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缆组件及动态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6092发布日期:2023-11-22 15:33阅读:39来源:国知局
动态缆组件及动态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缆,尤其涉及一种动态缆组件及动态缆系统。


背景技术:

1、动态缆用于连接水面浮式平台与水下结构物,为浮式平台提供电力并传输通信信号,是深远海浮式风电以及油气开发的核心之一。

2、目前动态缆的线型主要通过浮力块或配重块将缆体压成“s”或“w”线型,该线型可以满足浮式平台大范围偏移,同时缓解海缆本体上的轴向拉力,保障最小弯曲半径。

3、随着水深的增加,平台的偏移量也会变大,为满足使用需求,储存足够的运动余量,动态缆悬浮段的长度会随着平台偏移量的增大而增大,缆上的浮力块、配重块等附件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在波浪洋流的作用下,悬浮段越长,附件数量越多,动态缆运动就越剧烈,所受到的载荷也越大,严重时会发生缆身打扭甚至断裂,导致动态缆失效。

4、另外,由于动态缆运行过程中自身发热,温暖的环境会吸引大量的海洋生物附着在缆上,导致动态缆尺寸急剧增加,重量增大,当海洋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后,浮力块所提供的浮力不足,线型压低,动态缆可能与海床发生剐蹭而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缆组件及动态缆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随着浮式平台的偏移量增加,动态缆的尺寸、附件数量也随之增加,影响动态缆的运行,甚至导致动态缆失效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缆组件,包括:浮动设于海洋上的浮式平台、动态缆以及锚链,所述动态缆和所述锚链分别与所述浮式平台连接,且所述动态缆的上部分与所述锚链的上部分捆绑设置,所述动态缆的下部分与所述锚链的下部分之间存在夹角。

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缆组件,所述锚链包括第一锚链和第二锚链,所述第一锚链的一端与所述浮式平台连接,所述第一锚链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锚链连接;所述动态缆包括第一缆段和第二缆段,所述第一缆段的一端与所述浮式平台连接,所述第一缆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缆段连接;且所述第一缆段绑设于所述第一锚链,所述第二缆段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锚链的方向延伸设置。

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缆组件,所述动态缆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缆段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缆段连接。

5、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缆组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锚链连接。

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缆组件,所述动态缆组件还包括浮力单元,所述浮力单元包括多个浮力块,多个所述浮力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缆段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

7、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缆组件,所述动态缆组件还包括重力单元和至少两个浮力单元,所述重力单元和所述浮力单元均设于所述第二缆段上,且所述重力单元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浮力单元之间。

8、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缆组件,所述动态缆组件还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连接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缆段,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锚链。

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缆组件,所述夹具为多个,多个所述夹具沿所述第一缆段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态缆组件,所述动态缆组件还包括第一过渡件和第二过渡件,所述第一过渡件设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缆段之间,所述第二过渡件设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缆段之间。

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动态缆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动态缆组件。

12、本发明提供的动态缆组件及动态缆系统,通过将动态缆的上部分与锚链的上部分捆绑形成一个整体,增大动态缆自身的稳定性,降低波浪洋流的影响,也避免因为海洋生物附着而下沉与海床发生剐蹭;通过将动态缆的下部分朝向远离锚链下部分的方向敷设,满足浮式平台偏移量的需求,且动态缆的下部分远离海平面,海浪洋流衰减,动态缆运动响应减小,且随着水深增加,海洋生物附着量大大减小,所受载荷降低,也降低了动态缆与海床发生剐蹭的概率。本发明满足浮式平台的偏移量,且无需增加附件数量,降低了动态缆与海床发生剐蹭的概率,保证动态缆的正常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动态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动设于海洋上的浮式平台、动态缆以及锚链,所述动态缆和所述锚链分别与所述浮式平台连接,且所述动态缆的上部分与所述锚链的上部分捆绑设置,所述动态缆的下部分与所述锚链的下部分之间存在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链包括第一锚链和第二锚链,所述第一锚链的一端与所述浮式平台连接,所述第一锚链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锚链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缆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缆段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缆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锚链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缆组件还包括浮力单元,所述浮力单元包括多个浮力块,多个所述浮力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缆段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缆组件还包括重力单元和至少两个浮力单元,所述重力单元和所述浮力单元均设于所述第二缆段上,且所述重力单元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浮力单元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缆组件还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连接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缆段,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锚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态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为多个,多个所述夹具沿所述第一缆段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缆组件还包括第一过渡件和第二过渡件,所述第一过渡件设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缆段之间,所述第二过渡件设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缆段之间。

10.一种动态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动态缆组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动态缆组件及动态缆系统。动态缆组件包括:浮动设于海洋上的浮式平台、动态缆以及锚链,动态缆和锚链分别与浮式平台连接,且动态缆的上部分与锚链的上部分捆绑设置,动态缆的下部分与锚链的下部分之间存在夹角。本发明通过将动态缆的上部分与锚链的上部分捆绑形成一个整体,增大动态缆自身的稳定性,降低波浪洋流的影响,也避免因为海洋生物附着而下沉与海床发生剐蹭;通过将动态缆的下部分朝向远离锚链下部分的方向敷设,满足浮式平台偏移量的需求,且动态缆的下部分远离海平面,海浪洋流衰减,动态缆运动响应减小,且随着水深增加,海洋生物附着量大大减小,所受载荷降低,也降低动态缆与海床发生剐蹭的概率。

技术研发人员:叶金钰,潘盼,王海涛,蒋丽宾,张天翼,吴棚棚,张亮亮,缪星星,王佳佳,谢书鸿,陈杰,朱井华,曹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