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67965发布日期:2023-08-18 14:1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缆防护槽,具体为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


背景技术:

1、在一些预制舱变电站上,有的设备需要裸露在外放置,而这些电力设备需要用电缆连接,传统的连接方式不能实现快速的插拔式连接,而且对连接处及电缆排线没有防护,一旦遇到大的雨雪天气,会有连接处或连接线漏电的风险,而且整体的排线美观度也差,从而一般需要在用电器附近设置电缆防护槽,在需要接电时,在防护槽上打孔,随后将电缆穿入到防护槽内进行接电,而防护槽用于对电缆进行保护,减少电缆漏电风险;但仍存在以下缺陷:

2、在需要接电时,防护槽需要重新进行打孔操作,较为麻烦,从而使得接电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在需要接电时,防护槽需要重新进行打孔操,较为麻烦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正面开设有接电孔,槽体的顶端安装有顶盖,顶盖上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安装有卡块,卡块位于接电孔远离槽体的一侧,槽体的内部安装有安装组件。

3、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设于接电孔内部的挡塞,挡塞靠近槽体内部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的直径大于接电孔的直径。

4、优选的,所述挡塞远离槽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卡板,第一卡板的底壁弧度与卡块的弧度相同,且第一卡板设于卡块的顶端。

5、优选的,所述限位板远离挡塞的一侧设有进线管,进线管靠近限位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卡板,第二卡板的弧度与第一卡板的弧度相同,进线管的外径与挡塞的直径相同。

6、优选的,所述进线管远离限位板的一侧设有背板,背板靠近进线管的一侧对称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于进线管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背板远离进线管的一侧设有压板,压板远离背板的一侧等角度安装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槽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背板靠近压板的一侧开设有限位转槽,压板靠近背板的一侧安装有限位转块,限位转块转动连接于限位转槽的内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槽体上预设接电孔,在使用时将挡塞转动至第一卡板处于卡块下方后,使得槽体与顶盖分离,随后将挡塞取下,且进线管进入至接电孔内,电缆能够从进线管进入至槽体内完成接电,从而不需要临时打孔,提高用电设备的安装效率;

11、(2)、该新型通过挡塞位于接电孔内部时,第一卡板卡接于卡块的顶端,使得槽体与顶盖固定,在挡塞取下后,进线管在弹簧弹力作用下进入到接电孔内部,且第二卡板能够卡接于卡块的顶端,且在挡塞或进线管转动后,第一卡板或第二卡板转动至卡块下方,从而使得槽体与顶盖分离,从而方便槽体与顶盖的拆装,从而方便进行接电,且提高对电缆的防护作用。



技术特征:

1.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包括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的正面开设有接电孔(5),槽体(1)的顶端安装有顶盖(2),顶盖(2)上安装有连接板(3),连接板(3)上安装有卡块(4),卡块(4)位于接电孔(5)远离槽体(1)的一侧,槽体(1)的内部安装有安装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6)包括设于接电孔(5)内部的挡塞(602),挡塞(602)靠近槽体(1)内部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板(601),限位板(601)的直径大于接电孔(5)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塞(602)远离槽体(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卡板(603),第一卡板(603)的底壁弧度与卡块(4)的弧度相同,且第一卡板(603)设于卡块(4)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601)远离挡塞(602)的一侧设有进线管(604),进线管(604)靠近限位板(60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卡板(605),第二卡板(605)的弧度与第一卡板(603)的弧度相同,进线管(604)的外径与挡塞(602)的直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管(604)远离限位板(601)的一侧设有背板(606),背板(606)靠近进线管(604)的一侧对称安装有连接杆(607),连接杆(607)的一端于进线管(604)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606)远离进线管(604)的一侧设有压板(608),压板(608)远离背板(606)的一侧等角度安装有弹簧(609),弹簧(609)的一端与槽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606)靠近压板(608)的一侧开设有限位转槽(610),压板(608)靠近背板(606)的一侧安装有限位转块(611),限位转块(611)转动连接于限位转槽(610)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缆防护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预制舱舱顶二次电缆防护槽,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在需要接电时,防护槽需要重新进行打孔操做,较为麻烦的问题,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正面开设有接电孔,槽体的顶端安装有顶盖,顶盖上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安装有卡块,卡块位于接电孔远离槽体的一侧,槽体的内部安装有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设于接电孔内部的挡塞,本技术,通过槽体上预设接电孔,在使用时将挡塞转动至第一卡板处于卡块下方后,使得槽体与顶盖分离,随后将挡塞取下,且进线管进入至接电孔内,电缆能够从进线管进入至槽体内完成接电,从而不需要临时打孔,提高用电设备的安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桃,崔璐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固亚德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