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电机冷却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38754发布日期:2023-12-13 16:5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多电机冷却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机散热,尤其涉及一种多电机冷却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1、国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环保目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予以大力支持,新能源正逐步成为汽车的中坚力量。

2、与传统内燃机的四驱技术类似,新能源汽车也可以采用多电机系统进行驱动,采用多电机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可以通过不同电机输出的组合提高驾驶性能,给驾驶者提供良好的驾驶体验。

3、然而,现有多电机系统配套的冷却系统为多个单电机冷却系统的简单组合,零部件数量较多,不利于车辆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电机冷却系统和车辆,用于解决现有多电机冷却系统的零部件数量较多,不利于车辆轻量化设计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电机冷却系统,其包括壳体、运输管道、冷却器、多个电机和多组喷淋管道;

3、壳体具有多个电机舱,多个电机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电机舱内,一组喷淋管道的喷淋孔朝向一个电机;

4、每组喷淋管道均包括绕组喷淋管和定子喷淋管,绕组喷淋管和定子喷淋管均连通于运输管道,运输管道连通于冷却器;绕组喷淋管设置于电机轴向的端部,定子喷淋管设置于电机的上方且沿电机的轴向延伸。

5、本申请提供的多电机冷却系统,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多个电机舱,以将多个电机集成在一起,不必设置多个壳体,可减轻壳体总重量,且便于集中散热,减少管道用量,通过设置喷淋管道对电机的外侧和端部喷淋冷却液,以对电机进行良好地散热,通过设置运输管道为多组喷淋管道运输冷却液,可减少管道用量,有利于产品自身轻量化。

6、具体的,多电机冷却系统包括壳体、运输管道、多个电机和多组喷淋管道,其中,壳体具有多个电机舱,多个电机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电机舱内,以减少壳体数量,减轻壳体总重量,一组喷淋管道的喷淋孔朝向一个电机,以便对电机进行精确散热,避免单个电机局部区域过温,保证多个电机温度平衡;每组喷淋管道均包括绕组喷淋管和定子喷淋管,绕组喷淋管和定子喷淋管均连通于运输管道,运输管道用于连通至冷却器,冷却器中的冷却液可通过运输管道运输至喷淋管道;绕组喷淋管设置于电机轴向的端部,定子喷淋管设置于电机的上方且沿电机的轴向延伸,以便在电机的外侧和端部喷淋冷却液,对电机的易发热位置进行散热。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机轴向的两端分别为出线端和齿轮端,运输管道靠近电机的齿轮端设置。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运输管道内的冷却液为冷却油,运输管道还连通有润滑喷淋管,润滑喷淋管延伸至电机的减速齿轮组。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绕组喷淋管包括第一绕组喷淋管和第二绕组喷淋管,第一绕组喷淋管和第二绕组喷淋管分别设置于出线端和齿轮端;

10、第一绕组喷淋管通过定子喷淋管连通于运输管道。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定子喷淋管包括第一定子喷淋管、第二定子喷淋管和第三定子喷淋管,第一定子喷淋管、第二定子喷淋管和第三定子喷淋管均设置于电机的上方且沿电机的周向间隔设置;

12、其中,第二定子喷淋管的高度大于第一定子喷淋管和第三定子喷淋管的高度。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机舱包括上层电机舱和下层电机舱,下层电机舱靠近地面设置,上层电机舱远离地面设置;

14、运输管道包括上层横管、下层横管、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上层横管和下层横管分别设置于上层电机舱和下层电机舱,上层横管连通于位于上层电机舱的喷淋管道,下层横管连通于位于下层电机舱的喷淋管道;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均从上层电机舱延伸至下层电机舱,位于上层电机舱的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分别连通于上层横管的两端,位于下层电机舱的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分别连通于下层横管的两端。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层横管上连通有上层支管,上层横管通过上层支管连通于位于上层电机舱的第二定子喷淋管,上层横管连通于位于上层电机舱的第一定子喷淋管、第三定子喷淋管和第二绕组喷淋管。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层横管上连通有下层支管,下层横管通过下层支管连通于位于下层电机舱的第二定子喷淋管,下层横管连通于位于下层电机舱的第一定子喷淋管、第三定子喷淋管和第二绕组喷淋管;

