面与外部防护装置之间具有一定的阶梯界面,污垢会残留在阶梯槽处,清理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鉴于上述现有光伏发电散热机构存在的采用平面底板,在后续散热时,需要外接散热片,进行快速散热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3、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发电散热机构。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发电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组件,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内侧两端的第一凹槽、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的光伏板、设置在底板上端的第二凹槽以及设置在第二凹槽内的海绵,其中,所述底板远离光伏板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盒,所述防护盒的上端开设有孔洞,所述防护盒的内部设置有清洗组件。

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发电散热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板呈l字形结构设计,所述光伏板在第一凹槽内活动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发电散热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海绵位于光伏板的下端,所述光伏板与海绵贴合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发电散热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护盒设计成中空,所述防护盒与底板设计为一体。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发电散热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孔洞内开设有第一横向槽,所述防护盒远离光伏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横向槽,所述第一横向槽与第二横向槽内设置有过滤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发电散热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横向槽与第二横向槽宽度一致,所述过滤板在第一横向槽与第二横向槽内活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发电散热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清洗组件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盒之间的送水管以及设置在送水管下端的喷雾头,所述送水管与喷雾头相互接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发电散热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送水管位于防护盒的上端,所述送水管呈龙门架结构设计。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发电散热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护盒内部靠近光伏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与送水管相互接通。

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4、本实用新型提供光伏发电散热机构,通过在防护盒设置的孔洞,使得外界的雨水进入到防护盒内后,借助吸水管传输到输送管,通过喷雾头对光伏板表面进行喷雾,从而对光伏板表面温度起到了降温散热的作用。

1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光伏发电散热机构中存在的光伏板表面与外部防护装置之间具有一定的阶梯界面,污垢会残留在阶梯槽处,清理不方便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1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护装置,包括光伏发电散热机构,以及,设置在防护盒内部上端的水泵以及设置在水泵的一端设置的吸水管。

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8、本实用新型提供光伏发电散热机构,通过设置的海绵经过泡水膨胀,使得与第二凹槽之间的空隙减小,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的杂质进入到底板内,减少工作人员清理难度,提高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发电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1)呈l字形结构设计,所述光伏板(103)在第一凹槽(102)内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发电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105)位于光伏板(103)的下端,所述光伏板(103)与海绵(105)贴合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盒(106)设计成中空,所述防护盒(106)与底板(101)设计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107)内开设有第一横向槽(107a),所述防护盒(106)远离光伏板(10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横向槽(107b),所述第一横向槽(107a)与第二横向槽(107b)内设置有过滤板(107c)。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发电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槽(107a)与第二横向槽(107b)宽度一致,所述过滤板(107c)在第一横向槽(107a)与第二横向槽(107b)内活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200)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盒(106)之间的送水管(201)以及设置在送水管(201)下端的喷雾头(202),所述送水管(201)与喷雾头(202)相互接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发电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水管(201)位于防护盒(106)的上端,所述送水管(201)呈龙门架结构设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盒(106)内部靠近光伏板(103)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凹槽(106a),所述第三凹槽(106a)内设置有输送管(203),所述输送管(203)与送水管(201)相互接通。

10.一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光伏发电散热机构,以及,设置在防护盒(106)内部上端的水泵(204)以及设置在水泵(204)的一端设置的吸水管(20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组件,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内侧两端的第一凹槽、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的光伏板、设置在底板上端的第二凹槽以及设置在第二凹槽内的海绵,其中,所述底板远离光伏板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盒,所述防护盒的上端开设有孔洞,所述防护盒的内部设置有清洗组件,通过在防护盒设置的孔洞,使得外界的雨水进入到防护盒内后,借助吸水管传输到输送管,通过喷雾头对光伏板表面进行喷雾,从而对光伏板表面温度起到了降温散热的作用,通过设置的海绵经过泡水膨胀,使得与第二凹槽之间的空隙减小,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的杂质进入到底板内,减少工作人员清理难度,提高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天宇,李爱伟,吕星星,耿明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淮阴第二发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