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25065发布日期:2024-02-02 21:51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机的装配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物件运输的容器,特别涉及一种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1、如图1所示是一种音圈马达载体的立体结构图,图2所示是图1载体的爆炸图;该音圈马达载体整体呈长方体状,包括载体底座、壳体、以及移动组件;载体底座和壳体扣合在一起,内部安装移动组件。从图中可以看出,壳体由一个方形平面和四片竖直向下弯折形成的卡接脚组成,卡接脚呈矩形片状,中央形成有长方形卡接孔;每两片卡接脚为一组,两组卡接脚设置在方形平面相对的两条边上;壳体的方形平面中央设有用于安装镜头的通孔。如图3、图4所示,载体底座侧面对应卡接脚设有矩形槽,矩形槽贯穿载体底座上表面,卡接脚可以插入矩形槽中;矩形槽中央设有卡接凸起;如图5所示,卡接凸起的厚度小于矩形槽的深度,卡接凸起为向外凸出的长方体块,其上表面为斜切面。卡接凸起比卡接孔略小,卡接孔可以套在卡接凸起上。

2、具体组装时,先将移动组件安装在载体底座内,再扣合壳体。扣合壳体时,壳体的四个卡接脚先从矩形槽上方的开口插入,继续下移过程中遇到卡接凸起,卡接脚顺着斜切面向外形变,直至卡接孔套在卡接凸起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用于将壳体扣合在组合体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用于将壳体扣合在组合体上。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包括壳体载具组件、组合体载具组件、输送模组组成的输送线、转移装置;所述壳体载具组件用于承载壳体,所述组合体载具组件用于承载组合体;使用至少一条输送线将装配有壳体的壳体载具组件输送至转移装置处,使用至少一条输送线将装配有组合体的组合体载具组件输送至转移装置处;通过转移装置将壳体从壳体载具组件上转移至组合体载具组件上,并将壳体扣合在组合体上。

3、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由一个方形平面和四片竖直向下弯折形成的卡接脚组成,卡接脚呈矩形片状,中央形成有长方形卡接孔;每两片卡接脚为一组,两组卡接脚设置在方形平面相对的两条边上;壳体的方形平面中央设有用于安装镜头的通孔;所述组合体由载体底座和移动组件装配而成,所述载体底座侧面对应卡接脚设有矩形槽,矩形槽贯穿载体底座上表面,卡接脚可以插入矩形槽中;矩形槽中央设有卡接凸起;卡接凸起的厚度小于矩形槽的深度,卡接凸起为向外凸出的长方体块,其上表面为斜切面;卡接凸起比卡接孔略小,卡接孔可以套在卡接凸起上。

4、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载具组件由第一承托板和第一载体组成;所述第一承托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载体,第一载体的上表面等距设有若干第一方形槽,第一方形槽贯穿第一载体的前后边缘,第一方形槽的中央形成有环形凸起;壳体置于第一方形槽内,壳体中央的通孔套在环形凸起上固定壳体的位置,壳体的两组卡接脚分别位于第一载体的前后立面。

5、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组合体载具组件由第二承托板和第二载体组成;所述第二承托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载体,第二载体的上表面等距设有若干第二方形槽,第二方形槽由左右两侧的方形凸起,以及前后边缘的凸起部围合而成;组合体放置在第二方形槽内,载体底座左右两侧的矩形槽显露。

6、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模组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挡板,两块挡板之间设有若干输送带组,每个输送带组由两条输送带组成,输送带组通过同步带驱动。

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转移装置处的输送模组配置有止挡机构和定位机构;所述止挡机构包括第一升降台和止挡部,止挡部设置在第一升降台顶部;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升降台和定位部,以及设置在输送模组挡板上的压板;定位部呈u型,设置在第二升降台的顶部,定位部顶面设有定位凸起;输送模组中两块挡板的上表面相对设置两块压板,两块压板向中间延伸。

8、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转移装置包括第一x轴移动模组、第一y轴移动模组、抓取机构,第一y轴移动模组沿着y轴方向悬空架设,第一y轴移动模组上垂直设置第一x轴移动模组,第一x轴移动模组可以沿着y轴方向前后移动;第一x轴移动模组前面可移动的设置抓取机构;所述抓取机构包括第一竖向支撑板、第一竖向驱动装置、变距模组、若干气吸组件;第一竖向支撑板可移动的安装在第一x轴移动模组的前面,第一竖向支撑板的前面竖向设置第一竖向驱动装置,第一竖向驱动装置上横向设置变距模组;变距模组前面通过支架竖向设置若干气吸组件。

