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刷电机用防水固定导风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6172发布日期:2023-07-20 16:0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刷电机用防水固定导风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无刷电机,特别涉及一种无刷电机用防水固定导风轮。


背景技术:

1、无刷直流电动机由永磁体转子、多极绕组定子、位置传感器等组成。位置传感按转子位置的变化,沿着一定次序对定子绕组的电流进行换流(即检测转子磁极相对定子绕组的位置,并在确定的位置处产生位置传感信号,经信号转换电路处理后去控制功率开关电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绕组电流切换)。定子绕组的工作电压由位置传感器输出控制的电子开关电路提供。依靠改变输入到无刷电机定子线圈上的电流波交变频率和波形,在绕组线圈周围形成一个绕电机几何轴心旋转的磁场,这个磁场驱动转子上的永磁磁钢转动,电机就转起来了。

2、目前市场上无刷电机,一般都是采用密封的结构,来实现其防水效果,防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刷电机用防水固定导风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采用密封的结构,来实现其防水效果,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刷电机用防水固定导风轮,包括电机主体、固定连接在电机主体外侧壁的固定导风轮、与电机主体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涡轮、以及固定连接在固定导风轮另一侧的涡壳外罩;

3、所述固定导风轮包括轮体、固定连接在轮体外侧壁的安装座、开设在安装座外侧壁的螺纹孔、开设在轮体一侧的第一异形槽、开设在轮体的另一侧的第二异形槽与第三异形槽、以及开设在第二异形槽内侧壁的矩形槽,所述第一异形槽通过矩形槽与第二异形槽相连通。

4、优选地,所述轮体靠近第一异形槽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中轴线与轮体的中轴线相重合。

5、优选地,所述螺纹孔的外侧壁开设有收纳槽,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为内六角螺栓,所述固定导风轮通过固定螺栓与电机主体相连接。

6、优选地,所述螺纹孔的数量有三个,且呈环形阵列分布在环形槽的内部。

7、优选地,所述轮体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孔,所述电机主体的输出端通过贯穿孔延伸至轮体的另一侧。

8、优选地,所述涡轮的外径尺寸小于涡壳外罩的内径尺寸,且涡轮位于涡壳外罩的内部。

9、优选地,所述第一异形槽、第二异形槽、矩形槽以及第三异形槽组成的整体结构数量有若干个,且呈环形阵列分布。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中,电机主体在使用时,若有液体从涡壳外罩的顶部进入,此时电机主体将带动涡轮旋转,进而将进入到涡壳外罩内部的液体,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液体输送到涡壳外罩的内侧壁,并经过第一异形槽与矩形槽,使得液体进入第二异形槽的内部,并由此掉落在电机主体的外侧壁,由此来提高的防水性能,有效的解决液体由轴心进入到电机内部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刷电机用防水固定导风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主体(1)、固定连接在电机主体(1)外侧壁的固定导风轮(2)、与电机主体(1)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涡轮(3)、以及固定连接在固定导风轮(2)另一侧的涡壳外罩(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刷电机用防水固定导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21)靠近第一异形槽(24)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槽(25),所述环形槽(25)的中轴线与轮体(21)的中轴线相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刷电机用防水固定导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23)的外侧壁开设有收纳槽,所述螺纹孔(23)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为内六角螺栓,所述固定导风轮(2)通过固定螺栓与电机主体(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刷电机用防水固定导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23)的数量有三个,且呈环形阵列分布在环形槽(25)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刷电机用防水固定导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21)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孔(26),所述电机主体(1)的输出端通过贯穿孔(26)延伸至轮体(21)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刷电机用防水固定导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3)的外径尺寸小于涡壳外罩(4)的内径尺寸,且涡轮(3)位于涡壳外罩(4)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刷电机用防水固定导风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刷电机用防水固定导风轮,涉及无刷电机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电机主体、固定连接在电机主体外侧壁的固定导风轮、与电机主体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涡轮、以及固定连接在固定导风轮另一侧的涡壳外罩;固定导风轮包括轮体、固定连接在轮体外侧壁的安装座、开设在安装座外侧壁的螺纹孔、开设在轮体一侧的第一异形槽、开设在轮体的另一侧的第二异形槽与第三异形槽、以及开设在第二异形槽内侧壁的矩形槽。本技术为一种无刷电机用防水固定导风轮,通过第一异形槽与矩形槽,使得液体进入第二异形槽的内部,并由此掉落在电机主体的外侧壁,由此来提高的防水性能,有效的解决液体由轴心进入到电机内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珠,熊锦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众朔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