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83811发布日期:2023-10-09 01:16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移动电源,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1、便携式移动电源是一种个人可随身携带,自身能储备电能,主要为手持式移动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充电的便携式充电设备,特别应用在没有外部电源供应的场合。

2、目前,移动电源本身除了追求愈来愈大的电池容量与仅可能轻薄小巧的外型外,其充电所需的时间长短与可释放出来的总电量多寡及放电倍率也成为市场所需的重点。

3、现有技术方案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电池模组、稳压模块、逆变模块、充电器;充电时仅能使用配备的专用充电器充电,充电功率相对较低。现有技术方案中将逆变模块和电池模组捆绑为一体。电池模组一般采用安全系数较低的三元锂电池,采用多并联方式达到预定容量该电池放电倍率相对较低。

4、但是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的缺陷:1、充电方式单一,充电速度慢;2、可配置性低,逆变模块和电池模组捆绑为一体,在相同的容量配置下,增加重量不易携带。同时逆变器的功率无选择性,只能在设定范围内;3、放电倍率低,不能应用在高倍率放电如给馈电汽车搭火等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塑料外壳后壳、塑料外壳中壳以及塑料外壳前壳扣接而成,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上固定设有电池管理模块、电量显示模块和稳压接口模块;

3、塑料外壳后壳、塑料外壳中壳以及塑料外壳前壳用于安装电池模块、电池管理模块、电量显示模块和稳压接口模块。

4、所述电池模块包括塑料外壳体以及绝缘封装在塑料外壳内的四节磷酸铁锂电芯,电池管理模块、电量显示模块和稳压接口模块分别设于塑料外壳体上;

5、所述电池管理模块采集单电芯电压、温度、主回路电流;由主控制算法来控制主回路开关mos,从而保护电池;

6、稳压接口模块将电池输出的电压变换为所需的稳定电压输出,通过usb输出端口或车充输出/输入端口输出;

7、稳压接口模块或将宽阈电压稳压后输入给给电池充电,即给充电输入端口或车充输出/输入端口充电,所述稳压接口模块上还连接有汽车启动输出口。

8、所述电量显示模块通过电池管理模块采集的电压电流信息由软件算法计算当前电量百分比并通过电量指示灯显示,所述电量显示模块上还设有对产品总电源进行开关的按钮开关。

9、优选的,所述塑料外壳后壳以及塑料外壳前壳上均设有手提凹槽。

10、优选的,所述充电输入端口插入有光伏充电板的接线端子。

11、优选的,所述汽车启动输出口插入有汽车应急启动夹。

12、优选的,所述塑料外壳后壳以及塑料外壳前壳内侧四周均布有卡件,所述卡件与塑料外壳中壳上的卡位相配合卡接,当塑料外壳后壳以及塑料外壳前壳与塑料外壳中壳装配时,直接将当塑料外壳后壳以及塑料外壳前壳分别对接到塑料外壳中壳两侧,通过塑料外壳后壳以及塑料外壳前壳上的卡件与塑料外壳中壳上的卡位相配合卡接,实现壳体的组装装配,装配方便。

13、优选的,所述塑料外壳后壳的内壁上以及塑料外壳前壳的内壁上均设有横纵交错设置的限位筋条,纵向设置的限位筋条的底端设有托块,所述塑料外壳体限位在塑料外壳后壳以及塑料外壳前壳内壁限位筋条之间且位于托块的上方。

14、所述塑料外壳体的前后两侧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限位卡在纵向设置的限位筋条外侧面。

15、对电池模块进行安装时,将电池模块上的塑料外壳体限位塑料外壳后壳以及塑料外壳前壳内壁的限位筋条之间,塑料外壳体前后两侧的卡槽与限位筋条卡接定位,并且底部通过托块限位承托,使得电池模块安装固定后,安装稳定,不易松动或者发生位移偏离。

16、优选的,所述塑料外壳后壳的内壁上固定设有两组带孔固定柱,所述电池管理模块通过贯穿于其的螺丝固定在其中一组带孔固定柱上,所述塑料外壳体的一侧设有带孔安装块,所述带孔安装块通过贯穿于其的螺丝固定在另一组带孔固定柱上,方便塑料外壳体的安装和固定。

17、优选的,所述塑料外壳体的前侧面均布设有若干散热通孔;

18、所述塑料外壳体的对面设有电池卡槽,四节磷酸铁锂电芯卡在电池卡槽内后并通过电池卡槽内的定位块限位定位,围成电池卡槽的边框上设有散热孔;

19、塑料外壳体的上设置散热通孔的作用是通过通孔的设计,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通孔的存在可以提高电芯周围空气的对流,从而降低电芯温度,延长电池的寿命。

