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67263发布日期:2023-06-28 11:18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修,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1、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和品质,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多采用设计-生产-施工方式实施,施工作为装配式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提出新的要求,施工方式如何确保建筑的质量、安全、进度、环保等目标,这对施工的安装工装设计提出较高要求。现有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二次装修重新设计布置电气线路时,需要在楼板、墙壁以及梁柱上开设线槽,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楼板、墙壁和梁柱主体均是由混凝土浇灌而成,开设线槽的施工操作较为麻烦,且存在安全隐患。

2、中国专利cn114215196a、公开日2022-03-22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柱脚防水构造及施工方法,包括pec柱、墙体、止水钢板和现浇混凝土楼板,止水钢板包括第一竖直板、第二竖直板以及水平板,第一竖直板和第二竖直板均垂直于水平板且与水平板相连,水平板沿pec柱的柱脚边缘铺设,水平板嵌入楼板内部;第一竖直板垂直于pec柱的第一翼缘且与第一翼缘连接,第二竖直板平行于pec柱的第二翼缘且与第二翼缘侧边连接,沿pec柱的柱脚浇筑混凝土形成防水台;第一竖直板和第二竖直板处各自浇筑混凝土形成高于防水台的防水翻边,第一竖直板和第二竖直板各自嵌入防水翻边内部,防水翻边的一端与pec柱相连,墙体底部与防水翻边顶部连接,避免了柱脚连接处开裂渗水问题的产生。但是该构造在二次装修重新设计布置电气线路时,需要在pec柱、墙体和现浇混凝土楼板上开设线槽,pec柱、墙体和现浇混凝土楼板的结构主体均是由混凝土浇灌而成,开设线槽的施工操作较为麻烦,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可实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二次装修无需现场开孔,施工简单,二次装修线路安装方便,且管线分离避免结构二次破坏。

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包括多个局部叠合板、用以对相邻两所述局部叠合板进行支撑的pec柱、以及对边缘的所述局部叠合板进行支撑的边墙,所述局部叠合板中设有第一预埋盒、第二预埋盒、第一线管、以及第二线管,所述pec柱中设有第三预埋盒,所述边墙中设有配电箱,所述第一线管将所述第一预埋盒与第二预埋盒连通,所述第二线管一端与所述第一预埋盒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局部叠合板的端部平齐,还包括用以将所述第一预埋盒与第三预埋盒连通的第一护套电线、用以将所述第一预埋盒与所述配电箱连通的第二护套电线、以及用以将相邻两所述局部叠合板的第二线管连通的第三线管。

3、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以对所述局部叠合板中部进行支撑的隔墙,所述隔墙中设有第四预埋盒,以及用以将所述第一预埋盒与第四预埋盒连通的第四线管。

4、进一步地,还包括浇灌在相邻两所述局部叠合板和所述pec柱之间的第一现浇件,以及浇灌在所述局部叠合板与所述边墙之间的第二现浇件。

5、进一步地,所述边墙中设有对边缘的所述局部叠合板端部进行支撑的pec梁。

6、进一步地,所述局部叠合板端部设有现浇区,所述第一现浇件浇灌在相邻两所述局部叠合板的现浇区与所述pec柱之间,所述第二现浇件浇灌在位于边缘的所述局部叠合板的现浇区、所述pec梁以及所述边墙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边墙中还设有用以对所述第二现浇件进行封边的封边板,所述封边板设于所述第二现浇件远离与所述局部叠合板的现浇区连接的一端。

8、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隔墙两侧的饰面层。

9、进一步地,所述饰面层包括与所述隔墙抵接的第一饰面板、与所述局部叠合板抵接的第二饰面板、以及用以将所述第一饰面板与所述隔墙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饰面板与所述局部叠合板固定连接的固定件。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角铁、以及一端贯穿所述角铁后与所述局部叠合板螺接的螺钉,所述角铁一端设于所述第一饰面板中、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饰面板中,所述螺钉贯穿所述角铁设于所述第二饰面板的一端。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线管与所述局部叠合板端部平齐的一端设有螺纹接口,所述第三线管的两端设有与所述螺纹接口螺接的外螺纹。

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具有以下增益效果:

13、(1)本结构的第一预埋盒、第二预埋盒、第一线管、以及第二线管是预埋在局部叠合板的混凝土中,第三预埋盒预埋在pec柱的混凝土中,配电箱是预埋在边墙的混凝土中,因此在二次装修重新设计布置电气线路时,不需要进行现场开孔,从而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简单,二次装修线路安装方便;

14、(2)本结构在二次装修重新设计布置电气线路时,电气线路是在第一预埋盒、第二预埋盒、第三预埋盒、第一线管、第二线管、第三线管、第一护套电线以及第二护套电线中进行走线,从而实现管线分离,避免结构遭到二次破坏;

