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05539发布日期:2023-06-29 02:57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具体为一种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1、电线电缆是传输电能.电信号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电缆通常由传输电力或电信号的缆芯和起到保护,绝缘作用的护套组成,只含有一条缆芯而且直径较细的电缆通常被称为电线,也有些电线没有绝缘护套,被称为裸线,电缆中的缆芯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通常使用铜或铝。

2、目前,常见电缆井内的电缆在对接时,一般将电缆剥皮,将缆芯露出,再将两根电缆对接处缠绕,再经过胶带缠绕在连接部后固定在墙上,来实现两根电缆的对接。现有的采用的对接固定装置,将电缆的屏蔽层拨开,将两条电缆放置到固定装置的两端,再通过压合将电缆固定在固定装置上,固定装置采用金属材料,来达到两条电缆的通电现象,但是,当电缆受到外部的作用力时,由于电缆与固定装置的连接性不佳,电缆会从固定装置上脱离下来,导致两条电缆之间断开,还需要再次对两条电缆之间连接,增加了工作繁琐程度,因此提出一种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装置在对两条电缆连接稳定性不佳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至少一个固定座、上壳和驱动单元,所述底座适于设于墙体上;所述固定座设于底座,所述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电缆的容纳槽,两个电缆中待相连的两个缆芯分别从两个定位座相对的外端进入两个定位座上的容纳槽内,以使两个缆芯具有重叠部分;所述上壳于底座可拆卸相连;所述驱动单元设于底座和上壳之间,所述驱动单元适于在上壳逐渐靠近底座时驱动两个定位座朝相反的方向转动,以使两个缆芯的重叠部分缠绕相连。

3、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座包括下转动件和上转动件,所述容纳槽设置于下转动件上,所述下转动件的内部设置有与电缆连接的缠绕杆,所述下转动件和上转动件之间铰接。

4、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容纳槽分为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的宽度大于第二槽的宽度,所述缠绕杆位于第一槽内。

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的中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下转动件的圆弧大于上转动件的圆弧,所述转动槽与下转动件适配,并将下转动件包裹住,所述转动槽开口端小于下转动件的直径,以将下转动件限定在转动槽内。

6、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连接在定位座上的齿轮,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连接在上壳内且与齿轮啮合的主动齿条,所述主动齿条沿上壳高度方向设置,所述齿轮包括连接在下转动件上的下齿件以及连接在上转动件上的上齿件,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主动齿条对应的插孔。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齿轮的活动槽,所述插孔位于活动槽的一侧。

8、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连接有用于将底座安装到墙体上的定位件,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插孔对应的滑道,所述定位件包括滑动在滑道内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靠近定位座的一端连接有与齿轮啮合的从动齿条,所述滑动杆远离定位座的一端连接有锥形定位块,所述底座的下方连接有与滑道对应的膨胀套,所述锥形定位块位于膨胀套内。

9、进一步的,所述膨胀套的外侧连接有倒刺,用于增加膨胀套与墙体的摩擦力,所述底座上连接有用于对从动齿条限定的滑轨。

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下转动件相向的一端连接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位于缠绕腔内,使得遮挡板与固定座的转动槽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空间。

11、一种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12、将底座安装于墙体;

13、控制待相连的两个电缆中的对应的缆芯分别从两个定位座相对的外端进入两个定位座上的容纳槽内;

14、控制上壳逐渐靠近底座,在此过程中驱动单元可以驱动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座朝相反的方向转动,以使两个缆芯缠绕。

15、有益效果:

16、1、通过上壳在扣合到底座上的过程中,主动齿条与定位座上齿轮的配合带动两个定位座相对转动,使第一缆芯和第二缆芯之间重叠部缠绕在一起,增加第一缆芯和第二缆芯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缆芯和第二缆芯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两个定位座相对转动代替了人工手动缠绕的情况,节省了人工操作对两条电缆缠绕的时间,提高了对两条电缆之间连接的效率。

17、2、在上壳从底座上分离时,上壳上的主动齿条会再次带动定位座上的齿轮转动,使两个定位座发生相对转动,使第一缆芯和第二缆芯之间缠绕部分分离,从而达到断电效果。

18、3、膨胀套与锥形定位块之间的配合能够在齿轮转动情况下使从动齿条带动锥形定位块进入到膨胀套内,使膨胀套张开固定在墙体上,从而实现联动效果,减少需要单独将底座固定在墙体上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6)包括下转动件(61)和上转动件(62),所述容纳槽(611)设置于下转动件(61)上,所述下转动件(61)的内部设置有与电缆连接的缠绕杆(612),所述下转动件(61)和上转动件(62)之间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611)内部设置有隔板(613),所述隔板(613)将容纳槽(611)分为第一槽(6111)和第二槽(6112),所述第一槽(6111)的宽度大于第二槽(6112)的宽度,所述缠绕杆(612)位于第一槽(61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的中部开设有转动槽(32),所述下转动件(61)的圆弧大于上转动件(62)的圆弧,所述转动槽(32)与下转动件(61)适配,并将下转动件(61)包裹住,所述转动槽(32)开口端小于下转动件(61)的直径,以将下转动件(61)限定在转动槽(32)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连接在定位座(6)上的齿轮,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连接在上壳(2)内且与齿轮啮合的主动齿条(22),所述主动齿条(22)沿上壳(2)高度方向设置,所述齿轮包括连接在下转动件(61)上的下齿件(63)以及连接在上转动件(62)上的上齿件(64),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与主动齿条(22)对应的插孔(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齿轮的活动槽(31),所述插孔(11)位于活动槽(31)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用于将底座(1)安装到墙体上的定位件(7),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与插孔(11)对应的滑道(12),所述定位件(7)包括滑动在滑道(12)内的滑动杆(71),所述滑动杆(71)靠近定位座(6)的一端连接有与齿轮啮合的从动齿条(72),所述滑动杆(71)远离定位座(6)的一端连接有锥形定位块(73),所述底座(1)的下方连接有与滑道(12)对应的膨胀套(74),所述锥形定位块(73)位于膨胀套(74)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套(74)的外侧连接有倒刺(741),用于增加膨胀套(74)与墙体的摩擦力,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用于对从动齿条(72)限定的滑轨(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下转动件(61)相向的一端连接有遮挡板(614),所述遮挡板(614)位于缠绕腔(33)内,使得遮挡板(614)与固定座(3)的转动槽(32)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空间。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井内电缆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座、上壳和驱动单元,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座,定位座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电缆的容纳槽,两个电缆中待相连的两个缆芯分别从两个定位座相对的外端进入两个定位座上的容纳槽内,驱动单元设于底座和上壳之间,驱动单元适于在上壳逐渐靠近底座时驱动两个定位座朝相反的方向转动;本发明通过上壳在扣合到底座上的过程中,主动齿条与定位座上齿轮的配合带动两个定位座相对转动,使第一缆芯和第二缆芯之间重叠部缠绕在一起,增加第一缆芯和第二缆芯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缆芯和第二缆芯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两个定位座相对转动代替了人工手动缠绕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刘青,熊俊,尚英强,钱华,杨嫣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卓越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