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锂电池充电电路的软启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71330发布日期:2024-02-02 20:51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锂电池充电电路的软启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充电电路的改进,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锂电池充电电路的软启动电路。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通信、计算机以及消费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带动了相关集成电路芯片的产业发展。在手机、数码相机、掌上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当中,为提高电源效率,延长锂电池寿命,需要充电电路芯片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具备成本低、结构简单、集成度高、精度高、功耗低等特点的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因此广泛使用。

2、而锂电池的充电电流在500ma以上,充电电路提供较大的负载电流时,在充电端会产生较大的电流尖峰过冲,较大的过冲存在损坏充电电路本身及锂电池的风险。因此在锂电池充电电路中设置软启动电路抑制浪涌电流是十分有必要的。

3、现有技术方案通常如图1所示,包括电阻与电容串联形成的rc电路以及电流钳位电路,当电流设置电压v1建立时,由于rc电路的存在,运放输入端因此得以缓慢上升。通过电流钳位运放对充电电流进行钳位设置,充电管栅端电压得以缓慢上升,直至输出稳定,电池充电电流完成钳位设置。由于rc电路的缓冲作用,抑制了可能存在的浪涌电流,确保电路稳定运行。

4、但从上述设计可以看出,目前为了抑制浪涌电流需要设置较大的缓冲电容,而较大的电容消耗的版图面积,存在成本问题,其次锂电池充电电路存在涓流充电和恒流快充两种恒定电流模式,即存在两个v1,电压v1跳变时会引起振铃,存在电流过冲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锂电池充电电路的软启动电路,无需额外设置缓冲电容,利用充电管的寄生电容,降低电路成本,适用于锂电池充电电路两个恒定充电电流模式的切换。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适用于锂电池充电电路的软启动电路,包括放大器a,所述放大器a的负极输入端通过开关分别连接恒流充电电流v1和涓流充电电流v2,所述放大器a的正极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与sd端口连接,还包括开关管m1和开关管m2,所述开关管m1的栅极与放大器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m1的漏极通过电阻rl接地,所述放大器a的正极输入端还通过反馈电阻r1与开关管m1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2为锂电池充电管,所述开关管m2的栅极与放大器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m1和开关管m2的源极与芯片电源连接,所述开关管m1的漏极输出充电电流ichrg。

3、作为优选,所述开关管m2可以等效为电容c1。

4、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1、可以有效防止电流尖峰产生,有效抑制浪涌电流。

6、2、支持充电电流切换,使用于锂电池充电电路。

7、3、集成使能控制端口,能快速关断充电电流。

8、4、采用寄生电容,节省芯片面积。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锂电池充电电路的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大器a,所述放大器a的负极输入端通过开关分别连接恒流充电电流v1和涓流充电电流v2,所述放大器a的正极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与sd端口连接,还包括开关管m1和开关管m2,所述开关管m1的栅极与放大器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m1的漏极通过电阻rl接地,所述放大器a的正极输入端还通过反馈电阻r1与开关管m1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2为锂电池充电管,所述开关管m2的栅极与放大器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m1和开关管m2的源极与芯片电源连接,所述开关管m1的漏极输出充电电流ichr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锂电池充电电路的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m2可以等效为电容c1。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充电电路的改进,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锂电池充电电路的软启动电路,无需额外设置缓冲电容,利用充电管的寄生电容,降低电路成本,适用于锂电池充电电路两个恒定充电电流模式的切换;包括放大器A,所述放大器A的负极输入端通过开关分别连接恒流充电电流V<subgt;1</subgt;和涓流充电电流V<subgt;2</subgt;,所述放大器A的正极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与SD端口连接,还包括开关管M<subgt;1</subgt;和开关管M<subgt;2</subgt;,所述开关管M<subgt;1</subgt;的栅极与放大器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M<subgt;1</subgt;的漏极通过电阻R<subgt;L</subgt;接地,所述放大器A的正极输入端还通过反馈电阻R<subgt;1</subgt;与开关管M<subgt;1</subgt;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ubgt;2</subgt;为锂电池充电管,所述开关管M<subgt;2</subgt;的栅极与放大器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M<subgt;1</subgt;的漏极输出充电电流I<subgt;chrg</subgt;。

技术研发人员:王齐光,冯建飞,任罗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中微爱芯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