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三端口DC-DC变换器

文档序号:37144847发布日期:2024-02-26 16:57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三端口DC-DC变换器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三端口dc-dc变换器。


背景技术:

1、能源问题关乎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重,世界各国纷纷展开对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等各种新能源的研究。然而,新能源具有间歇性和动态响应慢等问题,往往需要增加储能装置组成混合供电系统来提高供电的稳定性。为实现新能源端口、储能端口和负载端口之间的能量流动,需设计相应的功率变换器,传统方法多采用多个分立的功率变换单元,这存在体积大、成本高、不易控制等缺点。而集成三端口dc-dc变换器可通过一个变换器实现三个端口之间的功率流动,具有体积小、成本低、集成度高、方便控制等优点。

2、三端口dc-dc变换器可分为隔离型和非隔离型。隔离型变换器由于变压器的使用可以获得较高电压增益,但存在体积大和电磁损耗等问题。在低功率的新能源应用场合,非隔离型三端口dc-dc变换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传统非隔离三端口变换器具有电压增益低、开关管电压应力大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三端口dc-dc变换器,针对传统非隔离型三端口dc-dc变换器电压增益较低的问题,本发明采用耦合电感单元与二次型升压结构来提高电压增益,避免开关管的极限占空比,同时应用开关电容单元降低电压应力,吸收漏感能量,提高变换器的效率,扩大变换器的应用范围。

2、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三端口dc-dc变换器,包括第一输入源vfc、第二输入源vb、输入电感lin、耦合电感、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第三功率开关管s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负载r。

3、其中,第一输入源vfc的正极接输入电感lin的一端,第一输入源vfc的负极接第一电容c1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接第一电容c1的正极和耦合电感一次侧绕组同名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接输入电感lin的另一侧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接耦合电感一次侧绕组的非同名端,第二输入源vb的正极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漏极,第二输入源vb的负极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源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漏极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源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接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漏极,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源极接第一输入源vfc的负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耦合电感二次侧绕组同名端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耦合电感二次侧绕组非同名端接第二电容c2的负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接第二电容c2的正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接第三电容c3的正极和负载r的正极,第三电容c3的负极接第四电容c4的正极,第四电容c4的负极接第一输入源vfc的负极,负载r的正极接第三电容c3的正极,负载r的负极接第四电容c4的负极和第一输入源vfc的负极。

4、所述输入电感lin、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二极管d2、耦合电感一次侧绕组np、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四二极管d4、第二功率开关管s2构成二次型升压结构,可以满足第一输入源vfc输入电流连续,提升电压增益,实现宽范围电压输入的应用要求;所述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输入源vb构成蓄电池充电路径,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第三功率开关管s3、第二输入源vb构成蓄电池放电路径;所述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二电容c2、第四电容c4、耦合电感二次侧绕组构成耦合电感开关电容倍压单元,提供较高的电压增益。

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6、(1)本发明通过一个集成的三端口dc-dc变换器实现了两个电源和一个负载之间的能量流动,减少了器件数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