20、通过在塑料外壳体上设置与电芯配合安装的电池卡槽以及定位块,可以实现电芯和外壳的紧密连接和固定,防止电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或位移。电池卡槽以及定位块的存在可以提供稳固的支撑,降低电芯的振动和摩擦,保护电芯结构不受损。而且,电池卡槽以及定位块还可以起到防止电芯因外力撞击而引发的安全问题的作用,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21、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2、该便携式移动电源改变充电方式单一,采用常规充电器或光伏板直接转接充电;改变逆变模块和电池模块捆绑形式,采用可配置快插式逆变模块;采用更安全的磷酸铁锂电芯,适用于瞬时高倍率放电应用场景。

23、该便携式移动电源采用宽电压输入充电方式,支持多种充电方式,如在户外可用光伏板直充,也可用笔记本充电器充电,解决了现有方案只能用配备的充电器充电情况;

24、该便携式移动电源采用电池系统和逆变器分体模式,不仅减轻产品重量,也提高产品配置的灵活性,可根据用户需求支持100-500w逆变器使用;

25、该便携式移动电源支持汽车启动功能,在电芯支持高倍率放电的基础上,硬件设计了大电流功率mos,软件上设置3s内200a输出,满足12v家用汽车电瓶搭火,可快速启动汽车;解决了现有方案只能给汽车电瓶补电,等待时间长的缺陷;

26、该便携式移动电源对电池模块进行安装时,将电池模块上的塑料外壳体限位塑料外壳后壳以及塑料外壳前壳内壁的限位筋条之间,塑料外壳体前后两侧的卡槽与限位筋条卡接定位,并且底部通过托块限位承托,使得电池模块安装固定后,安装稳定,不易松动或者发生位移偏离;

27、塑料外壳体的上设置散热通孔的作用是通过通孔的设计,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通孔的存在可以提高电芯周围空气的对流,从而降低电芯温度,延长电池的寿命。

28、通过在塑料外壳体上设置与电芯配合安装的电池卡槽以及定位块,可以实现电芯和外壳的紧密连接和固定,防止电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或位移。电池卡槽以及定位块的存在可以提供稳固的支撑,降低电芯的振动和摩擦,保护电芯结构不受损。而且,电池卡槽以及定位块还可以起到防止电芯因外力撞击而引发的安全问题的作用,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塑料外壳后壳(1)、塑料外壳中壳(2)以及塑料外壳前壳(3)扣接而成,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电池模块(4),所述电池模块(4)上固定设有电池管理模块(5)、电量显示模块(7)和稳压接口模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外壳后壳(1)以及塑料外壳前壳(3)上均设有手提凹槽(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输入端口(10)插入有光伏充电板的接线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启动输出口(13)插入有汽车应急启动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外壳后壳(1)以及塑料外壳前壳(3)内侧四周均布有卡件(15),所述卡件(15)与塑料外壳中壳(2)上的卡位(16)相配合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外壳后壳(1)的内壁上以及塑料外壳前壳(3)的内壁上均设有横纵交错设置的限位筋条(17),纵向设置的限位筋条(17)的底端设有托块(20),所述塑料外壳体(18)限位在塑料外壳后壳(1)以及塑料外壳前壳(3)内壁限位筋条(17)之间且位于托块(20)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外壳体(18)的前后两侧面设有卡槽(21),所述卡槽(21)限位卡在纵向设置的限位筋条(17)外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外壳后壳(1)的内壁上固定设有两组带孔固定柱(22),所述电池管理模块(5)通过贯穿于其的螺丝固定在其中一组带孔固定柱(22)上,所述塑料外壳体(18)的一侧设有带孔安装块(23),所述带孔安装块(23)通过贯穿于其的螺丝固定在另一组带孔固定柱(2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外壳体(18)的前侧面均布设有若干散热通孔(2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外壳体(18)的对面设有电池卡槽(25),四节磷酸铁锂电芯(19)卡在电池卡槽(25)内后并通过电池卡槽(25)内的定位块(26)限位定位,围成电池卡槽(25)的边框上设有散热孔(27)。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壳体内安装有电池模块、电池管理模块、电量显示模块和稳压接口模块,电池管理模块通过采集单电芯电压、温度、主回路电流,由主控制算法来控制主回路开关MOS,从而保护电池;稳压接口模块将电池输出的电压变换为所需的稳定电压输出,或者将宽阈电压稳压后输入给电池充电;电量显示模块通过电池管理模块采集的电压电流信息,由软件算法计算当前电量百分比并通过指示灯显示,该模块上还有产品总电源开关;用常规充电器或光伏板直接转接充电;改变逆变模块和电池模块捆绑形式,采用可配置快插式逆变模块;采用更安全的磷酸铁锂电芯,适用于瞬时高倍率放电应用场景。

技术研发人员:李对,桑良,程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正瑞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