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02701发布日期:2023-08-04 01:58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母线槽,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1、母线槽,是由金属板(钢板或铝板)为保护外壳、导电排、绝缘材料及有关附件组成的母线系统,用来为分散系统各个元件分配较大功率。

2、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1443387.2”)公开了“一种母线槽用散热结构”,上述结构包括母线槽外壳、母线槽室和散热板,所述母线槽外壳内壁粘接有均匀分布的导热绝缘硅胶卡套,但是,上述散热机构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3、1、利用防水透气膜进行换气和散热,但是,一旦防水透气膜损坏,则会导致母线槽内部进水,安全性低;

4、2、仅通过两侧的通孔进行散热,在外界空气流通性差时,不利于散热,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散热结构,解决了对比文件中的一旦防水透气膜损坏,则会导致母线槽内部进水,安全性低,仅通过两侧的通孔进行散热,在外界空气流通性差时,不利于散热,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散热结构,包括母线槽本体,所述母线槽本体下部设有下散热机构,所述下散热机构包括下安装框和若干个下散热翅,所述母线槽本体上部设有上散热机构,所述上散热机构包括上安装框和若干个上散热翅,所述上安装框上方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两侧内壁上均设有两个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螺柱和四个固定柱,所述安装块上方设有若干个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安装柱、主动轴、叶轮、两个传动轴和两个扇叶。

4、优选的,所述下安装框通过螺栓连接于母线槽本体两侧内壁上,且下散热翅固设于下安装框顶部内壁上。

5、优选的,所述上散热翅固设于上安装框底部内壁上,且上安装框底部抵接于母线槽本体上部外壁上。

6、通过上述方案,通过下安装框和上安装框与母线槽本体接触,避免外界空气的水分进入到母线槽本体内。

7、优选的,所述安装块顶部外壁上开有四个通风口,且安装块抵接于上安装框顶部外壁上。

8、优选的,所述螺柱固设于固定块一侧外壁上,且四个固定柱分别固设于固定块四角外壁上,所述上安装框和安装块两侧靠近固定柱的内壁上均开有安装孔,且固定柱固设于安装孔内,所述螺柱一端外壁上螺接有螺母,且螺母与母线槽本体、上安装框和安装块形成紧固配合。

9、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四个固定柱对上安装框和安装块进行连接固定,随后利用螺母螺接在螺柱上,使得母线槽本体、上安装框和安装块形成紧固配合。

10、优选的,所述安装柱两端分别固设于母线槽本体两侧上部内壁上,且主动轴顶端贯穿并通过轴承连接于安装柱顶部外壁上,所述叶轮固设于主动轴下部外壁上,且主动轴上部外壁上固设有主动轮,两个所述传动轴分别贯穿并通过轴承连接于安装柱底部外壁上,且两个传动轴下部外壁上均固设有从动轮,两个从动轮分别与主动轮相互啮合形成传动配合,两个所述扇叶分别固设于两个传动轴顶端外壁上。

11、通过上述方案,通过热空气上升,带动叶轮转动,叶轮带动主动轮带动两个从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传动轴和两个扇叶转动,进而将母线槽本体产生的热量输送到外界。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设置有下散热机构和上散热机构,下安装框和上安装框与母线槽本体紧密接触,避免外界空气的水分进入到母线槽本体内,能够在保证母线槽本体产生的热量及时输送到下散热翅和上散热翅处,同时避免外界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到母线槽本体内,提高了安全性。

14、2、设置有辅助机构,通过热空气上升,带动叶轮转动,叶轮带动主动轮带动两个从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传动轴和两个扇叶转动,进而将母线槽本体产生的热量输送到外界,能够对上散热翅处的热量进行辅助散热,避免热量聚集,提高了散热效果。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母线槽本体产生的热量及时输送到下散热翅和上散热翅处,同时避免外界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到母线槽本体内,提高了安全性,能够对上散热翅处的热量进行辅助散热,避免热量聚集,提高了散热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结构,包括母线槽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槽本体(1)下部设有下散热机构(2),所述下散热机构(2)包括下安装框(201)和若干个下散热翅(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框(201)通过螺栓连接于母线槽本体(1)两侧内壁上,且下散热翅(202)固设于下安装框(201)顶部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散热翅(302)固设于上安装框(301)底部内壁上,且上安装框(301)底部抵接于母线槽本体(1)上部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4)顶部外壁上开有四个通风口,且安装块(4)抵接于上安装框(301)顶部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502)固设于固定块(501)一侧外壁上,且四个固定柱(503)分别固设于固定块(501)四角外壁上,所述上安装框(301)和安装块(4)两侧靠近固定柱(503)的内壁上均开有安装孔,且固定柱(503)固设于安装孔内,所述螺柱(502)一端外壁上螺接有螺母,且螺母与母线槽本体(1)、上安装框(301)和安装块(4)形成紧固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601)两端分别固设于母线槽本体(1)两侧上部内壁上,且主动轴(602)顶端贯穿并通过轴承连接于安装柱(601)顶部外壁上,所述叶轮(603)固设于主动轴(602)下部外壁上,且主动轴(602)上部外壁上固设有主动轮(604),两个所述传动轴(605)分别贯穿并通过轴承连接于安装柱(601)底部外壁上,且两个传动轴(605)下部外壁上均固设有从动轮(606),两个从动轮(606)分别与主动轮(604)相互啮合形成传动配合,两个所述扇叶(607)分别固设于两个传动轴(605)顶端外壁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涉及母线槽技术领域,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一旦防水透气膜损坏,则会导致母线槽内部进水,安全性低,仅通过两侧的通孔进行散热,在外界空气流通性差时,不利于散热,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母线槽本体,所述母线槽本体下部设有下散热机构,所述下散热机构包括下安装框和若干个下散热翅,所述母线槽本体上部设有上散热机构,所述上散热机构包括上安装框和若干个上散热翅。本技术能够在保证母线槽本体产生的热量及时输送到下散热翅和上散热翅处,同时避免外界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到母线槽本体内,提高了安全性,能够对上散热翅处的热量进行辅助散热,避免热量聚集,提高了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朱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金锄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