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自适应电流补偿的二次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51251发布日期:2023-06-13 15:08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自适应电流补偿的二次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路设计,涉及一种采用自适应电流补偿的二次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1、驱动器作为隔离型dc/dc开关电源中重要组成部分,接收pwm控制器的脉冲同步信号,输出信号用来驱动和控制开关管和续流管。应用在驱动器中的二次电源电路对驱动器中逻辑部分进行供电,使整个信号传输链路上的控制系统工作在一个较低的工作电压,且不受系统电源电压影响。传统带隙基准电路需基于双极或bicmos工艺进行设计,受带隙基准结构影响,其允许的工作电压范围较窄,且需额外设计电阻修调网络保证输出电压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带隙基准电路需基于双极或bicmos工艺进行设计,受带隙基准结构影响,其允许的工作电压范围较窄,且需额外设计电阻修调网络保证输出电压精度的问题,提供一种采用自适应电流补偿的二次电源电路。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采用自适应电流补偿的二次电源电路,包括:启动及电流镜产生模块、二次电源模块、输出驱动模块和自适应电流补偿模块;

4、启动及电流镜产生模块向二次电源模块提供参考电流,二次电源模块接收参考电流产生二次电源,二次电源模块向输出驱动模块提供电压;自适应电流补偿模块向二次电源模块提供补偿电流。

5、进一步的,启动及电流镜产生模块包括:pmos管1、pmos管2、pmos管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nmos管1、nmos管2、nmos管3和nmos管4;

6、pmos管1的漏极、pmos管2的漏极和pmos管3的漏极相互连接,pmos管2的栅极和pmos管3的栅极相连接;pmos管3的源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和nmos管4的漏极;pmos管2的栅极、pmos管3的栅极、电阻r1的一端和pmos管3的源极相互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nmos管1的漏极;nmos管1的栅极同时连接nmos管2的漏极和pmos管1的源极;nmos管2的栅极连接pmos管1的栅极和nmos管3的栅极;pmos管2的源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nmos管3的漏极和nmos管4的栅极;nmos管3的栅极和nmos管4的源极同时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nmos管1的源极、nmos管2的源极和nmos管3的源极。

7、进一步的,二次电源模块包括:pmos管4、pmos管5、pmos管6、pmos管7、nmos管5、nmos管14、电阻r4、二极管vbe和稳压二极管dz;

8、pmos管4的漏极、pmos管5的漏极、pmos管6的漏极、pmos管7的漏极和nmos管14的漏极依次与pmos管3的漏极相连接;pmos管4的源极连接nmos管5的漏极;nmos管5的栅极连接nmos管4的栅极;nmos管5的源极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nmos管5的漏极连接pmos管4的栅极、pmos管5的栅极pmos管6的栅极和pmos管7的栅极;pmos管7的源极连接nmos管14的栅极和二极管vbe的正极;二极管vbe的负极和稳压二极管dz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z的正极接地。

9、进一步的,输出驱动模块包括:pmos管9、pmos管10、pmos管11、nmos管6、nmos管7、nmos管8、nmos管9、电阻r5和电容c1;

10、pmos管9的漏极、pmos管10的漏极和pmos管11的漏极与pmos管7的漏极相互连接;pmos管9的源极与nmos管6的漏极、pmos管11的栅极相连接;pmos管9的栅极、pmos管10的栅极与pmos管10的源极相互连接;pmos管10的源极与nmos管7的漏极相连接;nmos管7的源极与nmos管6的源极共同连接nmos管8的漏极;nmos管6的栅极连接nmos管14的源极;nmos管8的源极连接nmos管9的源极和电阻r5的一端;nmos管8的栅极连接nmos管9的栅极和nmos管9的漏极;nmos管9的漏极依次连接第二参考电流iref2和电源vcc;pmos管11的源极与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接;nmos管7的栅极与pmos管11的栅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1;nmos管7的栅极外接输出电压vout。

11、进一步的,输出驱动模块包括:pmos管12、pmos管13、pmos管14、pmos管15、nmos管10、nmos管11、nmos管12、nmos管13和电阻r6;

12、pmos管12的漏极和pmos管13的漏极相连接;pmos管12的栅极、pmos管13的栅极与pmos管12的源极相连接;pmos管12的源极依次外接第一参考电流iref1和接地;pmos管13的源极连接pmos管14的漏极;pmos管14的源极连接pmos管15的栅极和电阻r6;电阻r6接地;pmos管14的栅极连接nmos管14的栅极;pmos管15的源极连接nmos管13的漏极;nmos管13的源极外接nmos管12的源极,nmos管12的漏极、nmos管12的栅极和nmos管13的栅极相互连接;nmos管12的漏极连接pmos管6的源极;pmos管15的漏极连接nmos管11的漏极;nmos管11的漏极连接pmos管5的源极和nmos管11的栅极;nmos管11的源极连接nmos管10的源极;nmos管10的栅极连接nmos管11的栅极;nmos管10的漏极连接nmos管14的源极。

13、进一步的,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型号相同。

14、进一步的,第一参考电流iref1和第二参考电流iref2的大小相同。

15、进一步的,稳压二极管dz的电压为6v。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采用带有自适应电流补偿的二次电源电路基于cmos工艺,针对电源电压的情况对参考电平的输出进行自适应调节,使得在更宽的输入电压范围下,输出电压保持稳定;同时在低电源电压条件下,输出二次电平符合信号传输电路工作要求。极大的提升了隔离型dc/dc开关电源的传输速度和最高工作频率。

18、进一步的,本发明针对电源电压的情况对参考电平的输出进行自适应调节,使得在更宽的输入电压范围下,输出电压保持稳定;同时在低电源电压条件下,输出二次电平符合信号传输电路工作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用自适应电流补偿的二次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启动及电流镜产生模块(1)、二次电源模块(2)、输出驱动模块(3)和自适应电流补偿模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自适应电流补偿的二次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及电流镜产生模块(1)包括:pmos管1、pmos管2、pmos管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nmos管1、nmos管2、nmos管3和nmos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自适应电流补偿的二次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源模块(2)包括:pmos管4、pmos管5、pmos管6、pmos管7、nmos管5、nmos管14、电阻r4、二极管vbe和稳压二极管dz;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自适应电流补偿的二次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驱动模块(3)包括:pmos管9、pmos管10、pmos管11、nmos管6、nmos管7、nmos管8、nmos管9、电阻r5和电容c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自适应电流补偿的二次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驱动模块(4)包括:pmos管12、pmos管13、pmos管14、pmos管15、nmos管10、nmos管11、nmos管12、nmos管13和电阻r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自适应电流补偿的二次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型号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自适应电流补偿的二次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电流iref1和第二参考电流iref2的大小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用自适应电流补偿的二次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二极管dz的电压为6v。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自适应电流补偿的二次电源电路,包括:启动及电流镜产生模块向二次电源模块提供参考电流,二次电源模块接收参考电流产生二次电源,二次电源模块向输出驱动模块提供电压;所述自适应电流补偿模块向二次电源模块提供补偿电流。本发明采用带有自适应电流补偿的二次电源电路基于CMOS工艺,针对电源电压的情况对参考电平的输出进行自适应调节,使得在更宽的输入电压范围下,输出电压保持稳定;同时在低电源电压条件下,输出二次电平符合信号传输电路工作要求;提升了隔离型DC/DC开关电源的传输速度和最高工作频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漪婷,武岳,赵明,刘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