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轴电流的引导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88388发布日期:2023-09-27 14:2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电机,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轴电流的引导结构。


背景技术:

1、驱动电机由于磁路和电路不对称等原因,会在电机轴与电机壳体形成的拓扑回路中产生交变磁链,进而在电机轴两端产生轴电压、形成轴电流。电机轴上的轴电流在流经支撑轴承上的滚动轴承内外圈与滚动体的接触面时产生放电火花使局部金属材料熔化,熔化物被高速旋转的内圈和滚动体碾压形成搓板纹,造成对支撑轴承的电腐蚀。

2、目前解决上述问题方案是:支撑轴承采用绝缘轴承,即轴承滚动体采用陶瓷滚动体,在轴承的内圈或外圈设有绝缘层。但当前的绝缘轴承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价格高;二是内外圈绝缘层的绝缘效果不太好,容易因装卸轴承损伤绝缘,不利于轴电流的阻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机轴电流的引导结构,本实用新型供使电机转子轴电流通过转子与电机壳体之间的连接通路传到电机壳体,解决了支撑轴承电腐蚀的问题。

2、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电机轴电流的引导结构,包括电机壳体以及至少一部分位于电机壳体内的电机转子轴,还包括导电支撑部件、旋转导电组件、导电连接部件,所述电机转子轴上设有装配孔,所述导电支撑部件位于装配孔内并与电机转子轴固定,旋转导电组件与导电支撑部件配合,所述导电连接部件与旋转导电组件配合,导电连接部件还与电机壳体固定。

4、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支撑部件呈环状。

5、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轴承,支撑轴承设置在电机壳体与电机转子轴之间,所述旋转导电组件的阻抗值小于支撑轴承的阻抗值。

6、进一步地,旋转导电组件包括外圈、内圈、滚动体、连接柱,外圈与导电支撑部件固定,滚动体设置在外圈与内圈之间,且滚动体分别与外圈和内圈配合,连接柱与内圈固定,连接柱还与导电连接部件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内圈过盈配合,连接柱的另一端设有插槽,导电连接部件插入到连接柱另一端设置的插槽中。

8、进一步地,导电连接部件为弹性片,导电连接部件在自身变形后的弹力作用下使该导电连接部件与旋转导电组件形成配合。

9、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弯曲部、中间过渡部、第二弯曲部、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旋转导电组件连接,第一弯曲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弯曲部的另一端与中间过渡部的一端连接,中间过渡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弯曲部的一端连接,第二弯曲部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电机壳体固定。

10、电机工作时电机转子轴旋转,旋转的电机转子轴同时带动导电支撑部件、旋转导电组件一起旋转,导电连接部件处于静止状态,由于旋转导电组件与导电连接部件配合,而导电连接部件又通过接地螺栓固定在电机壳体上,因此当电机转子轴两端产生轴电压、形成轴电流时,由于旋转导电组件的阻抗小,故电机轴电流通过电机转子轴、旋转导电组件、导电连接部件、电机壳体实现轴电流接地。采用本实新型后,避免了轴电流通过电机转子轴、支撑轴承、电机壳体的路径传导入地。本实用新型使电机轴电流不经过支撑轴承而把轴电流传递到电机壳体上,避免了轴电流对支撑轴承的电腐蚀,保证了电机的可靠性,同时具有低成本、高通用性的优势。



技术特征:

1.电机轴电流的引导结构,包括电机壳体(8)以及至少一部分位于电机壳体(8)内的电机转子轴(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支撑部件(2)、旋转导电组件、导电连接部件(6),所述电机转子轴(3)上设有装配孔(3a),所述导电支撑部件(2)位于装配孔(3a)内并与电机转子轴(3)固定,旋转导电组件与导电支撑部件(2)配合,所述导电连接部件(6)与旋转导电组件配合,导电连接部件(6)还与电机壳体(8)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轴电流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撑部件(2)呈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轴电流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轴承(9),支撑轴承(9)设置在电机壳体(8)与电机转子轴(3)之间,所述旋转导电组件的阻抗值小于支撑轴承(9)的阻抗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机轴电流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旋转导电组件包括外圈(1)、内圈(4)、滚动体(10)、连接柱(5),外圈(1)与导电支撑部件(2)固定,滚动体(10)设置在外圈(1)与内圈(4)之间,且滚动体(10)分别与外圈(1)和内圈(4)配合,连接柱(5)与内圈(4)固定,连接柱(5)还与导电连接部件(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轴电流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5)的一端与内圈(4)过盈配合,连接柱(5)的另一端设有插槽,导电连接部件(6)插入到连接柱(5)另一端设置的插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轴电流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连接部件(6)为弹性片,导电连接部件(6)在自身变形后的弹力作用下使该导电连接部件(6)与旋转导电组件形成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机轴电流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部件(6)包括第一连接部(6a)、第一弯曲部(6b)、中间过渡部(6c)、第二弯曲部(6d)、第二连接部(6e),第一连接部(6a)与旋转导电组件连接,第一弯曲部(6b)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6a)连接,第一弯曲部(6b)的另一端与中间过渡部(6c)的一端连接,中间过渡部(6c)的另一端与第二弯曲部(6d)的一端连接,第二弯曲部(6d)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6e)连接,第二连接部(6e)与电机壳体(8)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轴电流的引导结构,包括电机壳体以及至少一部分位于电机壳体内的电机转子轴,还包括导电支撑部件、旋转导电组件、导电连接部件,所述电机转子轴上设有装配孔,所述导电支撑部件位于装配孔内并与转子轴固定,旋转导电组件与导电支撑部件配合,所述导电连接部件与旋转导电组件配合,导电连接部件还与电机壳体固定。本技术供使电机转子轴电流通过转子与电机壳体之间的连接通路传到电机壳体,解决了支撑轴承电腐蚀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宋亚科,都衡,张征鹏,何江,雷有棋,王攀,胡建,何俊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