15、(3)本结构通过隔墙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整个空间随意分隔成多个小空间,分隔成小空间中的局部叠合板均能够设置照明部件,且有便于电气线路走线的第一预埋盒、第二预埋盒、第一线管、以及第二线管,从而满足用户对户型进行各种改造后所面临的灯具的配电要求;

16、(4)本结构的第一现浇件对相邻两局部叠合板、以及pec柱之间进行固定连接,第二现浇件将局部叠合板与边墙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本混凝土建筑之间的装配更加稳固;

17、(5)本结构的pec梁一端插接至凹槽底部、另一端伸出凹槽,局部叠合板的端部搭接在pec梁顶部的同时插接在凹槽中,且与凹槽底部间隔一定距离,从而通过pec梁加大对局部叠合板端部的支撑,进而保证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18、(6)本结构在凹槽远离局部叠合板端部插接的一端设有封边板,对浇筑在局部叠合板的现浇区与凹槽底部、以及pec梁的顶部之间的第二现浇件进行限位,一方面能够防止第二现浇件的流失,另一方面能够保证边墙侧面的平整度;

19、(7)本结构的隔墙的两侧设有饰面层,用来对混凝土墙体进行包覆,既保证隔墙两侧面的平整度,又加强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空间外观的美观性;

20、(8)本结构通过螺接的方式进行第三线管与第二线管的连通,使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更加简单高效,从而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时间和精力。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局部叠合板(1)、用以对相邻两所述局部叠合板(1)进行支撑的pec柱(2)、以及对边缘的所述局部叠合板(1)进行支撑的边墙(3),所述局部叠合板(1)中设有第一预埋盒(11)、第二预埋盒(12)、第一线管(13)、以及第二线管(14),所述pec柱(2)中设有第三预埋盒(21),所述边墙(3)中设有配电箱(31),所述第一线管(13)将所述第一预埋盒(11)与第二预埋盒(12)连通,所述第二线管(14)一端与所述第一预埋盒(1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局部叠合板(1)的端部平齐,还包括用以将所述第一预埋盒(11)与第三预埋盒(21)连通的第一护套电线(4)、用以将所述第一预埋盒(11)与所述配电箱(31)连通的第二护套电线(5)、以及用以将相邻两所述局部叠合板(1)的第二线管(14)连通的第三线管(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对所述局部叠合板(1)中部进行支撑的隔墙(7),所述隔墙(7)中设有第四预埋盒(71),以及用以将所述第一预埋盒(11)与第四预埋盒(71)连通的第四线管(7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浇灌在相邻两所述局部叠合板(1)和所述pec柱(2)之间的第一现浇件(8),以及浇灌在所述局部叠合板(1)与所述边墙(3)之间的第二现浇件(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墙(3)中设有对边缘的所述局部叠合板(1)端部进行支撑的pec梁(3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叠合板(1)端部设有现浇区(15),所述第一现浇件(8)浇灌在相邻两所述局部叠合板(1)的现浇区(15)与所述pec柱(2)之间,所述第二现浇件(9)浇灌在位于边缘的所述局部叠合板(1)的现浇区(15)、所述pec梁(32)以及所述边墙(3)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墙(3)中还设有用以对所述第二现浇件(9)进行封边的封边板(33),所述封边板(33)设于所述第二现浇件(9)远离与所述局部叠合板(1)的现浇区(15)连接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隔墙(7)两侧的饰面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层包括与所述隔墙(7)抵接的第一饰面板(16)、与所述局部叠合板(1)抵接的第二饰面板(17)、以及用以将所述第一饰面板(16)与所述隔墙(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饰面板(17)与所述局部叠合板(1)固定连接的固定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角铁(18)、一端贯穿所述角铁(18)后与所述隔墙(7)螺接的第一螺钉、以及一端贯穿所述角铁(18)后与所述局部叠合板(1)螺接的第二螺钉,所述角铁(18)一端设于所述第一饰面板(16)中、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饰面板(17)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管(14)与所述局部叠合板(1)端部平齐的一端设有螺纹接口,所述第三线管(6)的两端设有与所述螺纹接口螺接的外螺纹。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管线布置结构。涉及建筑装修技术领域。本申请具体包括多个局部叠合板、用以对相邻两局部叠合板进行支撑的PEC柱、以及对边缘的局部叠合板进行支撑的边墙,局部叠合板中设有第一预埋盒、第二预埋盒、第一线管、以及第二线管,PEC柱中设有第三预埋盒,边墙中设有配电箱,第一线管将第一预埋盒与第二预埋盒连通,第二线管一端与第一预埋盒连通、另一端与局部叠合板的端部平齐。本技术可实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二次装修无需现场开孔,施工简单,二次装修线路安装方便,且管线分离避免结构二次破坏。

技术研发人员:卻谍,李磊,徐元杰,陈忠,范晓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东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