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放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1141发布日期:2023-09-02 15:5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电容放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容放电,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容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维修电路板时,电路板上的电解电容器会带有高压电,如果不把电解电容器的高压电释放,则会导致维修人员触电,造成安全事故。

2、在相关技术中,维修电路板时会先通过电笔对电解电容器进行测试,确认电解电容器没有高压电再进行维修,若是电解电容器上有高压电,则需要先对电解电容器的高压电进行释放,再进行维修,这样的方式不但会影响维修的效率,而且由于电解电容器放电难度较大,进而导致维修的难度过大,进一步影响维修的效率,放电的过程中还存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放电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维修电路板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容放电装置,包括:测试结构,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的导通方向相反,测试结构连接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第一电阻,连接在第一导线上;第二电阻,连接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其中,第二电阻和第一二极管并联设置,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并联设置。

3、进一步地,电容放电装置还包括第三电阻,连接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并与第二电阻串联设置,第二电阻的阻值小于第三电阻的阻值。

4、进一步地,第一电阻的阻值和第二电阻的阻值的比值在6至10之间,和/或,第一电阻的阻值和第三电阻的阻值的比值在4至7之间。

5、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第一电阻位于第二电阻与测试结构之间。

6、进一步地,电容放电装置还包括壳体,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阻均设置在壳体内,第一导线的端部和第二导线的端部均伸出于壳体。

7、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二极管插入至第一通孔内,第二二极管插入至第二通孔内。

8、进一步地,电容放电装置还包括间隔设置并与壳体连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远离壳体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金属部,第二连接臂远离壳体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金属部,第一连接臂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臂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一导线插入至第一连接孔内并与第一金属部连接,第二导线插入至第二连接孔内并与第二金属部连接。

9、进一步地,壳体、第一连接臂以及第二连接臂的材质均为绝缘材质。

1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臂可伸缩地设置,第二连接臂可伸缩地设置。

11、进一步地,第一连接臂包括嵌套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套,由靠近壳体至远离壳体的方向上,第一连接套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二连接臂包括嵌套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套,由靠近壳体至远离壳体的方向上,第二连接套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测试结构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测试结构连接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第一电阻连接在第一导线上,第二电阻连接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具体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的导通方向相反,第二电阻和第一二极管并联设置,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并联设置。通过上述的设置,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能够和电容连接,进而在测试结构的作用下能够实现放电,同时,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设置能够避免电容中的电压过大,而导致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被击穿。同时由于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的导通方向相反,这样使得无论哪个方向和电容连接,均能够实现对电容的放电,这样能够提高电容放电的效率。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维修电路板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容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放电装置还包括第三电阻(33),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线(21)和所述第二导线(22)之间并与所述第二电阻(32)串联设置,所述第二电阻(32)的阻值小于所述第三电阻(33)的阻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31)的阻值和所述第二电阻(32)的阻值的比值在6至10之间,和/或,所述第一电阻(31)的阻值和所述第三电阻(33)的阻值的比值在4至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31)位于所述第二电阻(32)与所述测试结构(1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放电装置还包括壳体(40),所述第一二极管(11)、所述第二二极管(12)、所述第一电阻(31)以及所述第二电阻(32)均设置在所述壳体(40)内,所述第一导线(21)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导线(22)的端部均伸出于所述壳体(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所述第一二极管(11)插入至所述第一通孔(41)内,所述第二二极管(12)插入至所述第二通孔(42)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放电装置还包括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壳体(40)连接的第一连接臂(51)和第二连接臂(52),所述第一连接臂(51)远离所述壳体(4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金属部(511),所述第二连接臂(52)远离所述壳体(4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金属部(521),所述第一连接臂(5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512),所述第二连接臂(5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522),所述第一导线(21)插入至所述第一连接孔(512)内并与所述第一金属部(511)连接,所述第二导线(22)插入至所述第二连接孔(522)内并与所述第二金属部(52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0)、所述第一连接臂(5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臂(52)的材质均为绝缘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51)可伸缩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臂(52)可伸缩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容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51)包括嵌套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套(513),由靠近所述壳体(40)至远离所述壳体(40)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套(513)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连接臂(52)包括嵌套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套(523),由靠近所述壳体(40)至远离所述壳体(40)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套(523)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容放电装置,包括:测试结构,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的导通方向相反,测试结构连接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第一电阻,连接在第一导线上;第二电阻,连接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其中,第二电阻和第一二极管并联设置,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并联设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维修电路板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争,任雪佳,高鹏,孙建国,张永久,冷友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