9、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气吸组件包括气吸导管、气吸头、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气吸导管竖向设置,其顶端通过软管连接吸气设备,底端设有气吸头;气吸导管通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所述气吸头截面呈方形,气吸头下表面四个角设有气吸孔,负压状态下气吸孔可以吸附在壳体四个角上。

10、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撑开装置,所述撑开装置包括第二y轴移动模组、横梁、若干撑开件;第二y轴移动模组包括螺杆模组和辅助直线导轨;螺杆模组和辅助直线导轨垂直架设在输送组合体载具组件的输送线上方;横梁的两端通过横梁支撑座与螺杆模组和辅助直线导轨连接,横梁上沿着x轴方向设置若干撑开件;所述撑开件呈z字型,由上连接板、立板、下连接板组成,其中下连接板为长方形板,其宽度等于或略大于壳体的宽度,下连接板的厚度小于壳体卡接脚的高度,且下连接板的上表面两侧边缘为切角结构。

11、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横梁通过横梁连接组件与横梁支撑座进行连接,所述横梁连接组件包括竖向设置的调节导轨以及调节螺栓,调节导轨竖向安装在横梁支撑座上,横梁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调节导轨上;横梁的前侧通过调节螺栓与横梁支撑座连接;调节螺栓穿过横梁上的螺纹通孔,底端螺纹连接在横梁支撑座的螺纹孔中,旋转调节螺栓从而调节横梁的高度。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通过壳体载具组件承载壳体,通过组合体载具组件承载组合体;通过输送线输送两种待组合件,通过转移装置将将壳体从壳体载具组件上转移至组合体载具组件上,并将壳体扣合在组合体上。该装置实现了本发明壳体与组合体的自动化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载具组件(5)、组合体载具组件(6)、输送模组(7)组成的输送线、转移装置(10);所述壳体载具组件(5)用于承载壳体(2),所述组合体载具组件(6)用于承载组合体(4);使用至少一条输送线将装配有壳体(2)的壳体载具组件(5)输送至转移装置(10)处,使用至少一条输送线将装配有组合体(4)的组合体载具组件(6)输送至转移装置(10)处;通过转移装置(10)将壳体(2)从壳体载具组件(5)上转移至组合体载具组件(6)上,并将壳体(2)扣合在组合体(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由一个方形平面和四片竖直向下弯折形成的卡接脚(201)组成,卡接脚(201)呈矩形片状,中央形成有长方形卡接孔(202);每两片卡接脚(201)为一组,两组卡接脚(201)设置在方形平面相对的两条边上;壳体(2)的方形平面中央设有用于安装镜头的通孔;所述组合体(4)由载体底座(1)和移动组件(3)装配而成,所述载体底座(1)侧面对应卡接脚(201)设有矩形槽(101),矩形槽(101)贯穿载体底座(1)上表面,卡接脚(201)可以插入矩形槽(101)中;矩形槽(101)中央设有卡接凸起(102);卡接凸起(102)的厚度小于矩形槽(101)的深度,卡接凸起(102)为向外凸出的长方体块,其上表面为斜切面(103);卡接凸起(102)比卡接孔(202)略小,卡接孔(202)可以套在卡接凸起(10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载具组件(5)由第一承托板(501)和第一载体(502)组成;所述第一承托板(501)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载体(502),第一载体(502)的上表面等距设有若干第一方形槽(5022),第一方形槽(5022)贯穿第一载体(502)的前后边缘,第一方形槽(5022)的中央形成有环形凸起(5023);壳体(2)置于第一方形槽(5022)内,壳体(2)中央的通孔套在环形凸起(5023)上固定壳体(2)的位置,壳体(2)的两组卡接脚(201)分别位于第一载体(502)的前后立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体载具组件(6)由第二承托板(601)和第二载体(602)组成;所述第二承托板(601)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载体(602),第二载体(602)的上表面等距设有若干第二方形槽(6022),第二方形槽(6022)由左右两侧的方形凸起(6023),以及前后边缘的凸起部(6024)围合而成;组合体(4)放置在第二方形槽(6022)内,载体底座(1)左右两侧的矩形槽(101)显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模组(7)