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设计功率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2928发布日期:2023-05-13 11:06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工程设计功率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主要涉及功率转换器,具体涉及一种电力工程设计功率转换器。


背景技术:

1、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而在电力工程领域经常使用到功率转换器,现有功率转换器,执行半导体元件的开关切换操作,从而将从直流电源供给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

2、功率转换器在运作时会产生相对较高的热量,而现有的功率转换器多在两侧开设散热孔进行散热,这样散热效果一般,如果功率转换器安装在较为密闭的环境,散热效果更差的同时容易导致功率转换器内部的电元件因热量造成影响甚至损坏,同时现有的功率转换器多通过多个螺丝固定安装,在功率转换器内部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更换时,需要将螺丝一个个进行拆卸,费时费力,不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电力工程设计功率转换器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电力工程设计功率转换器,包括转换器壳体和拆卸壳体,所述转换器壳体有底板和前壳板以及两个侧板所组成,所述拆卸壳体为l型结构;所述前壳板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的内部长宽大于其开口处长宽,两个所述容纳槽内部均安装有两个压缩弹簧和卡扣块,所述卡扣块的底部设置有限制块,所述卡扣块的长宽与容纳槽开口处长宽相适配,所述限制块的长宽与容纳槽内部长宽相适配,所述拆卸壳体的前侧底部设置有两个与卡扣块相适配的卡扣槽孔,两个所述侧板的后侧设置有对接条,所述拆卸壳体的后侧壳体设置有与对接条相适配的对接槽;所述前壳板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模块,所述前壳板的前侧设置有开关,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四个装配柱,四个所述装配柱均为空心结构,且所述底板上装配柱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四个与装配柱内径相同的槽孔,所述底板的四个槽孔底部均设置有底槽,所述底槽的直径大于装配柱的内径,四个所述装配柱上安装有功率元件电路板,所述功率元件电路板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与装配柱内径相同的四个对接孔,所述功率元件电路板的对接孔上安装有连接扣组件,所述连接扣组件包括有限制环,所述限制环的底部安装有两个插轴,两个所述插轴均为半圆弧状结构,两个所述插轴之间具有间隙,两个所述插轴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限制凸块,所述限制凸块位于底槽区域;两个所述侧板上均设置有两个散热圆孔,所述侧板上安装有两组散热机构,两组所述散热机构均包括有电控散热风扇,两个所述电控散热风扇分别安装在两个散热圆孔内部。

4、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限制环的直径大于装配柱的内直径,两个所述插轴组合状的直径等于装配柱的内直径,所述限制凸块的高度小于底槽的高度。

5、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两个所述侧板上的电控散热风扇的风向相同。

6、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有防尘滤网和防尘叶片板,所述防尘滤网安装在电控散热风扇内部的散热圆孔内部,所述防尘叶片板安装在散热圆孔处的侧板外部,所述防尘叶片板为多个楔体条板所组成,且所述防尘叶片板的多个楔体条板底部和靠近电控散热风扇一侧均为开口结构。

7、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功率元件电路板的顶部靠近控制器模块一侧安装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头与功率元件电路板和控制器模块相连接,所述连接器的中间段为导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电控散热风扇均与控制器模块实现电性连接。

8、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两个所述侧板的顶部设置有滑条,所述拆卸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与滑条相适配的滑槽。

9、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底板的两侧前后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底板一体化成型,同时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固定孔。

10、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卡扣块为楔体结构,且所述卡扣块的顶部一面为朝转换器壳体后侧底部倾斜的斜面结构。

11、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控制器模块的前侧设置有插座,所述插座位于前壳板的内部,所述插座区域插有连接转换组件,所述连接转换组件由usb接头和插头所组成,所述usb接头和插头之间安装有连接线,所述插头与插座相适配。

12、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拆卸壳体的顶部两侧前后均设置有两个l型夹块,同一组两个所述l型夹块对称设置,位于所述拆卸壳体前端的两组l型夹块内部空间与usb接头相适配,位于所述拆卸壳体后端的两组l型夹块内部空间与插头相适配。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发明通过散热机构配合转换器壳体可实现功率转换器内部电元件的高效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同时通过转换器壳体和拆卸壳体以及连接扣组件等组件的配合,可实现功率转换器的壳体便捷打开同时实现功率元件电路板的便捷拆卸,便于后续功率转换器的维护。

