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89682发布日期:2023-12-15 06:2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旋转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马达、发电机(dynamo)等旋转机。


背景技术:

1、以往以来,已知一种旋转机,该旋转机具备定子、配置在定子的中空内的能够旋转的转子以及容纳定子和转子的壳体,通过从壳体的外部送入到内部的空气来对定子和转子进行冷却。

2、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为旋转机的旋转电机在作为壳体的框架具备两个空间。在专利文献1中,前述的两个空间中的一方空间位于比配置在壳体内的转子靠轴向的一方侧的位置,因此,被称为一方侧空间。另外,另一方的空间位于比配置在壳体内的转子靠轴向的另一方侧的位置,因此,被称为另一方侧空间。一方侧空间和另一方侧空间分别经过间隙(gap)而相互在轴向上连通,所述间隙形成于定子的内周面与配置在定子的中空内的转子的外周面之间。

3、前述的旋转电机的壳体具备使外部与内部的一方侧空间连通的一方侧连通孔、以及使外部与内部的另一方侧空间连通的另一方侧连通孔。在壳体的外部配置有作为第1气流产生装置的一方侧空气流通装置、和作为第2气流产生装置的另一方侧空气流通装置。由鼓风机等构成的一方侧空气流通装置经过设置于壳体的一方侧连通孔而向壳体内的一方侧空间送入空气。另外,由鼓风机等构成的另一方侧空气流通装置经过设置于壳体的另一方侧连通孔而向壳体内的另一方侧空间送入空气。壳体内的定子和转子分别由被送入到一方侧空间内的空气和被送入到另一方侧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冷却。

4、该旋转电机的特征性的结构为:通过使由一方侧空气流通装置实现的每单位时间的送气量比由另一方侧空气流通装置实现的每单位时间的送气量多,从而使一方侧空间内的气压比另一方侧空间内的气压高。根据专利文献1,通过该结构,使得产生从一方侧空间经过前述的间隙而流向另一方侧空间的气流,由此,能够对定子和转子各自的轴向上的中央部进行冷却。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458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然而,在该结构中,与将由另一方侧空气流通装置实现的送气量设定为与由一方侧空气流通装置实现的送气量相同的程度的结构相比,会减少送入到壳体内的空气量,因此,存在会使冷却效率降低这一问题。

3、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背景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机,该旋转机能够不使冷却效率降低地利用间隙内的气流对定子和转子各自的轴向上的中央部进行冷却。

4、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旋转机,具备定子、配置在所述定子的中空内的能够旋转的转子以及容纳所述定子和转子的壳体,所述壳体具备:一方侧空间,其配置在比所述转子靠轴向上的一方侧的位置,与所述定子的内周面和所述转子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连通;另一方侧空间,其配置在比所述转子靠轴向上的另一方侧的位置,与所述间隙连通;一方侧连通孔,其使所述壳体的外部与所述一方侧空间连通;以及另一方侧连通孔,其使所述壳体的外部与所述另一方侧空间连通,所述一方侧空间和所述另一方侧空间经由所述间隙而连通,所述一方侧连通孔和所述另一方侧连通孔分别与产生气流的气流产生装置连接,所述旋转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强制流入孔和自然排气孔来作为所述一方侧连通孔,所述强制流入孔由气流产生装置强制性地使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气流入到所述一方侧空间的内部,所述自然排气孔使所述一方侧空间的内部的空气进行自然排出,具备强制排气孔和自然吸气孔来作为所述另一方侧连通孔,所述强制排气孔由气流产生装置强制性地使所述另一方侧空间的内部的空气排出,所述自然吸气孔将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气自然吸入到所述另一方侧空间的内部。

6、发明效果

7、根据本发明,具有不使冷却效率降低就能够由间隙内的气流对定子和转子各自的轴向上的中央部进行冷却这一优异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旋转机,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旋转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旋转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机,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机,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机,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旋转机,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机,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提供一种能够不使冷却效率降低地由间隙G内的气流对定子(3)和转子(2)各自的轴向上的中央部进行冷却的马达(1)。马达(1)具备定子(3)、转子(2)以及壳体(52),壳体(52)具备一方侧空间(52a)、另一方侧空间(52b)、一方侧连通孔(52c)以及另一方侧连通孔(52d),一方侧空间(52a)和另一方侧空间(52b)经由间隙(G)而连通,一方侧连通孔与第1气流产生装置(64)连接,另一方侧连通孔与第2气流产生装置(65)连接,该马达(1)具备与第1气流产生装置(64)连接的强制流入孔(52c1)和使空气自然排出的自然排气孔(52c2)来作为一方侧连通孔,具备与第2气流产生装置(65)连接的强制排气孔(52d1)和将空气自然吸入到另一方侧空间(52b)的内部的自然吸气孔(52d2)来作为另一方侧连通孔。

技术研发人员:宇贺持勇树,小仓和也,野村响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明电舍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