7、(2)本发明所提变换器可通过调节耦合电感匝比来调节增益,避免了开关管的极限占空比,同时可以取得低电压应力,降低电容充电时的电流尖峰。

8、(3)本发明通过控制功率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改变电路中电容的连接方式和二极管的通断情况,达到提高增益和吸收耦合电感漏感能量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三端口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入源vfc、第二输入源vb、二次型升压结构、蓄电池充电结构、蓄电池放电结构以及耦合电感开关电容倍压单元,所述第一输入源vfc的两端与二次型升压结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次型升压结构包括输入电感lin、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二极管d2、耦合电感一次侧绕组np、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四二极管d4、第二功率开关管s2,所述蓄电池充电结构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输入源vb,所述蓄电池放电结构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第三功率开关管s3、第二输入源vb,所述耦合电感开关电容倍压单元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二电容c2、第四电容c4、耦合电感二次侧绕组,其中,第一输入源vfc的正极接输入电感lin的一端,第一输入源vfc的负极接第一电容c1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接第一电容c1的正极和耦合电感一次侧绕组同名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接输入电感lin的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接耦合电感一次侧绕组的非同名端,第二输入源vb的正极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漏极,第二输入源vb的负极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源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漏极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源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接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漏极,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源极接第一输入源vfc的负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耦合电感二次侧绕组同名端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耦合电感二次侧绕组非同名端接第二电容c2的负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接第二电容c2的正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接第三电容c3的正极和负载rl的正极,第三电容c3的负极接第四电容c4的正极,第四电容c4的负极接第一输入源vfc的负极,负载rl的正极接第三电容c3的正极,负载rl的负极接第四电容c4的负极和第一输入源vfc的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三端口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开通关断状态,变换器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分别为单输入单输出模式、单输入双输出模式、双输入单输出模式,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当第二功率开关管s2保持开通状态并且第三功率开关管s3保持关断状态,第一功率开关管s1为可调的功率开关管,变换器工作于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此时第一输入源vfc提供的功率经过二次型结构、耦合电感开关电容倍压单元流向负载r,向负载r供电;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当第三功率开关管s3保持关断状态,第一功率开关管s1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为可调的功率开关管,变换器工作于单输入双输出模式,此时第一输入源vfc提供的功率经过二次型结构、耦合电感开关电容倍压单元流向负载r,给负载r供电,第一输入源vfc提供的功率经过二次型结构流向第二输入源vb,给第二输入源vb充电;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当第二功率开关管s2保持开通状态,第一功率开关管s1和第三功率开关管s3为可调的功率开关管,变换器工作于双输入单输出模式,此时第一输入源vfc与第二输入源vb串联,经过二次型结构、耦合电感开关电容倍压单元向负载r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三端口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单输入单输出模式,在一个开关周期内,通过控制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开通关断有五种工作模态,其中:在第一模态下,第一功率开关管s1导通,在这个过程中,第七二极管d7由于耦合电感漏感的原因继续导通,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关断;在第二模态下,第一功率开关管s1导通,第六二极管d6导通,第五二极管d5和第七二极管d7关断,第一输入源vfc为输入电感lin充电,第一电容c1为耦合电感一次侧充电,第四电容c4联合耦合电感二次侧绕组为第二电容c2充电,负载由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提供能量;在第三模态下,第一功率开关管s1关断,第一二极管d1、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导通,第二二极管d2、第七二极管d7截止;这个过程中,第四电容c4通过第五二极管d5吸收漏感的部分能量;在第四模态下,第一功率开关管s1关断,第六二极管d6断开,第一二极管d1、第五二极管d5、第七二极管d7导通,第一输入源vfc与输入电感lin串联为第一电容c1充电,同时第一输入源vfc、输入电感lin、耦合电感、第二电容c2串联为负载r提供能量;在第五模态下,第五二极管d5由于电流下降到零而截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三端口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单输入双输出模式下通过控制第一功率开关管s1与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开通关断,有六种工作模态;其中:在第一模态下,第一功率开关管s1导通,第二功率开关管s2关断,在这个过程中,第七二极管d7由于耦合电感漏感的原因继续导通,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关断;在第二模态下,第一功率开关管s1导通,第二功率开关管s2关断,第七二极管d7关断,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截止,第一输入源vfc为输入电感lin与蓄电池vb充电,第一电容c1与耦合电感串联为蓄电池vb充电,负载由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提供能量;在第三模态下,第二功率开关管s2导通,第一功率开关管s1导通,第六二极管d6导通,第五二极管d5和第七二极管d7关断,第一输入源vfc为输入电感lin充电,第一电容c1为耦合电感一次侧充电,第四电容c4联合耦合电感二次侧绕组为第二电容c2充电,负载由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提供能量;在第四模态下,第一功率开关管s1关断,第二功率开关管s2关断,第一二极管d1、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导通,第二二极管d2、第七二极管d7截止;这个;过程中,第四电容c4通过第五二极管d5吸收漏感的部分能量;在第五模态下,第一功率开关管s1关断,第二功率开关管s2关断,第六二极管d6断开,第一二极管d1、第五二极管d5、第七二极管d7导通,第一输入源vfc与输入电感lin串联为第一电容c1充电,同时第一输入源vfc、输入电感lin、耦合电感、第二电容c2串联为负载r提供能量;在第六模态下,第五二极管d5由于电流下降到零而截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三端口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双输入单输出模式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第二功率开关管s2一直处于开通状态,通过控制第一功率开关管s1与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开通关断,此模式有六种工作模态,其中:在第一模态下,第一功率开关管s1开通,第三功率开关管s3开通,在这个过程中,第七二极管d7由于耦合电感漏感的原因继续导通,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关断;在第二模态下,第一功率开关管s1开通,第三功率开关管s3开通,第七二极管d7关断,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截止,第一输入源vfc与为蓄电池vb串联为输入电感lin充电,第一电容c1与蓄电池vb串联为耦合电感一次侧充电,第四电容c4与蓄电池vb、耦合电感二次侧串联为第二电容c2充电,负载由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提供能量;在第三模态下,第三功率开关管s3关断,第一功率开关管s1开通,第六二极管d6导通,第五二极管d5和第七二极管d7关断,第一输入源vfc为输入电感lin充电,第一电容c1为耦合电感一次侧充电,第四电容c4联合耦合电感二次侧绕组为第二电容c2充电,负载由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提供能量;在第四模态下,第三功率开关管s3关断,第一功率开关管s1导通,第六二极管d6断开;在第五模态下,第一功率开关管s1关断,第三功率开关管s3关断,第一二极管d1、第五二极管d5、第七二极管d7导通,第一输入源vfc与输入电感lin串联为第一电容c1充电,同时第一输入源vfc、输入电感lin、耦合电感、第二电容c2串联为负载r提供能量;在第六模态下,第五二极管d5由于电流下降到零而截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三端口DC‑DC变换器,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领域。该变换器设有燃料电池FC、蓄电池Bat和电阻负载R三个端口,在Boost变换器基础上,采用二次型结构,同时结合耦合电感倍压单元,通过控制3个开关管的通断,改变电路中耦合电感、电容的连接方式以及二极管的通断情况,从而提高FC端口到R端口、Bat端口到R端口的电压增益。本发明具有输入电流连续、电压增益高、输入输出共地、集成度高和稳定性高等优点,适用于燃料电池、光伏电池等新能源混合发电系统。

技术研发人员:戚志东,柏理音,胡西瑞,周轩浩,储开慧,单梁,徐胜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