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71570发布日期:2023-08-09 14:0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光伏接入容量计算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1、在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比化石能源更环保的能源形式。而太阳能具备优秀的可再生和清洁特性。

2、大规模光伏接入使配电网从单电源辐射状结构变为遍布电源的复杂结构,光伏接入不仅改变了传统配电网能量单向流通的特性,并且其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将对配电网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无需、超容量的光伏接入容易给配电网带来过电压、过电流及保护误动等运行问题,危害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目前的光伏接入大多是以配电变压器容量的固定百分比进行接入容量限制,接入的准确性不足,且在大量光伏报装时,也难以协调分配接入容量,导致接入无序。如何快速、实用地实现光伏接入计算,协调分配多光伏接入报装,是当前配电网规划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

3、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分布式能源集群配置方法和系统,根据分布式能源集群的出力与负荷功率,建立分布式能源集群划分模型,对分布式能源集群的数量进行划分,基于划分的集群确定出分布式能源集群的容量,以此预测所需的储能容量;然后由聚类算法确定出分布式储能系统的最优建设的安装坐标,最终由分布式集群能源的容量确定分布式储能系统需要存储的容量,在结合最优潮流算法对目标区域所需的储能容量进行计算,确定所选目标区域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的最大充放电功率。该申请没有考虑电气的距离因素,接入容量分配不合理,并且配置方法复杂,不利于规划人员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对光伏接入容量分配不协调、接入无序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方法和系统,考虑了电气负载和距离的影响,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更符合实际,更加准确,有效提升了配电网运行水平。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方法,包括:

4、s1:获取10kv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及运行数据;

5、s2:根据基础数据及运行数据,计算10kv配电线路的光伏剩余接入容量;

6、s3:根据基础数据,计算10kv配电线路中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容量距离因子;

7、s4:根据10kv配电线路的光伏剩余接入容量和光伏报装点的容量距离因子,计算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协调可接入光伏容量;

8、s5:将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协调可接入光伏容量与10kv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进行比较,确定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实际光伏接入容量。

9、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10kv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包括配电线路额定容量、配电线路安全运行负载率、光伏接入并网点位置、光伏已接入容量、光伏接入并网点距离配电线路首端的距离、光伏接入并网点的配电变压器容量和光伏接入并网点数量。

10、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数据包括配电线路年最小负荷日典型时刻负载率。

11、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计算10kv配电线路的光伏剩余接入容量的具体方法为:

12、sr=(ηn+ηp)sn-sh

13、式中,sr表示10kv配电线路的光伏剩余接入容量,ηn表示配电线路安全运行负载率,sn表示配电线路额定容量,sh表示光伏已接入容量,ηp表示配电线路年最小负荷日典型时刻负载率。

14、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计算10kv配电线路中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容量距离因子的具体方法为:

15、

16、式中,wn表示第n个光伏报装点的容量距离因子,n=1,2,…,a,a表示光伏接入并网点数量,ln表示第n个光伏接入并网点距离配电线路首端的距离。

17、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计算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协调可接入光伏容量的具体方法为:

18、scn=wn×sr

19、式中,scn表示第n个光伏报装点的协调可接入光伏容量。

20、优选地,所述步骤s5的具体方法为:

21、将光伏报装点的协调可接入光伏容量scn分别与光伏接入并网点的配电变压器容量sn进行对比:

22、若scn≤sn,则将scn作为第n个光伏报装点的实际光伏接入容量;

23、若scn>sn,则将sn作为第n个光伏报装点的实际光伏接入容量;

24、其中,sn表示第n个光伏接入并网点的配电变压器容量。

2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系统,用于实现上述的方法,包括:

26、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10kv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及运行数据;

27、光伏剩余接入容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基础数据及运行数据,计算10kv配电线路的光伏剩余接入容量;

28、容量距离因子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基础数据,计算10kv配电线路中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容量距离因子;

29、协调可接入光伏容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10kv配电线路的光伏剩余接入容量和光伏报装点的容量距离因子,计算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协调可接入光伏容量;

30、实际光伏接入容量计算模块,用于将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协调可接入光伏容量与10kv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进行比较,确定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实际光伏接入容量。

3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方法的步骤。

3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方法的步骤。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34、本发明通过获取实际工作环境下的10kv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及运行数据,计算10kv配电线路的出光伏剩余接入容量和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容量距离因子,进而计算出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协调可接入光伏容量;最后将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协调可接入光伏容量分别与10kv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进行比较,确定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实际光伏接入容量。本发明对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时,通过配电网基础数据简易计算得到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协调可接入光伏容量,充分考虑了负载和电气距离的影响,解决当前光伏接入容量分配不协调、接入无序的问题,更加贴合实际,提升了配电网的运行水平。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10kv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包括配电线路额定容量、配电线路安全运行负载率、光伏接入并网点位置、光伏已接入容量、光伏接入并网点距离配电线路首端的距离、光伏接入并网点的配电变压器容量和光伏接入并网点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数据包括配电线路年最小负荷日典型时刻负载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计算10kv配电线路的光伏剩余接入容量的具体方法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计算10kv配电线路中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容量距离因子的具体方法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计算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协调可接入光伏容量的具体方法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的具体方法为:

8.一种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系统,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容量距离因子的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方法和系统,涉及配电网光伏接入容量计算的技术领域,包括获取10kV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及运行数据;计算10kV配电线路的光伏剩余接入容量和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容量距离因子,进而计算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协调可接入光伏容量;将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协调可接入光伏容量与10kV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进行比较,确定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实际光伏接入容量。本发明对光伏接入容量分配时,通过配电网基础数据简易计算得到各个光伏报装点的协调可接入光伏容量,充分考虑了负载和电气距离的影响,解决当前光伏接入容量分配不协调、接入无序的问题,更加贴合实际,提升了配电网的运行水平。

技术研发人员:董家读,江健健,呼士召,许亮,王天霖,杨淼锋,李博,凌正茂,王育学,李浩,刘正富,易水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