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挡板(701),两块挡板(701)之间设有若干输送带组(702),每个输送带组(702)由两条输送带组成,输送带组(702)通过同步带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10)处的输送模组(7)配置有止挡机构(8)和定位机构(9);所述止挡机构(8)包括第一升降台(801)和止挡部(802),止挡部(802)设置在第一升降台(801)顶部;所述定位机构(9)包括第二升降台(901)和定位部(902),以及设置在输送模组(7)挡板(701)上的压板(904);定位部(902)呈u型,设置在第二升降台(901)的顶部,定位部(902)顶面设有定位凸起(903);输送模组(7)中两块挡板(701)的上表面相对设置两块压板(904),两块压板(904)向中间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10)包括第一x轴移动模组(1001)、第一y轴移动模组(1002)、抓取机构(11),第一y轴移动模组(1002)沿着y轴方向悬空架设,第一y轴移动模组(1002)上垂直设置第一x轴移动模组(1001),第一x轴移动模组(1001)可以沿着y轴方向前后移动;第一x轴移动模组(1001)前面可移动的设置抓取机构(11);所述抓取机构(11)包括第一竖向支撑板(1101)、第一竖向驱动装置(1102)、变距模组(1103)、若干气吸组件(1104);第一竖向支撑板(1101)可移动的安装在第一x轴移动模组(1001)的前面,第一竖向支撑板(1101)的前面竖向设置第一竖向驱动装置(1102),第一竖向驱动装置(1102)上横向设置变距模组(1103);变距模组(1103)前面通过支架(12)竖向设置若干气吸组件(11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吸组件(1104)包括气吸导管(1104.1)、气吸头(1104.2)、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气吸导管(1104.1)竖向设置,其顶端通过软管连接吸气设备,底端设有气吸头(1104.2);气吸导管(1104.1)通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所述气吸头(1104.2)截面呈方形,气吸头(1104.2)下表面四个角设有气吸孔(1104.3),负压状态下气吸孔(1104.3)可以吸附在壳体(2)四个角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撑开装置(13),所述撑开装置(13)包括第二y轴移动模组(1301)、横梁(1302)、若干撑开件(1304);第二y轴移动模组(1301)包括螺杆模组(1301.1)和辅助直线导轨(1301.2);螺杆模组(1301.1)和辅助直线导轨(1301.2)垂直架设在输送组合体载具组件(6)的输送线上方;横梁(1302)的两端通过横梁支撑座(1303)与螺杆模组(1301.1)和辅助直线导轨(1301.2)连接;横梁(1302)上沿着x轴方向设置若干撑开件(1304);所述撑开件(1304)呈z字型,由上连接板、立板、下连接板(1304.1)组成,其中下连接板(1304.1)为长方形板,其宽度等于或略大于壳体(2)的宽度,下连接板(1304.1)的厚度小于壳体(2)卡接脚(201)的高度,且下连接板(1304.1)的上表面两侧边缘为切角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302)通过横梁(1302)连接组件与横梁支撑座(1303)进行连接,所述横梁(1302)连接组件包括竖向设置的调节导轨(1305)以及调节螺栓(1306),调节导轨(1305)竖向安装在横梁支撑座(1303)上,横梁(1302)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调节导轨(1305)上;横梁(1302)的前侧通过调节螺栓(1306)与横梁支撑座(1303)连接;调节螺栓(1306)穿过横梁(1302)上的螺纹通孔,底端螺纹连接在横梁支撑座(1303)的螺纹孔中,旋转调节螺栓(1306)从而调节横梁(1302)的高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音圈马达壳体组装装置,属于电机的装配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物件运输的容器;通过壳体载具组件承载壳体,通过组合体载具组件承载组合体;通过输送线输送两种待组合件,通过转移装置将将壳体从壳体载具组件上转移至组合体载具组件上,并将壳体扣合在组合体上;该装置实现了本发明壳体与组合体的自动化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蔡锐林,郭延春,许德光,黄国平,李斌,幸帅超,姜学伟,王玉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