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驱动总成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45907发布日期:2023-05-25 01:39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驱动总成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特别涉及一种电驱动总成和汽车。


背景技术:

1、电机一般是由定子和转子等组成,其中,定子铁芯是构成电机磁通回路和固定定子线圈的重要部件,结构设计较为简单,焊接工艺较为复杂。电机运行时,自身会产生热量,若是热量不及时散发,则会影响电机运行寿命,目前的电机散热多采用风冷,但是风扇噪音较大,散热能力有限,无法及时散热。

2、相关技术中存在油冷电机,即采用喷冷却油的方式对电机进行冷却。油冷电机中的冷却油具有好的介电性能、热容量大,可直接冷却电机的发热部件。然而,由于扁线电机的扁铜线之间有间隙,以及冷却油自身重力的作用,在采用油管喷淋电机定子时,冷却油会从定子的上端往下流动,且流动过程中会从扁铜线缝隙中流出。因此,冷却油无法流过位于定子底侧的扁铜线,导致该处的温度过高,使得电机定子的冷却不均匀,从而影响到电机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散热效果较好的电驱动总成和汽车。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驱动总成,包括:

4、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包括第一定子;

5、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所述第一油管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一喷孔,所述第二油管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二喷孔;所述第一油管位于所述第一定子沿横向中心线的上侧,各所述第一喷孔朝向所述第一定子;所述第一定子沿轴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油管,各所述第二喷孔朝向所述第一定子,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喷孔位于所述第一定子沿横向中心线的下侧。

6、一种实施方式中,从所述第一喷孔流出的冷却油沿向下延伸的冷却油流动路径流经所述第一定子,且所述第一定子沿横向中心线的下侧自然形成避开所述冷却油流动路径的待冷却区,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喷孔朝向所述待冷却区。

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子沿竖向中心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油管,最靠近所述竖向中心线的两个所述第一油管所对应的所述冷却油流动路径之间形成所述待冷却区。

8、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与所述第一定子的轴向中心线垂直的投影面上,所述第二油管设置有所述第二喷孔的至少部分区域的投影位于所述待冷却区的投影范围内。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冷却区的投影以及所述第二油管位于所述待冷却区的投影范围内的投影均为弧形。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油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定子的外周侧且沿所述第一定子的轴向延伸,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喷孔沿所述第一油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和/或,

11、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喷孔沿所述第一油管的周向间隔设置。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子沿轴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油管,所述电驱动总成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位于所述第一定子沿轴向的一侧具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二油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油口和所述第二进油口一一对应连通。

13、一种实施方式中,与所述第二进油口连通的所述第二油管位于所述第一定子远离所述第二进油口的一侧,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导油管,所述导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油口连通,所述导油管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定子的轴向延伸,且与位于所述第一定子远离所述第二进油口一侧的所述第二油管连通。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具有与所述第二进油口连通的连接通道,所述导油管靠近所述第二进油口的一端穿设在所述连接通道中以与所述第二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具有连接口,所述导油管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连接口中。

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架体和具有所述连接通道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上且一端伸入所述第二进油口中,所述第一架体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和/或,

16、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包括第二架体和具有所述连接口的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第二架体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和/或,

17、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第二油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外壳连接。

1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驱动总成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第二定子,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具有多个第三喷孔的第三油管,所述第三油管位于所述第二定子沿横向中心线的上侧,且各所述第三喷孔朝向所述第二定子,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其中之一为驱动电机,其中另一为发电电机。

19、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电驱动总成。

2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为混动汽车,所述电驱动总成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第二定子,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具有多个第三喷孔的第三油管,所述第三油管位于所述第二定子沿横向中心线的上侧,且各所述第三喷孔朝向所述第二定子,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其中之一为驱动电机,其中另一为发电电机。

2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驱动总成和汽车,电驱动总成包括第一电机和冷却组件,第一油管位于第一定子沿横向中心线的上侧,第一定子的第一喷孔朝向第一定子,其能够对第一定子的上侧区域喷淋冷却油,以降低第一定子上侧的温度。第一定子沿轴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二油管,第二油管的第二喷孔朝向第一定子,至少部分第二喷孔位于第一定子沿横向中心线的下侧,其能够对第一定子的下侧区域喷淋冷却油,以降低第一定子下侧的温度。由此,通过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的配合,能够使得第一定子的上侧和下侧均能被冷却油喷淋到,可以避免第一定子的底侧温度过高,并使得第一定子整体冷却更均匀,从而可以提高第一电机的散热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喷孔流出的冷却油沿向下延伸的冷却油流动路径流经所述第一定子,且所述第一定子沿横向中心线的下侧自然形成避开所述冷却油流动路径的待冷却区,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喷孔朝向所述待冷却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沿竖向中心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油管,最靠近所述竖向中心线的两个所述第一油管所对应的所述冷却油流动路径之间形成所述待冷却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一定子的轴向中心线垂直的投影面上,所述第二油管设置有所述第二喷孔的至少部分区域的投影位于所述待冷却区的投影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冷却区的投影以及所述第二油管位于所述待冷却区的投影范围内的投影均为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定子的外周侧且沿所述第一定子的轴向延伸,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喷孔沿所述第一油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沿轴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油管,所述电驱动总成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位于所述第一定子沿轴向的一侧具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二油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油口和所述第二进油口一一对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进油口连通的所述第二油管位于所述第一定子远离所述第二进油口的一侧,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导油管,所述导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油口连通,所述导油管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定子的轴向延伸,且与位于所述第一定子远离所述第二进油口一侧的所述第二油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具有与所述第二进油口连通的连接通道,所述导油管靠近所述第二进油口的一端穿设在所述连接通道中以与所述第二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具有连接口,所述导油管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连接口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架体和具有所述连接通道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上且一端伸入所述第二进油口中,所述第一架体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和/或,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总成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第二定子,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具有多个第三喷孔的第三油管,所述第三油管位于所述第二定子沿横向中心线的上侧,且各所述第三喷孔朝向所述第二定子,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其中之一为驱动电机,其中另一为发电电机。

12.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驱动总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为混动汽车,所述电驱动总成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第二定子,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具有多个第三喷孔的第三油管,所述第三油管位于所述第二定子沿横向中心线的上侧,且各所述第三喷孔朝向所述第二定子,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其中之一为驱动电机,其中另一为发电电机。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驱动总成和汽车,电驱动总成包括第一电机和冷却组件,所述第一电机包括第一定子;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所述第一油管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一喷孔,所述第二油管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二喷孔;所述第一油管位于所述第一定子沿横向中心线的上侧,各所述第一喷孔朝向所述第一定子;所述第一定子沿轴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油管,各所述第二喷孔朝向所述第一定子,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喷孔位于所述第一定子沿横向中心线的下侧。本申请实施例的电驱动总成的电机散热效果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姚聪,刘建宇,高伟,曾根稳,余秋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