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在BMS充电口的低损失零电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50856发布日期:2023-05-14 14:17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在BMS充电口的低损失零电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在bms充电口的低损失零电压电路。


背景技术:

1、在电力、通讯等传统应用以及新能源领域,电池一般作为后备电源或能量存储时,大部分采用多电池串联后再进行应用,以适应电压等级要求;同时,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bms)与电池紧密相连,作为电池不可或缺的部件对电池系统进行管理;一般的充电电路中会存在肖特基二极管,充电过程中会有电压压降,在充电机与电池满充电压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会存在电池充电充不满的情况;充电口零电压在使用过程中,因其内部结构的开关作用,对外部环境的使用场景更宽泛,在潮湿环境,以及充电机短路情况下,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如:

2、现有技术1:申请号为cn202222296234.8的一种充电器电路,其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依次连接的ac/dc变换器、原边开关单元和变压器t1,ac/dc变换器输入端用于和外部交流电相连,还包括第一副边电路、第二副边电路、控制模块和充电输出端口,控制模块通过第一副边电路和变压器t1第一副边绕组连接,控制模块还通过第二副边电路和变压器t1第二副边绕组连接,控制模块还和充电输出端口相连;第一副边电路包括电容c2和电容c3,电阻r10、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和电阻r16、二极管d4;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二极管d4,在充电机与电池满充电压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会存在电池充电充不满的情况,因为二极管d4自身压降问题,导致电压损失,功耗较高。

3、综上所述,需要系统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成在bms充电口的低损失零电压电路,包括金属半场效晶体管,所述金属半场效晶体管与二极管控制器连接,二极管控制器包括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6,其中,所述引脚1与电池连接,引脚2与充电端连接,引脚3与所述金属半场效晶体管的g极连接,芯片的引脚4接地,引脚6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池连接。

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引脚4与引脚6之间设有电源反接保护电路。

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包括并联设置的二极管d3和电容c6,所述二极管d3、电容c6、引脚4共同接地。

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半场效晶体管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n沟道mos管,两个n沟道mos管的d极相互连接,两个n沟道mos管的s极相互连接,两个n沟道mos管的g极分别与极管控制器的引脚3连接。

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半场效晶体管采用ncep40t11g。

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控制器采用ltc4357cdcb。

7、本申请的二极管控制器,通过驱动外部金属半场效晶体管以取代一个肖特基二极管,在二极管或高电流二极管应用过程中使用,当在以二极管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避免二极管自身压降问题,从而降低电压损失,降低功耗;在电源发生故障或短路的情况下,快速关断操作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反向电流瞬变;当在高电流二极管应用中使用时,能够减少能量损失,降低热耗,缩减pcb面积。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在bms充电口的低损失零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半场效晶体管,所述金属半场效晶体管与二极管控制器连接,二极管控制器包括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6,其中,所述引脚1与电池连接,引脚2与充电端连接,引脚3与所述金属半场效晶体管的g极连接,引脚4接地,引脚6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在bms充电口的低损失零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4与引脚6之间设有电源反接保护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在bms充电口的低损失零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包括并联设置的二极管d3和电容c6,所述二极管d3、电容c6、引脚4共同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在bms充电口的低损失零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半场效晶体管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n沟道mos管,两个n沟道mos管的d极相互连接,两个n沟道mos管的s极相互连接,两个n沟道mos管的g极分别与二极管控制器的引脚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在bms充电口的低损失零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半场效晶体管采用ncep40t11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在bms充电口的低损失零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控制器采用ltc4357cdcb。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成在BMS充电口的低损失零电压电路,包括金属半场效晶体管,金属半场效晶体管与二极管控制器连接,二极管控制器的引脚1与电池连接,引脚2与充电端连接,引脚3与金属半场效晶体管的G极连接,芯片的引脚4接地,引脚6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池连接;本申请的二极管控制器,通过驱动外部金属半场效晶体管以取代一个肖特基二极管,在二极管或高电流二极管应用过程中使用,在以二极管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避免二极管自身压降问题,从而降低电压损失,降低功耗;电源发生故障或短路的情况下,快速关断操作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反向电流瞬变;在高电流二极管应用中使用时,能够减少能量损失,降低热耗,缩减PCB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王淼,张岩,张雷,张俊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芯锐能(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