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储能电路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5519发布日期:2024-01-23 10:53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储能电路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系统,具体而言,涉及—种新型储能电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1、传统储能系统通常采用铅酸电池,对环境要求较高,当电源需要迁移时,电池重量太重及容易漏液引起极大不便,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储能电路控制系统满足全天都能达到最佳供能效果并具有高可靠性及可方便迁移的控制系统,一种新型储能电路控制系统克服了传统储能系统容易因高温、低温死机或损坏的弊端,其内置的电量管理电路、电池充电电路、检测电路、电容充电电路等为储能系统提供实时可控参数以及储能系统的内部保护,让储能系统的能量传递达到最佳效果,提高了系统能量传递效率并实现了智能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进行精细化检测和高效控制的新型储能电路控制系统。

2、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种新型储能电路控制系统,包括:mcu控制芯片、电量管理电路、电池充电电路、检测电路、电容充电电路,所述电量管理电路接所述mcu控制芯片,用于接收所述mcu控制芯片发出的电量管理指令,所述电池充电电路接所述mcu控制芯片,用于mcu控制芯片发出的电池充电及供电指令,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红外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容充电电路接所述mcu控制芯片,用于接收所述mcu控制芯片发出的电容充电指令。

3、进一步的,所述mcu控制芯片包括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滤波电容电路,所述mcu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出端连接晶振电路,控制端连接所述复位电路,保护端连接所述滤波电容电路。

4、进一步的,所述电量管理电路通过四路电容电路进行电量的存储与释放,所述电容电路包括四路超级电容电路,所述第一超级电容电路包括第一超级电容芯片、第一mos管电路、电容连接接口电路,所述第一超级电容芯片的输入端接电源,输出端接所述电容连接接口电路,控制端接所述第一mos管电路的栅极,所述第一mos管电路的漏极接所述电容连接接口电路,所述第一mos管电路的源极接地。

5、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充电电路包括usb接口,充电接口、电池充电芯片、电池充电接口,电源开关,稳压芯片,所述usb接口的输入端接电源,输出端接充电接口,所述电池充电芯片的输入端接电源,输出端接所述电池充电接口,信号端分别接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控制端接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电池充电芯片,漏极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入端接电池电源,控制端接所述电源开关,输出端接3.3v电源,所述电池充电接口的输入端接电源,输出端接地。

6、进一步的,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流检测芯片,所述电流检测芯片的输入端接电源,控制端接所述mcu控制芯片,输出端接所述电容充电电路5,所述红外检测电路包括红外检测芯片,所述红外检测芯片的输入端接电源,控制端接所述mcu控制芯片,输出端接地。

7、进一步的,所述电容充电电路包括超级电容充电电路、太阳能电容充电电路、超级电容电路,所述电容充电电路包括充电电机、稳压管电路,第一电源管理按钮,所述充电电机的输入端连接超级电容电路,控制端接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按钮,稳压端连接稳压管电路,输出端接地,所述太阳能电容充电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电路,第二电源管理按钮、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超级电容电路,控制端接所述第二电源管理按钮,信号端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输出端接地。

8、进一步的,所述外设电路包括显示电路、电压安全保护电路、报警电路,所述显示电路包括oled显示屏、触摸屏控制器电路,所述oled显示屏的输入端接电源,输出端接地,控制端接所述mcu控制芯片,所述触摸屏控制器电路的输入端接电源,输出端接所述oled显示屏,控制端接所述mcu控制芯片。

9、进一步的,所述电压安全保护电路包括电压安全保护芯片、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一电压安全保护接口、第二电压安全保护接口,所述电压安全保护芯片的输入端经稳压管接电源,控制端的第一引线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二电压安全保护接口,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接所述第一电压安全保护接口,所述电压安全保护芯片的控制端的第二引线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接地,漏极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接所述第一电压安全保护接口,漏极接所述第二电压安全保护接口。

