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电缆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16559发布日期:2023-12-19 19:23阅读:52来源:国知局
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电缆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气工程,特别是涉及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电缆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缆大面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然而随着电力工程的更新迭代,大量的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老化、损坏、拆除等原因而变成废旧电缆,如果不妥善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造成资源的浪费。

2、传统技术中采用工业自动化对电缆进行回收。然而,在工业自动化中对于电缆的处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对电缆进行剥皮抽芯作业,还是需要人工配合机器来完成,尤其是具有多个内芯线的电缆。此类型的电缆外部包覆有一层电缆外皮,在电缆外皮内包覆有多根内芯线,每根内芯线具有内芯皮和金属芯,由于作业流程复杂,在作业的过程中,一直需要人工在旁协助,自动化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缆回收自动化程度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电缆处理装置。

2、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电缆处理装置,包括:

3、支承机构,用于支承电缆卷,电缆卷由电缆卷绕形成;

4、外皮剥离机构,用于剥离电缆,使电缆分离为外皮和内芯并以不同方向输出;

5、内芯皮剥离机构,配置于内芯的输出方向上,用于剥离内芯,使内芯分离为内芯线和内芯皮并以不同方向输出;其中,内芯皮和外皮的输出方向相同;

6、线皮收集机构,配置于内芯皮和外皮的输出方向,用于收集外皮和内芯皮;以及

7、内芯线收集机构,配置于内芯线的输出方向,用于以卷绕方式收集内芯线。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承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一传动件,第一安装板设有第一支承件,第二安装板设有第二支承件,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相对设置,第一传动件同时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螺纹连接,且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连接的螺纹的旋向相反。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电缆处理装置还包括:

10、线头牵引机构,配置于支承机构和外皮剥离结构之间,用于调整电缆的空间位置,并牵引电缆输入至外皮剥离机构。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线头牵引机构包括:

12、机架;

13、第一校正辊,设置于机架内,第一校正辊设有第一螺旋导线,第一螺旋导线形成第一螺旋导线槽;

14、第二校正辊,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内,且与第一校正辊的位置相对,第二校正辊设有第二螺旋导线,第二螺旋导线形成第二螺旋导线槽,第一螺旋导线和第二螺旋导线位置相对,使得第一螺旋导线槽和第二螺旋导线槽配合形成多个电缆的第一容纳空间;

15、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机架内,第一驱动件的第一端与机架连接,第二端与第二校正辊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校正辊移动,使第二校正辊靠近或远离第一校正辊;以及

16、第二驱动件,与机架连接,用于驱动机架在支承机构和外皮剥离机构之间移动。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容纳空间包括校正槽和位于校正槽两侧的导向槽;第一螺旋导线和第二螺旋导线以校正槽为中心,两侧的旋向相反,且处于相对位置的第一螺旋导线和第二螺旋导线旋向相反以形成导向槽。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线头切除机构,线头切除机构包括:

19、虹膜机构,用于对电缆端部的外皮进行环切,虹膜机构设有外齿圈;

20、第三驱动件,包括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外齿圈啮合,第三驱动件用于通过驱动齿轮带动外齿圈旋转,使得虹膜机构实现环切;

21、第四驱动件,与虹膜机构连接,用于驱动虹膜机构朝向或远离电缆移动;以及

22、第五驱动件,与虹膜机构连接,用于驱动虹膜机构移动,以调整虹膜机构的中心和电缆的相对位置。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皮剥离机构包括:

24、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朝向电缆;

25、第一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座内,第一转动件设有第三螺旋导线和第一切割件,第三螺旋导线在第一切割件的两侧互为反向,第三螺旋导线形成第三螺旋导线槽;以及

26、第六驱动件,与第一安装座可伸缩地连接,用于调整第一切割件和电缆之间的距离。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芯皮剥离机构包括:

28、第二安装座,沿着内芯的输出方向设有一个以上贯穿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两侧设有一组凸出的理线件,一组理线件的间距沿着远离第二安装座的方向缩短;

29、第二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安装座内,第二转动件至少包括一个第二切割件,第二切割件配置于第二开口内,用于切割内芯;以及

30、第七驱动件,与第二安装座可伸缩地连接,用于调整第二切割件和内芯之间的距离。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线皮收集机构包括:

32、第三安装板;

33、第四安装板,与第三安装板相对设置,第四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之间设有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第三转动件配置于外皮的传输方向,用于以卷绕方式收集外皮;第四转动件配置于内芯皮的传输方向,用于以卷绕方式收集内芯皮;以及

34、第八驱动件,第八驱动件的驱动端通过第二传动件同时与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连接,用于驱动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转动。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电缆处理装置还包内芯线牵引机构,内芯线牵引机构包括:

36、第一夹板,设有多个第一理线槽;

37、可伸缩的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固定的一端与第一夹板连接,可伸缩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用于带动第二连接件沿垂直于第一理线槽的方向移动;

38、第二夹板,与第一夹板相对设置,且与第一夹板相对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理线槽,第二夹板与第二连接件可移动地连接,第一理线槽和第二理线槽形成第二容纳空间;

39、第九驱动件,与第二夹板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夹板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板;以及

40、第十驱动件,与第一夹板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夹板沿第一理线槽所在的方向移动。

41、上述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电缆处理装置,能够对具有多内芯线的电缆进行电缆外皮和内芯皮进行同步自动化剥皮,减少了作业人员的参与度,降低了劳动强度的同时减少人员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剥皮效率。本发明主要是对具有多个内芯线的电缆进行剥皮,也可以对具有单芯的电缆进行剥皮作业,当对单芯的电缆进行剥皮时,内芯皮剥离机构可以不参与作业。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电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第一支承件,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第二支承件,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传动件同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螺纹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的螺纹的旋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处理装置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头牵引机构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容纳空间包括校正槽和位于所述校正槽两侧的导向槽;所述第一螺旋导线和所述第二螺旋导线以所述校正槽为中心,两侧的旋向相反,且处于相对位置的所述第一螺旋导线和所述第二螺旋导线旋向相反以形成所述导向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头切除机构,所述线头切除机构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皮剥离机构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皮剥离机构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皮收集机构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处理装置还包内芯线牵引机构,所述内芯线牵引机构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电缆处理装置,包括:支承机构,用于支承电缆卷,电缆卷由电缆卷绕形成;外皮剥离机构,用于剥离电缆,使电缆分离为外皮和内芯并以不同方向输出;内芯皮剥离机构,配置于内芯的输出方向上,用于剥离内芯,使内芯分离为内芯线和内芯皮并以不同方向输出;其中,内芯皮和外皮的输出方向相同;线皮收集机构,配置于内芯皮和外皮的输出方向,用于收集外皮和内芯皮;以及内芯线收集机构,配置于内芯线的输出方向,用于以卷绕方式收集内芯线。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电缆处理装置能够对具有多内芯线的电缆进行电缆外皮和内芯皮进行同步自动化剥皮,减少了作业人员的参与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飞,马伟哲,程维杰,周招鹤,刘振兴,杨帆,陈洪云,谷若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