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81931发布日期:2023-06-15 15:47阅读:58来源:国知局
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1、通常情况下,储能系统中用于储能的电池可以存储大量的电能,储能系统可以有利于改善电网的电能质量,以及可以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电和配电领域。其中,储能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2、相关技术中,通过在储能系统中设置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system,ups)作为储能系统的辅助电源,以便于在电网断电或者低电压穿越的情况下,由ups中的铅酸电池为储能系统的负载供电。

3、但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较低,导致需要更换多次ups,从而使得储能系统的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系统,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储能系统的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包括:

3、储能电池,储能电池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

4、供电切换电路,供电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供电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储能电池连接;

5、在外部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供电切换电路中与第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一供电通路导通,以使外部交流电源为储能系统的负载供电;在外部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供电切换电路中与第二输入端连接的第二供电通路导通,以使储能电池为负载供电。

6、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电池和供电切换电路,其中,供电切换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外部交流电源和储能电池连接。在外部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供电切换电路中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的第一供电通路导通,以使外部交流电源为储能系统的负载供电;在外部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供电切换电路中与储能电池连接的第二供电导通,以使储能电池为负载供电。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采用ups作为辅助电源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较长,因此,可以减少在储能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内更换辅助电源的次数,从而可以节省储能系统的维护成本。

7、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切换电路包括:设置于第一供电通路的第一开关电路,以及设置于第二供电通路的第二开关电路。

8、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供电通路采用开关电路的方式,可以实现在电网正常供电的情况下,通过外部交流电源为储能系统的负载供电;在电网断电或者低电压穿越等情况下,可以无缝切换到通过储能电池为负载供电,不仅可以节省储能系统的维护成本,而且还可以有利于保证储能系统的供电连续性。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其中,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负载连接;和/或,

10、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其中,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负载连接。

11、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开关电路采用二极管的方式,可以实现在电网正常供电的情况下,通过外部交流电源为储能系统的负载供电;在电网断电或者低电压穿越等情况下,可以无缝切换到通过储能电池为负载供电,有利于保证储能系统的供电连续性。另外,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还可以防止第一供电通路中的电流或者第二供电通路中的电流反灌至另一通路,有利于提高储能系统的稳定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其中,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负载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控制电路连接;和/或,

13、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其中,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负载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控制电路连接。

14、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开关电路采用晶体管的方式,可以实现在电网正常供电的情况下,通过外部交流电源为储能系统的负载供电;在电网断电或者低电压穿越等情况下,可以无缝切换到通过储能电池为负载供电,有利于保证储能系统的供电连续性。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系统还包括变压电路,变压电路的输入端与储能电池连接,变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输入端连接,以便于可以为负载提供合适的电能,有利于负载的正常运行。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系统还包括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入端连接,以便于可以为直流负载提供合适的电能,有利于负载的正常运行。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压电路包括:第一隔离dc/dc电路。通过隔离电路的方式可以提高储能系统的绝缘性能,从而可以减少直流与交流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直流对负载的影响。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整流电路包括:隔离ac/dc电路。通过隔离电路的方式可以提高储能系统的绝缘性能,从而可以减少直流与交流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直流对负载的影响。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整流电路还包括:设置于隔离ac/dc电路与第一输入端之间的第二隔离dc/dc电路,以便于可以为负载提供合适的电能,有利于负载的正常运行。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整流电路还包括:设置于外部交流电源与隔离ac/dc电路之间的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以便于可以提高功率因素。

21、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切换电路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供电通路的第一开关电路,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供电通路的第二开关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负载连接;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控制电路连接;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变压电路,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电池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电路包括:第一隔离dc/dc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隔离ac/dc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隔离ac/dc电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之间的第二隔离dc/dc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部交流电源与所述隔离ac/dc电路之间的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电池和供电切换电路,其中,供电切换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外部交流电源和储能电池连接。在外部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供电切换电路中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的第一供电通路导通,以使外部交流电源为储能系统的负载供电;在外部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供电切换电路中与储能电池连接的第二供电导通,以使储能电池为负载供电。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较长,因此,可以减少在储能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内更换辅助电源的次数,从而可以节省储能系统的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林久标,吴凯,王星星,林龙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