10、进一步的,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和扬声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接所述mcu控制芯片,发射级接地,集电极接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端,所述扬声器的输出端接电源,扬声器保护电阻设置于电源和地之间。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储能系统拥有多种检测电路,可以根据外界不同的环境,完成检测各项指标,比如红外检测电路可以对外界不同的环境进行红外检测,电流检测电路可以实现实时检测电路运行状态等;超级储能电容可以实现电能实时存储与释放,特别是在恶劣环境下,超级电容可以进行暂时的功能并帮助电池进行预热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储能系统具有完备的电路系统,具备断电续航以及电路稳压功能,因此可以保证系统长久稳定工作;系统拥有多种传感器,可以保证系统工作时稳定可靠,当系统故障时,可以通过报警电路进行报警,电压输出短路保护电路可以保证电路用电安全,红外检测电路可以检测温度是否超出范围等。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储能电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mcu控制芯片(1)、电量管理电路(2)、电池充电电路(3)、检测电路(4)、电容充电电路(5),所述电量管理电路(2)接所述mcu控制芯片(1),用于接收所述mcu控制芯片(1)发出的电量管理指令,所述电池充电电路(3)接所述mcu控制芯片(1),用于mcu控制芯片(1)发出的电池充电及供电指令,所述检测电路(4)包括红外检测电路(4)和电流检测电路(4),所述电容充电电路(5)接所述mcu控制芯片(1),用于接收所述mcu控制芯片(1)发出的电容充电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电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控制芯片(1)包括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滤波电容电路,所述mcu控制芯片(1)的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出端连接晶振电路,控制端连接所述复位电路,保护端连接所述滤波电容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电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量管理电路(2)通过四路电容电路进行电量的存储与释放,所述电容电路包括第一超级电容电路、第二超级电容电路、第三超级电容电路、第四超级电容电路,所述第一超级电容电路包括第一超级电容芯片、第一mos管电路、电容连接接口电路,所述第一超级电容芯片的输入端接电源,输出端接所述电容连接接口电路,控制端接所述第一mos管电路的栅极,所述第一mos管电路的漏极接所述电容连接接口电路,所述第一mos管电路的源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电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电路(3)包括usb接口,充电接口、电池充电芯片、电池充电接口,电源开关,稳压芯片,所述usb接口的输入端接电源,输出端接充电接口,所述电池充电芯片的输入端接电源,输出端接所述电池充电接口,信号端分别接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控制端接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电池充电芯片,漏极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入端接电池电源,控制端接所述电源开关,输出端接3.3v电源,所述电池充电接口的输入端接电源,输出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电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4)包括电流检测芯片,所述电流检测芯片的输入端接电源,控制端接所述mcu控制芯片(1),输出端接所述电容充电电路(5),所述红外检测电路(4)包括红外检测芯片,所述红外检测芯片的输入端接电源,控制端接所述mcu控制芯片(1),输出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电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电路控制系统,还包括外设电路,所述外设电路包括显示电路、电压安全保护电路、报警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电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安全保护电路包括电压安全保护芯片、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一电压安全保护接口、第二电压安全保护接口,所述电压安全保护芯片的输入端经稳压管接电源,控制端的第一引线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二电压安全保护接口,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接所述第一电压安全保护接口,所述电压安全保护芯片的控制端的第二引线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接地,漏极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接所述第一电压安全保护接口,漏极接所述第二电压安全保护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电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和扬声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接所述mcu控制芯片(1),发射级接地,集电极接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端,所述扬声器的输出端接电源,扬声器保护电阻设置于电源和地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储能系统领域,提供了—种新型储能电路控制系统,包括:MCU控制芯片、电量管理电路、电池充电电路、检测电路、电容充电电路,所述电量管理电路接所述MCU控制芯片,用于接收所述MCU控制芯片发出的电量管理指令,所述电池充电电路接所述MCU控制芯片,用于MCU控制芯片发出的电池充电及供电指令,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红外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容充电电路接所述MCU控制芯片,用于接收所述MCU控制芯片发出的电容充电指令,本技术可以对储能系统内部进行多种方式的检测,同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MCU控制芯片,实现对储能系统各部分电路的精细化监控以及高效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谢勇,蔡苏,秦华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同恒雷士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3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