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

文档序号:34117071发布日期:2023-05-11 00:54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

本发明属于结构设计,涉及一种海底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


背景技术:

1、智慧海洋(intelligent ocean)以完善的海洋信息采集与传输体系为基础,以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海洋云环境为支撑,将海洋权益、管控、开发三大领域的装备和活动进行体系性整合,运用工业大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海洋资源共享、海洋活动协同,挖掘新需求,创造新价值,达到智慧经略海洋的目的。

2、智慧海洋工程是“工业化+信息化”在海洋领域的深度融合,也是军民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经略海洋能力的整体解决方案。海洋信息系统是海洋管理能力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辽阔、活动主体高度分散、信息掌握难、沟通难的特点决定了不能沿用传统陆地的管控模式。依托强大的海洋信息系统,才能获得足够的海洋信息,及时全面了解海洋的情况;针对各种海洋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违法活动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对策。确保海洋安宁、和谐。

3、人们之所以隔着山和大海还能通信、上网,海底光缆的作用功不可没。海底光缆又称海底通讯电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铺设在海底,用来建立国家之间的电信传输,是保证全球各大区域网络之间能够互联互通的主动脉。海底光缆承担了目前全球90%的国际通信业务,是如今全世界信息通信的主要载体。目前,全球大约有450条海底光缆,总长约120万公里。在深海区域水温极为稳定;不易受到外界电磁波干扰和雷击,传输性能稳定;但海缆发生故障时,维护修理较为困难。因此,通信海缆系统对中继器的元件和海底线缆均要求有很高的可靠性。海缆系统的寿命通常设计在20年以上。然而,海缆容易受到船只抛锚,渔业捕捞等的人为损害,以及海潮流、波浪等使海缆与海底发生摩擦等的自然损害。因此海缆需要一层或二层钢丝铠装层。

4、一方面,与陆地光缆相比,海底光缆有很多优越性,例如铺设不需要挖坑道或用支架支撑,因而投资少,建设速度快。另一方面,海底电缆埋在深海,又要承受那么大的压强,铺设和维修都异常困难。一旦光缆出现问题,在茫茫大海中,从深达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海床上找到直径不到10厘米的海缆,就如同大海捞针。再探测到光缆的断裂点,并将之打捞上来,重新接续好放回海底,其技术难度可想而知。海底电缆工程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复杂困难的大型工程。由于施工技术复杂、水下作业难度大、施工精度要求严格、所需专业船舶设备门槛高,一直以来,海底电缆的抛石保护技术被少数国外厂家垄断,不仅价格高昂,且修复档期不定,经济和时间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实现小损伤预警、大损伤维护及局部渗透应对等工作模式。该系统助力于国家智慧海洋工程建设,以机械工程、电子通信技术为核心,采用特制漂浮包+尖刺筒为主的机构模式,实现特制漂浮包a与b对应的漂浮定位与漂浮拉拽功能。

2、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包括特制漂浮包a、特制漂浮包b、保护外壳、尖刺筒、信号收发单元和转轮;所述转轮设计为定方向桨叶结构,采用弹簧蓄力方式被压制在海缆下方,所述的海缆铺设成s型走向,一旦海缆升起离开下坑道,朝着固定方向滑动,即s方向顶点方向;所述保护外壳呈环状包裹海缆,在其所述保护外壳外部嵌入式固定有所述尖刺筒;所述的特制漂浮包a与b内充满了高密度液体,所述特制漂浮包a与b内中还设有低密度气体气囊,所述特制漂浮包a与b间隔交错铺设于保护外壳之上(高密度液体可保证特制漂浮包a由于重力作用铺于保护外壳上);所述特制漂浮包b与保护外壳相连;所述尖刺筒用于在海水渗透进海缆后刺破特制漂浮包a和b,从而带动海缆上浮离开下坑道;所述的信号收发单元用于将海缆损坏位置传输给救援抢修设备。

4、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收发单元包括射频信号发射装置、射频信号接收装置、声波信号发射装置、声波信号接收装置;所述射频信号发射装置和声波信号发射装置各自设置有独特的编号;

