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区古建筑防雷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0084发布日期:2023-07-24 00:3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区古建筑防雷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防雷,具体为一种景区古建筑防雷保护器。


背景技术:

1、景区古建筑是我国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因其主体框架多为木质结构,在出现雷电天气情况下,很容易由于雷击而产生损坏,因此需要对景区古建筑进行必要的防雷保护措施。

2、经检索,中国专利“cn 210490426 u,一种用于古建筑寺院的智能防雷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3、通过调节装置调节u型卡对屋脊的夹紧力,从而将提前放电式避雷针固定在屋脊上,通过上述固定方法,虽然u型卡和调节块材料均为绝缘橡胶,但是因为屋脊受到的是两侧的挤压力,此挤压力度不易控制,挤压力度过轻会导致避雷针固定不稳定,挤压力度过重会导致古建筑的屋脊遭受不可逆的损坏,因此需要对挤压力度进行微调,在不损坏屋脊的同时还能对避雷针进行固定,为此,提出一种景区古建筑防雷保护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区古建筑防雷保护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因为屋脊受到的是两侧的挤压力,此挤压力度不易控制,挤压力度过轻会导致避雷针固定不稳定,挤压力度过重会导致古建筑的屋脊遭受不可逆的损坏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景区古建筑防雷保护器,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设置成倒梯形,所述空腔内部滑动设置有橡胶棒,所述橡胶棒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套设有转环,所述转环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框体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柱活动设置在滑槽内部,所述框体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室内防雷装置,所述室内防雷装置包括设置于室内的防雷保护单元,所述防雷保护单元包括电源防雷器、网络信号防雷器、浪涌保护器以及汇流箱,通过使橡胶棒在空腔内部运动,因为空腔设置成倒梯形,随着橡胶棒的运动,空腔内部的间隙逐渐减小,从而对屋脊卡合更加紧密,将框体固定在屋脊上,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橡胶棒的转动程度对古建筑屋脊的卡合程度进行微调,在防止卡合过度对屋脊造成损坏的同时还能将框体固定在屋脊上,过程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3、优选的,所述框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避雷针,所述避雷针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下线,雷电在避雷针的顶部尖端放电,通过引下线输送到地表。

4、优选的,所述电源防雷器、网络信号防雷器、浪涌保护器以及汇流箱均引出有导流线,所述导流线连接有引出线,所述引出线与引下线通过接地线连接有接地单元,室内防雷装置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雷电对古建筑的损坏程度,对古建筑的长期保护有重要的作用。

5、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上活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连接柱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转环和滑动块固定连接,松开滑动块,在弹簧弹性力的作用下,滑动块落入凹槽中,连接柱被限位,从而将框体稳定地固定在屋脊上。

6、优选的,所述框体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滑动块与凹槽相互配合,滑动块落入凹槽中,连接柱被限位。

7、优选的,所述框体的内壁设置有橡胶垫,框体在与古建筑屋脊发生相对滑动时不会对屋脊造成损坏。

8、优选的,所述防雷保护单元包括连接于接地线上的铜排,所述铜排通过导线连接有等离子接地极以及非金属接地体,使导电更加彻底。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橡胶棒,首先使屋脊卡合在空腔内部,通过使橡胶棒在空腔内部运动,因为空腔设置成倒梯形,随着橡胶棒的运动,空腔内部的间隙逐渐减小,从而对屋脊卡合更加紧密,将框体固定在屋脊上,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橡胶棒的转动程度对古建筑屋脊的卡合程度进行微调,在防止卡合过度对屋脊造成损坏的同时还能将框体稳定地固定在屋脊上,过程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室内防雷装置,室内防雷装置包括设置于室内的防雷保护单元,室内的防雷保护单元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雷电对古建筑的损坏程度,对古建筑的长期保护有重要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景区古建筑防雷保护器,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3),所述空腔(13)设置成倒梯形,所述空腔(13)内部滑动设置有橡胶棒(2),所述橡胶棒(2)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套设有转环(3),所述转环(3)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柱(4),所述框体(1)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1),所述连接柱(4)活动设置在滑槽(1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区古建筑防雷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避雷针(6),所述避雷针(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下线(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区古建筑防雷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防雷器(71)、网络信号防雷器(72)、浪涌保护器(73)以及汇流箱(74)均引出有导流线(75),所述导流线(75)连接有引出线(76),所述引出线(76)与引下线(61)通过接地线连接有接地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区古建筑防雷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4)上活动设置有滑动块(5),所述连接柱(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柱(41),所述连接柱(4)上套设有弹簧(51),所述弹簧(51)的两端分别与转环(3)和滑动块(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景区古建筑防雷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上开设有多个凹槽(12),所述滑动块(5)与凹槽(12)相互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区古建筑防雷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内壁设置有橡胶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区古建筑防雷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保护单元包括连接于接地线上的铜排(77),所述铜排(77)通过导线连接有等离子接地极(78)以及非金属接地体(79)。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景区古建筑防雷保护器,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设置成倒梯形,所述空腔内部滑动设置有橡胶棒,所述橡胶棒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套设有转环,所述转环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框体的一侧开设有滑槽,首先使屋脊卡合在空腔内部,通过使橡胶棒在空腔内部运动,因为空腔设置成倒梯形,随着橡胶棒的运动,空腔内部的间隙逐渐减小,从而对屋脊卡合更加紧密,将框体固定在屋脊上,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橡胶棒的转动程度对古建筑屋脊的卡合程度进行微调,在防止卡合过度对屋脊造成损坏的同时还能将框体稳定地固定在屋脊上,过程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庆,沈海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易普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