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34258发布日期:2024-01-06 23:22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机壳,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与电池相关的零部件应用越来越普遍,其中,电机壳作为电池的重要保护外壳布置在汽车上。

2、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零部件的集成度,电控箱和电机壳集成在一个压铸件上,形成新的电机壳。受整体布局的影响,电机壳上形成两个间隔布置的密封面(第一密封面位于顶面,第二密封面位于侧面且竖直,见图1),各密封面分别对应一个容置腔(分别用于容置电机和控制器),且两个容置腔连通。在该电机壳出厂前,需要密封板来实现对两个密封面的密封,以密封后进行气密性检测。

3、然而,由于压铸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位于侧面的第二密封面会在竖直方向上存在小角度的偏转,使得其对应的密封板在密封过程中需要不断调节朝向,导致密封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其目的在于不仅可以便捷实现对电机壳的自动密封,适应不同朝向的第二密封面,还能在密封过程中实现对电机壳作用力的平衡,避免作用力不同导致电机壳被推动而划伤报废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所述密封工装包括支撑组件和密封组件;

3、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定位台和滑台,所述定位台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定位台用于支撑电机壳,所述滑台可滑动地布置在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定位台下方;

4、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机构和第二密封机构,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密封板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位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密封板下降后密封所述电机壳的第一密封面,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包括用于密封所述电机壳的第二密封面的第二密封板、第二驱动件和反向支撑座,所述第二密封板垂直于所述底板布置,所述第二密封板上朝向所述第二驱动件的板面具有凸台,所述凸台可转动地布置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上,所述凸台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底板,且所述第二密封板和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之间夹设有位于所述凸台两侧的多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反向支撑座间隔布置在所述滑台上,以使得所述电机壳位于所述反向支撑座和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

5、可选地,所述第二密封机构还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反向支撑模块,各所述反向支撑模块均包括导向管、第二弹簧和伸缩杆,所述导向管固定在所述反向支撑座上,所述伸缩杆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所述第一轴杆的一端可滑动地同轴插装在所述导向管内,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杆上,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与所述导向管和所述第二轴杆的端面相抵,所述第二轴杆朝向所述电机壳布置。

6、可选地,所述导向管上固定插装有沿所述导向管径向布置的限位轴,所述第一轴杆上具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均沿所述第一轴杆轴向延伸,所述限位轴可滑动地插装在所述条形孔中。

7、可选地,各所述反向支撑模块均还包括压头,各所述压头位于所述第二轴杆背向所述第一轴杆的一端上,且各所述压头的外轮廓与所述电机壳的外周轮廓相适配。

8、可选地,所述定位台上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定位销和挡块,以定位所述电机壳。

9、可选地,所述滑台上具有缓冲块,所述底板上具有缓冲器,所述缓冲器和所述缓冲块相对布置,以将所述滑台限制在预定位置处。

10、可选地,所述底板上具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定位台滑动,且所述定位台滑动的方向与所述滑台滑动的方向垂直。

11、可选地,所述底板上具有限位块,以对所述定位台限位,且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反向支撑座和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

12、可选地,所述底板上具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滑台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台滑动。

13、可选地,所述密封工装还包括感应开关和控制器,所述感应开关位于所述定位台上,以感应所述电机壳,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感应开关、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电连接。

14、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5、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6、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在对电机壳进行密封时,首先,将待密封的电机壳放置在定位台上,此时,电机壳的第一密封面朝上布置,且正对第一密封板,电机壳的第二密封面竖直且朝向第二密封板布置。然后,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密封板下移,从而不仅可以实现对电机壳在定位台上的压紧,还能实现对第一密封面的密封。接着,第二驱动件产生驱动力,驱动第二密封板右移,使得第二密封板与第二密封面接触。此后,第二密封板继续右移,凸台会带着第二密封板转动(第二密封板的转动轴竖直布置),并且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第二密封板与第二密封面紧贴,从而实现对电机壳的第二密封面的密封。在这个过程中,即使不同电机壳的第二密封面存在一定的偏转,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密封板右移的过程中会使得第二密封板自动去贴合不同朝向的第二密封面,避免人工调节第二密封面的朝向,提高密封效率。另外,在第二密封板右移贴合第二密封面过程中,电机壳则会对第二密封板、第二驱动件及滑台产生向左且相同大小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得滑台带动反向支撑座左移,进而与第二密封板配合夹设电机壳。并且,反向支撑座和第二密封板对电机壳的作用力保持一致,从而实现对电机壳作用力的平衡,避免电机壳两侧作用力不同导致电机壳被推动而划伤报废的问题。最后,对密封完成的电机壳进行密封测试即可。

17、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不仅可以便捷实现对电机壳的自动密封,适应不同朝向的第二密封面,还能在密封过程中实现对电机壳作用力的平衡,避免作用力不同导致电机壳被推动而划伤报废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工装包括支撑组件(1)和密封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机构(22)还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反向支撑模块(226),各所述反向支撑模块(226)均包括导向管(2261)、第二弹簧(2262)和伸缩杆(2263),所述导向管(2261)固定在所述反向支撑座(223)上,所述伸缩杆(2263)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轴杆(2264)和第二轴杆(2265),所述第一轴杆(2264)的一端可滑动地同轴插装在所述导向管(2261)内,所述第二弹簧(2262)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杆(2264)上,且所述第二弹簧(2262)的两端与所述导向管(2261)和所述第二轴杆(2265)的端面相抵,所述第二轴杆(2265)朝向所述电机壳(100)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2261)上固定插装有沿所述导向管(2261)径向布置的限位轴(2266),所述第一轴杆(2264)上具有条形孔(2267),所述条形孔(2267)均沿所述第一轴杆(2264)轴向延伸,所述限位轴(2266)可滑动地插装在所述条形孔(2267)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反向支撑模块(226)均还包括压头(2268),各所述压头(2268)位于所述第二轴杆(2265)背向所述第一轴杆(2264)的一端上,且各所述压头(2268)的外轮廓与所述电机壳(100)的外周轮廓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台(12)上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定位销和挡块,以定位所述电机壳(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台(13)上具有缓冲块(131),所述底板(11)上具有缓冲器(111),所述缓冲器(111)和所述缓冲块(131)相对布置,以将所述滑台(13)限制在预定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上具有第一气缸(112),所述第一气缸(112)用于驱动所述定位台(12)滑动,且所述定位台(12)滑动的方向与所述滑台(13)滑动的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上具有限位块(113),以对所述定位台(12)限位,且所述限位块(113)位于所述反向支撑座(223)和所述第二密封板(22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上具有第二气缸(114),所述第二气缸(114)与所述滑台(13)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台(13)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工装还包括感应开关和控制器,所述感应开关位于所述定位台(12)上,以感应所述电机壳(100),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感应开关、第一驱动件(212)和第二驱动件(222)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属于电机壳技术领域。所述密封工装包括支撑组件和密封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定位台和滑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机构和第二密封机构,第一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密封板和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位于底板上,且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密封板传动连接,第二密封机构包括用于密封电机壳的第二密封面的第二密封板、第二驱动件和反向支撑座,第二密封板垂直于底板布置,第二密封板上朝向第二驱动件的板面具有凸台,凸台可转动地布置在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上,第二驱动件和反向支撑座间隔布置在滑台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壳密封面的密封工装,可以便捷实现对电机壳的自动密封。

技术研发人员:王欣,方益林,廖建强,江红刚,郭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鸿图武汉压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