5、所述射频信号发射装置设于特制漂浮包a中,并与特制漂浮包a中的气囊相绑定,当特制漂浮包a漂浮出海面时会激活处于睡眠状态的射频信号接收装置;所述射频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射频信号发射装置发出的信号,并将射频信号发射装置的编号传递给救援抢修设备;

6、所述声波信号发射装置被安置在特制漂浮包b中,并与特制漂浮包b中的气囊相绑定,所述特制漂浮包b的气囊通过连接绳与保护外壳相连接;当特制漂浮包b的气囊悬浮在海水中时会激活声波信号发射装置,声波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声波信号发射装置发出的信号,并向救援抢修设备提供声波信号发射装置的编号。

7、进一步地,所述尖刺筒贯穿保护外壳,所述尖刺筒包括上筒与下筒,上下筒之间以一片活动金属片隔开,所述金属片上端镶嵌有尖刺;下筒内装有遇到水会产生气泡的化学药剂,遇水后会推动金属片上移,从而使尖刺刺破特制漂浮包a和b。

8、本发明的发明原理为:

9、考虑到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一旦出现海缆破损、断裂,定位与维护均存在巨大的困难且维修的时间越长、带来的损失越大,亟需增强其自身的自主维护功能。在海缆出现小损伤时,及时发出预警、给出较为精确的定位信息,可以让维护人员及时将事故扼杀于萌芽之中,使日常维护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在海缆出现大损伤时,发出准确定位的同时,自主将断裂区域内海缆拉伸出下坑道,并拽动其向特定方向移动。在原有海缆s型排布的基础上,断裂海缆短时间内无需调运新的海缆,抢修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修复工作、恢复海缆通信。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1、本发明的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各部件设计巧妙、精准贴合,充分实现了封闭模式下的海缆日常维护与异常抢修功能。此外,信号收发单元与特制漂浮包内的射频信号发射装置相配合,大幅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12、本发明装置对于小损伤状况可及时预警;可使大损伤状况抢修时间大幅缩短;对损伤位置的定位较为精准;充分考虑到了局部渗透破坏因素;智能化程度较高。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特制漂浮包a、特制漂浮包b、保护外壳、尖刺筒、信号收发单元和转轮;所述转轮设计为定方向桨叶结构,采用弹簧蓄力方式被压制在海缆下方,所述的海缆铺设成s型走向,一旦海缆升起离开下坑道,所述转轮朝着固定方向滑动,即s方向顶点方向;所述保护外壳呈环状包裹海缆,在其所述保护外壳外部嵌入式固定有所述尖刺筒;所述的特制漂浮包a与b内充满了高密度液体,所述特制漂浮包a与b内中还设有低密度气体气囊,所述特制漂浮包a与b间隔交错铺设于保护外壳之上;所述特制漂浮包b与保护外壳相连;所述尖刺筒用于在海水渗透进海缆后刺破特制漂浮包a和b,从而带动海缆上浮离开下坑道;所述的信号收发单元用于将海缆损坏位置传输给救援抢修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收发单元包括射频信号发射装置、射频信号接收装置、声波信号发射装置、声波信号接收装置;所述射频信号发射装置和声波信号发射装置上分别设置有编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刺筒贯穿保护外壳,所述尖刺筒包括上筒与下筒,上下筒之间以一片活动金属片隔开,所述金属片上端镶嵌有尖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该装置包括特制漂浮包a、特制漂浮包b、保护外壳、尖刺筒、信号收发单元和转轮。所述的特制漂浮包a与b内充满了高密度液体与低密度气体气囊,a与b间隔交错铺设于保护外壳之上。海缆下方设计有转轮,设计为定方向桨叶结构,采用弹簧蓄力方式被压制在海缆下方,将转轮位置设计为S型从而将海缆铺设成S型,一旦海缆升起离开下坑道,转轮朝着固定方向滑动,即s方向顶点方向。本发明的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各部件设计巧妙、精准贴合,充分实现了封闭模式下的海缆日常维护与异常抢修功能。此外,信号收发单元与特制漂浮包内的射频信号发射装置相配合,大幅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欣,吴俊义,邵中魁,董源,褚长勇,张巨勇,陆志平,龚友平,陈昌,王万强,陈国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