17、或者,下层横管包括第一下层横管和第二下层横管,第一下层横管靠近上层横管设置,第二下层运输管远离上层横管设置,第一下层横管的一端和第二下层横管的一端均连通于第一竖管,第一下层横管的另一端和第二下层横管的另一端均连通于第二竖管;

18、第一下层横管连通于位于下层电机舱的第二定子喷淋管,第二下层喷淋管连通于位于下层电机舱的第一定子喷淋管、第三定子喷淋管和第二绕组喷淋管。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层横管上还设置有至少一根排气管,排气管的排气口背离地面设置。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电机舱相互连通,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液泵,液泵通过管道连通至车辆的冷却器。

2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车身外壳和上述任一项实现方式提供的多电机冷却系统,多电机冷却系统设置于车身外壳内。

22、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包括车身外壳和多电机冷却系统,多电机冷却系统设置于车身外壳内,其中,多电机冷却系统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多个电机舱,以将多个电机集成在一起,不必设置多个壳体,可减轻壳体总重量,且便于集中散热,减少管道用量,通过设置喷淋管道对电机的外侧和端部喷淋冷却液,以对电机进行良好地散热,通过设置运输管道为多组喷淋管道运输冷却液,可减少管道用量,有利于产品自身轻量化。

23、本申请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车辆,所述多电机冷却系统包括壳体、运输管道、冷却器、多个电机和多组喷淋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向的两端分别为出线端和齿轮端,所述运输管道靠近所述电机的齿轮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管道内的冷却液为冷却油,所述运输管道还连通有润滑喷淋管,所述润滑喷淋管延伸至所述电机的减速齿轮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喷淋管包括第一绕组喷淋管和第二绕组喷淋管,所述第一绕组喷淋管和所述第二绕组喷淋管分别设置于所述出线端和所述齿轮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喷淋管包括第一定子喷淋管、第二定子喷淋管和第三定子喷淋管,所述第一定子喷淋管、所述第二定子喷淋管和所述第三定子喷淋管均设置于所述电机的上方且沿所述电机的周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舱包括上层电机舱和下层电机舱,所述下层电机舱靠近地面设置,所述上层电机舱远离地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横管上连通有上层支管,所述上层横管通过所述上层支管连通于位于所述上层电机舱的所述第二定子喷淋管,且所述上层横管连通于位于所述上层电机舱的所述第一定子喷淋管、所述第三定子喷淋管和所述第二绕组喷淋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横管上连通有下层支管,所述下层横管通过所述下层支管连通于位于所述下层电机舱的所述第二定子喷淋管,且所述下层横管连通于位于所述下层电机舱的所述第一定子喷淋管、所述第三定子喷淋管和所述第二绕组喷淋管;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多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机舱相互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液泵,所述液泵通过管道连通至所述冷却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外壳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多电机冷却系统,所述多电机冷却系统设置于所述车身外壳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电机冷却系统和车辆,多电机冷却系统包括壳体、运输管道、多个电机和多组喷淋管道;壳体具有多个电机舱,多个电机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电机舱内,一组喷淋管道用于喷淋一个电机;每组喷淋管道均包括绕组喷淋管和定子喷淋管,绕组喷淋管和定子喷淋管均连通于运输管道,运输管道用于连通至冷却器;绕组喷淋管设置于电机轴向的端部,定子喷淋管设置于电机的上方且沿电机的轴向延伸;绕组喷淋管和定子喷淋管均设置有多个喷淋孔,喷淋孔朝向电机设置。本申请提供的多电机冷却系统,可减轻壳体总重量,减少管道用量,有利于产品自身轻量化。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哲,贾文远,石磊,刘磊,吴振海,叶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