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品质电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82640发布日期:2024-03-01 12:42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品质电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储能领域,涉及一种高品质电储能系统,具体为一种高效、方便、安全的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1、储能是能源利用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按照能量储存方式,储能可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三类,其中物理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电磁储能包括超级电容器储能、超导储能。

2、物理储能过程中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宏观物质的动能、势能;在需要的时候重新将动能及势能转化为电能,在转化过程中会有较大的损耗。化学储能方法应用最广泛,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大功率发热量大,衰减速度块,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电容储能器结构简单,应用方便,但能量密度有限,也存在衰减速度快的问题。

3、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对于化学储能和电容器形式的储能而言,由于正负极相对放置,容易形成自然放电,同时也会引起一定的安全隐患。鉴于此,本发明通过放电得到正负电荷,利用电磁场分离电子和离子,并单独存储,从而形成高效、方便、安全的储能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精巧、操控简便、安全的储能系统。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3、一种高品质电储能系统,包括真空腔体、电子收集器8、负电池9、离子收集器10、正电池11;

4、真空腔体为由绝缘材料制造的长方体空腔,与电子收集器8、离子收集器10密封连接,形成密封真空腔;电子收集器8和离子收集器10分别位于真空腔体的一直角处;负电池9与电子收集器8配合安装,正电池11与离子收集器10配合连接;在真空腔与离子收集器10相连的管道内部放置阴极网12;在真空腔与电子收集器8相连的管道外部放置内磁体7;在真空腔体内部对着离子收集器10对角位置放置有阳极5,在真空腔体外部对着电子收集器8对角位置放置有外磁体4;真空腔体上部通过微波窗2连接波导管1,真空腔体内部对着微波窗2放置有导体6。

5、所述电子收集器8包括电子收集腔8-1和导电板8-2,电子收集腔8-1为绝缘体制备,导电板8-2为导体,导电板8-2放置在电子收集腔8-1内部。

6、所述负电池9包括负电池壳体9-1、电子电池填充体9-2和电子载体9-3,电子载体9-3和电子电池填充体9-2交替放置在负电池壳体9-1内部,电子载体9-1为导电体,电子电池填充体9-2为相对介电常数大于30的材料,例如氧化锆陶瓷。

7、所述离子收集器10包括离子收集腔10-1、离子收集板10-2以及离子收集板10-2上粘附的四氟乙烯10-3,其中离子收集腔10-1为绝缘导热材料,例如陶瓷;离子收集板10-2为导电导热材料,例如铜,其至于离子收集腔10-1内。

8、所述正电池11包括正电池壳体11-1、离子载体11-2、离子电池填充体11-3三部分,离子载体11-2为导电材料,离子电池填充体11-3为相对介电常数大于30的材料,例如:氧化锆陶瓷。离子载体11-2和离子电池填充体11-3交替安装于正电池壳体11-1内部。

9、工作过程大致如下:如图8所示,本发明所述高品质电储能系统通过波导管1将微波导入到真空腔体内部,初始阶段微波会加热腔体,热量通过粒子收集器传递到离子收集板10-2上,真空环境的存在使得四氟乙烯部分气化,产生气体。气体进入真空腔后会被微波能量电离,从而产生电子和离子。真空腔体内部由阳极5和阴极网12形成电场,电子和离子会形成分离;而外磁体4和内磁体7形成磁阱类磁场,由于离子质量较大,受磁场影响小,电子质量较小,会沿磁场运动。最终,电子沿着磁场进入电子收集器8,离子沿着电场进入离子收集器10。电子在电子收集腔8-1内通过导电板8-2接触负电池的电子载体9-3,达到充电的目的;同时进入离子收集器10中的离子与粘附在离子收集板10-2上,使得与离子收集板10-2接触的离子载体11-2带正电,达到充电的目的。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储能系统结构简单,制造要求低,分别存储正电荷与负电荷,从而避免了两者距离较近而产生的电量衰减。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品质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高品质电储能系统包括真空腔体、电子收集器(8)、负电池(9)、离子收集器(10)、正电池(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品质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收集器(8)包括电子收集腔(8-1)和导电板(8-2),电子收集腔(8-1)为绝缘体制备,导电板(8-2)为导体,导电板(8-2)放置在电子收集腔(8-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品质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池(9)包括负电池壳体(9-1)、电子电池填充体(9-2)和电子载体(9-3),电子载体(9-3)和电子电池填充体(9-2)交替放置在负电池壳体(9-1)内部,电子载体(9-3)为导电体,电子电池填充体(9-2)为相对介电常数大于30的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品质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收集器(10)包括离子收集腔(10-1)、离子收集板(10-2)以及离子收集板(10-2)上粘附的四氟乙烯(10-3),其中离子收集腔(10-1)为绝缘导热材料,例如陶瓷;离子收集板(10-2)为导电导热材料,例如铜,其至于离子收集腔(10-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品质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池(11)包括正电池壳体(11-1)、离子载体(11-2)、离子电池填充体(11-3)三部分,离子载体(11-2)为导电材料,离子电池填充体(11-3)为相对介电常数大于30的材料,离子载体(11-2)和离子电池填充体(11-3)交替安装于正电池壳体(11-1)内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储能领域,公开一种高品质电储能系统,包括真空腔体、电子收集器、负电池、离子收集器、正电池。真空腔体为由绝缘材料制造的长方体,与电子收集器、离子收集器密封连接,形成密封真空腔;负电池与电子收集器配合安装,正电池与离子收集器配合连接;在真空腔与离子收集器相连的管道内部放置阴极网;在真空腔与电子收集器相连的管道外部放置内磁体;在真空腔体内部对着离子收集器对角位置放置有阳极,在真空腔体外部对着电子收集器对角位置放置有外磁体;真空腔体上部通过微波窗连接波导管,真空腔体内部对着微波窗放置有导体。本发明的储能系统结构简单,制造要求低,分别存储正电荷与负电荷,从而避免了两者距离较近而产生的电量衰减。

技术研发人员:徐恩慧,傅腾,高继录,赵笑言,雷凯超,曾光,杨铁峰,田宇,陈晓利,荣志强,董知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电投东北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