15、1、通过散热机构的电控散热风扇的运作,可通过侧板两侧的散热圆孔处对转换器壳体内部的电元件进行有效散热,同时温度传感器会感知转换器壳体内部的温度,从而将数据传递至控制器模块,控制器模块通过实时温度来调节电控散热风扇的运作速度,温度越高,转动越快,可在温度较低时,节约电量,同时保证散热效果,且由于功率元件电路板的处于转换器壳体内部中间状态,底部具有装配柱形成的空隙,所以电控散热风扇所形成的风能够更好的流通,且可对功率元件电路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进行风冷散热,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16、2、当功率转换器内部元件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只需向下按压卡扣槽孔内的卡扣块,使卡扣块回缩入容纳槽内部,当卡扣块完全从卡扣槽孔内部退出时,再向后推动拆卸壳体,使对接槽与对接条分离,即可拆卸掉拆卸壳体,露出转换器壳体的内部,便于对功率元件电路板进行维修,而功率元件电路板需要更换时,只需通过工具或两指向内侧扣动底槽内的限制凸块,使限制凸块变形向内靠近,之后再从顶部拉动限制环,使插轴从装配柱内抽出,即可便捷拆卸掉功率元件电路板,从而实现便捷更换,实用性强。

17、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力工程设计功率转换器,包括转换器壳体(1)和拆卸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壳体(1)有底板(11)和前壳板(12)以及两个侧板(13)所组成,所述拆卸壳体(2)为l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设计功率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环(72)的直径大于装配柱(111)的内直径,两个所述插轴(71)组合状的直径等于装配柱(111)的内直径,所述限制凸块(73)的高度小于底槽(112)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设计功率转换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13)上的电控散热风扇(31)的风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设计功率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3)还包括有防尘滤网(32)和防尘叶片板(33),所述防尘滤网(32)安装在电控散热风扇(31)内部的散热圆孔内部,所述防尘叶片板(33)安装在散热圆孔处的侧板(13)外部,所述防尘叶片板(33)为多个楔体条板所组成,且所述防尘叶片板(33)的多个楔体条板底部和靠近电控散热风扇(31)一侧均为开口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设计功率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元件电路板(6)的顶部靠近控制器模块(5)一侧安装有连接器(61),所述连接器(61)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头与功率元件电路板(6)和控制器模块(5)相连接,所述连接器(61)的中间段为导线,所述底板(11)的顶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所述温度传感器(8)和电控散热风扇(31)均与控制器模块(5)实现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设计功率转换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13)的顶部设置有滑条(132),所述拆卸壳体(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与滑条(132)相适配的滑槽(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设计功率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的两侧前后均设置有固定块(113),所述固定块(113)与底板(11)一体化成型,同时所述固定块(113)上设置有固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设计功率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块(122)为楔体结构,且所述卡扣块(122)的顶部一面为朝转换器壳体(1)后侧底部倾斜的斜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设计功率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模块(5)的前侧设置有插座,所述插座位于前壳板(12)的内部,所述插座区域插有连接转换组件(9),所述连接转换组件(9)由usb接头(93)和插头(92)所组成,所述usb接头(93)和插头(92)之间安装有连接线(91),所述插头(92)与插座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设计功率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壳体(2)的顶部两侧前后均设置有两个l型夹块(24),同一组两个所述l型夹块(24)对称设置,位于所述拆卸壳体(2)前端的两组l型夹块(24)内部空间与usb接头(93)相适配,位于所述拆卸壳体(2)后端的两组l型夹块(24)内部空间与插头(92)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工程设计功率转换器,属于功率转换器技术领域,包括转换器壳体和拆卸壳体,前壳板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模块,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四个装配柱,四个装配柱均为空心结构,底板的四个槽孔底部均设置有底槽,四个装配柱上安装有功率元件电路板,功率元件电路板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与装配柱内径相同的四个对接孔,功率元件电路板的对接孔上安装有连接扣组件;侧板上安装有两组散热机构,两组散热机构均包括有电控散热风扇,本发明通过散热机构配合转换器壳体可实现功率转换器内部电元件的高效散热,同时通过转换器壳体和拆卸壳体以及连接扣组件的配合,可实现功率转换器的壳体便捷打开,便于后续功率转换器的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王培,李升,邵琪,姚玉娇,常朋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明远电力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