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及其绕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885254发布日期:2023-10-28 17:2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及其绕线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机转配,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及其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1、电机绕线是指在电机中通过绕制导线来产生磁场,从而实现电机的转动。在电机中,通过绕制导线来产生磁场,电机通常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定子是电机的静止部分,通常由一组绕制在铁芯上的线圈组成,转子是电机的旋转部分,通常由一组绕制在铁芯上的线圈组成,当电流通过定子线圈时,会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会与转子线圈中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转矩,使转子开始旋转。

2、电机绕线是电机工作的基础,现有的定子绕线结构如图3所示,两个对向的线圈之间通过导线对接,对接的导线是沿着定子框架的顶部走线到对向的线圈,由于定子框架的顶部还设置有插针,且导线的两末端需要缠绕在插针上,由于对接的导线和插针上的导线都是位于定子框架顶部,在后续电机组装时,需要将对接的导线和插针上的导线分别拨离,防止两者误触导致短路,这种方式使电机绕线过程繁琐,增加了工作量,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及其绕线方法,旨在解决电机定子绕线方式导致组装过程繁琐,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包括定子框架、导线、插针,所述定子框架包括偶数个绕线齿,每个所述绕线齿上通过导线缠绕有一个线圈,对向的两个所述绕线齿上的线圈由同一导线缠绕构成一组绕组,所述插针连接在定子框架上,每个所述插针的位置对应一个绕线齿,绕线后的所述导线两端分别缠绕到插针上,所述导线从一绕线齿上绕圈后沿着定子框架内侧依次交叉绕过多个间隔的绕线齿并缠绕到对向的绕线齿上。

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线经过两个相邻绕线齿的缠绕结构为:所述导线分别绕过两个相邻绕线齿的底部和顶部。

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对向的两个所述绕线齿之间相隔有偶数个绕线齿时,所述导线的绕线结构为:从线圈所在绕线齿的底部穿出后,绕过邻位绕线齿的顶部,再绕过间位绕线齿的底部后,并以此循环,最后从对向绕线齿顶部接入并缠绕形成线圈。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对向的两个所述绕线齿之间相隔有奇数个绕线齿时,所述导线的绕线结构为:从线圈所在绕线齿的底部穿出后,绕过邻位绕线齿的顶部,最后从对向绕线齿底部接入并缠绕形成线圈;或从线圈所在绕线齿的底部穿出后,绕过邻位绕线齿的顶部,再绕过间位绕线齿的底部后,并以此循环,最后从对向绕线齿顶部接入并缠绕形成线圈。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绕线齿的末端设有限位靴部,所述限位靴部、绕线齿、定子框架组成一个工字型的线圈支架,所述线圈缠绕在绕线齿上并位于限位靴部和定子框架之间。

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定子的绕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将导线缠绕在定子框架的一个绕线齿上形成线圈,并将该导线从定子框架内侧依次交叉绕过多个间隔的绕线齿后,再缠绕到对向的绕线齿上形成另一绕圈,两组对向的线圈构成一组绕组;

9、s2.将导线的两端缠绕在对向绕线齿对应的插针上;

10、s3.重复步骤s1和s2将其他对向的绕线齿缠绕上线圈,并将导线的两端缠绕在对向的插针上,将所有绕线齿缠绕线圈后,完成一个电机定子的绕线。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中导线经过两个相邻绕线齿时,导线分别绕过两个相邻绕线齿的底部和顶部。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圈的出线端的绕线方式包括以下情况:

13、当对向的两个绕线齿之间相隔有偶数个绕线齿时,导线从线圈所在绕线齿的底部穿出后,绕过邻位绕线齿的顶部,再绕过间位绕线齿的底部后,并以此循环,最后从对向绕线齿顶部接入并缠绕形成线圈。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圈的出线端的绕线方式包括以下情况:

15、当对向的两个绕线齿之间相隔有奇数个绕线齿时,导线从线圈所在绕线齿的底部穿出后,绕过邻位绕线齿的顶部,最后从对向绕线齿底部接入并缠绕形成线圈;或从线圈所在绕线齿的底部穿出后,绕过邻位绕线齿的顶部,再绕过间位绕线齿的底部后,并以此循环,最后从对向绕线齿顶部接入并缠绕形成线圈。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线圈在绕线齿上缠绕时,线圈的缠绕范围位于绕线齿的限位靴部和定子框架之间的区域。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式中将对向线圈的对接导线从定子框架顶部走线,转换成从定子框架内部走线的方式,避免了与插针上的绕线接触导致会有误触的风险,而且减少了执行导线之间的拨离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通过依次交叉绕过多个绕线齿的方式,使导线更紧凑和牢固,将对接导线进行了隐藏。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框架、导线、插针,所述定子框架包括偶数个绕线齿,每个所述绕线齿上通过导线缠绕有一个线圈,对向的两个所述绕线齿上的线圈由同一导线缠绕构成一组绕组,所述插针连接在定子框架上,每个所述插针的位置对应一个绕线齿,绕线后的所述导线两端分别缠绕到插针上,所述导线从一绕线齿上绕圈后沿着定子框架内侧依次交叉绕过多个间隔的绕线齿并缠绕到对向的绕线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经过两个相邻绕线齿的缠绕结构为:所述导线分别绕过两个相邻绕线齿的底部和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对向的两个所述绕线齿之间相隔有偶数个绕线齿时,所述导线的绕线结构为:从线圈所在绕线齿的底部穿出后,绕过邻位绕线齿的顶部,再绕过间位绕线齿的底部后,并以此循环,最后从对向绕线齿顶部接入并缠绕形成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对向的两个所述绕线齿之间相隔有奇数个绕线齿时,所述导线的绕线结构为:从线圈所在绕线齿的底部穿出后,绕过邻位绕线齿的顶部,最后从对向绕线齿底部接入并缠绕形成线圈;或从线圈所在绕线齿的底部穿出后,绕过邻位绕线齿的顶部,再绕过间位绕线齿的底部后,并以此循环,最后从对向绕线齿顶部接入并缠绕形成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定子的绕线结,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齿的末端设有限位靴部,所述限位靴部、绕线齿、定子框架组成一个工字型的线圈支架,所述线圈缠绕在绕线齿上并位于限位靴部和定子框架之间。

6.一种电机定子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机定子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导线经过两个相邻绕线齿时,导线分别绕过两个相邻绕线齿的底部和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机定子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出线端的绕线方式包括以下情况: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机定子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出线端的绕线方式包括以下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机定子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线圈在绕线齿上缠绕时,线圈的缠绕范围位于绕线齿的限位靴部和定子框架之间的区域。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机转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及其绕线方法。其包括定子框架、导线、插针,定子框架包括偶数个绕线齿,每个绕线齿上通过导线缠绕有一个线圈,对向的两个绕线齿上的线圈由同一导线缠绕构成一组绕组,插针连接在定子框架上,每个插针的位置对应一个绕线齿,绕线后的导线两端分别缠绕到插针上,导线从一绕线齿上绕圈后沿着定子框架内侧依次交叉绕过多个间隔的绕线齿并缠绕到对向的绕线齿上。本方式中将对向线圈的对接导线从定子框架顶部走线,转换成从定子框架内部走线的方式,避免了与插针上的绕线接触导致会有误触的风险,而且减少了执行导线之间的拨离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钟平先,孔治国,匡纲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中驱电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