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34209发布日期:2024-05-07 19:09阅读:8来源:国知局
电力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1、以往,存在具备相互并联地连接的多个半导体元件、以及汇流条的电力转换装置。半导体元件例如是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汇流条将各半导体元件并联地连接。此外,汇流条将各半导体元件与负载连接。负载例如是曳引机或马达等。假设在从各半导体元件到负载的汇流条的阻抗之差较大的情况下,难以使均匀的电流流过各半导体元件。即,流过各半导体元件的电流可能产生偏差。

2、例如,日本特许第5557891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三相电力转换装置(电力转换装置)具备多个半导体元件(第1相第1电力转换电路单元和第1相第2电力转换电路单元)、与多个半导体元件分别连接的冷却翅片(第1冷却板)以及汇流条(第1汇流条)。多个半导体元件配置于关于汇流条对称的位置。由此,从多个半导体元件各自到负载的汇流条的长度之差变小。因此,从多个半导体元件各自到负载的汇流条的电感值之差变小。由此,从多个半导体元件各自到负载的汇流条的阻抗之差变小。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5578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2、在上述公报所记载的三相电力转换装置中,汇流条具有以夹着冷却翅片的方式配置的立体形状。因此,汇流条较长。

3、本公开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能够缩短第1汇流条,并且能够减小从第1相第1电力转换电路单元到负载的第1汇流条的阻抗与从第1相第2电力转换电路单元到负载的第1汇流条的阻抗之差。

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5、本公开的电力转换装置具备第1相单元组、第1汇流条以及第1冷却板。第1相单元组包括第1相第1电力转换电路单元和第1相第2电力转换电路单元。第1相第2电力转换电路单元以与第1相第1电力转换电路单元相邻的方式配置。第1汇流条包括第1相第1连接部和第1相第2连接部。第1相第1连接部与第1相第1电力转换电路单元电连接。第1相第2连接部与第1相第1连接部电连接。第1相第2连接部与第1相第2电力转换电路单元电连接。第1冷却板与第1相单元组连接。第1汇流条的第1相第1连接部和第1相第2连接部在相对于第1相单元组与第1冷却板相反的一侧配置于同一平面内。

6、发明效果

7、根据本公开的电力转换装置,第1汇流条的第1相第1连接部和第1相第2连接部在相对于第1相单元组与第1冷却板相反的一侧配置于同一平面内。因此,能够缩短第1汇流条,并且能够减小从第1相第1电力转换电路单元到负载的第1汇流条的阻抗与从第1相第2电力转换电路单元到负载的第1汇流条的阻抗之差。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电力转换装置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


技术总结
电力转换装置(100)具备第1相单元组(1U)、第1汇流条(2U)以及第1冷却板(4U)。第1相单元组(1U)包括第1相第1电力转换电路单元(1U1)和第1相第2电力转换电路单元(1U2)。第1相第2电力转换电路单元(1U2)以与第1相第1电力转换电路单元(1U1)相邻的方式配置。第1汇流条(2U)的第1相第1连接部(2U1)和第1相第2连接部(2U2)在相对于第1相单元组(1U)与第1冷却板(4U)相反的一侧配置于同一平面内。

技术研发人员:细川淳史,东谷祥平,佐藤翔太,丰田基,竹井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