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66403发布日期:2023-11-17 22:2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伏,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1、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光伏支架在山坡地、沼泽地、水处理厂等地势较为复杂的场景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通常,光伏支架包括承重索和稳定索,光伏组件设置于承重索上且通过承重索进行支撑,承重索和稳定索之间通过刚性杆进行连接;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承重索、刚性杆和稳定索配合支撑光伏组件,但是,风致振动对这种光伏支架的影响较为明显,需要重点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支架,以减小光伏组件的振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支架,包括稳定索和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承重索,稳定索位于承重索的下方且同方向延伸,稳定索和承重索之间支撑连接有阻尼器,阻尼器用于在稳定索和承重索靠近和远离的方向上形成阻尼力。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承重索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稳定索位于承重索的下方且稳定索与承重索同方向延伸,稳定索和承重索之间支撑连接有阻尼器,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承重索和稳定索支撑固定光伏组件,能够使光伏组件可以安装至山坡地、沼泽地等复杂的环境中;其次,当光伏组件受到风力等作用发生振动时,可以利用阻尼器在稳定索和承重索靠近和远离的方向上形成的阻尼力吸收风致振动产生的能量,减小光伏组件的振动,降低风致振动对光伏支架的影响。

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承重索包括第一承重索和第二承重索;

5、阻尼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阻尼器和至少一个第二阻尼器,第一阻尼器连接第一承重索和稳定索,第二阻尼器连接第二承重索和稳定索。如此设置,第一阻尼器可以在稳定索和第一承重索靠近和远离的方向上形成阻尼力,第二阻尼器可以在稳定索和第二承重索靠近和远离的方向上形成阻尼力,通过两个阻尼器共同配合吸收风致振动产生的能量,能够进一步降低风致振动对光伏支架的影响。

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组阻尼器包括一个第一阻尼器和一个第二阻尼器;

7、至少一组阻尼器所包括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连接于稳定索上的同一位置;

8、或者,每一组阻尼器所包括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连接于稳定索上的不同位置。如此设置,当至少一组阻尼器所包括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连接于稳定索上的同一位置时,一组阻尼器所包括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可以通过同一个连接座与稳定索相连,简化光伏支架的结构;当每一组阻尼器所包括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连接于稳定索上的不同位置时,各阻尼器在稳定索上的作用力点不同,有利于阻尼器作用力在稳定索上分散,进一步减弱风致振动。

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一组阻尼器所包括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连接于稳定索上的不同位置时,该组阻尼器所包括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在稳定索上的间距为10mm~1000mm。如此设置,既能够避免该组阻尼器所包括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距离较近时造成限位,影响各自的安装和阻尼动作,又能够避免该组阻尼器所包括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距离较远时影响光伏组件整体的阻尼效果。

1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支撑杆,支撑杆连接于第一承重索和第二承重索之间。如此设置,通过支撑杆进行支撑,能够提高光伏支架整体的稳定性。

1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承重索和第二承重索组成承载面,稳定索沿竖直方向投影在承载面上的投影线位于承载面的中间位置。如此设置,优化第一承重索、第二承重索以及稳定索的相对位置,进而优化第一阻尼器、第二阻尼器和支撑杆的相对位置,进一步提高光伏支架整体的稳定性。

1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阻尼器为液体阻尼器、电磁阻尼器、磁流变阻尼器和弹簧阻尼器其中之一。如此设置,优化阻尼器的结构,使得阻尼器能够吸收风致振动产生的能量实现减振。

13、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阻尼器为杆状结构。如此设置,通过杆状结构支撑连接承重索和稳定索,能够使承重索和稳定索连接更加稳定。

1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第一承重索、第二承重索和稳定索为一组绳索组件,绳索组件设置有多组且多组绳索组件相互平行,每组绳索组件上均设置有光伏组件,相邻两组绳索组件之间连接有排间阻尼器。如此设置,相邻两排光伏组件的光伏支架之间可以通过排间阻尼器相连,通过排间阻尼器吸收风致振动产生的能量进行减振,能够进一步降低风致振动对光伏支架的影响。

1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排间阻尼器的一端与前相邻绳索组件中的承重索相连,另一端与后相邻绳索组件中的稳定索相连。如此设置,排间阻尼器连接于前相邻绳索组件中承重索和后相邻绳索组件中稳定索之间,能够进一步提高光伏支架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支架,包括稳定索和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承重索,所述稳定索位于所述承重索的下方且同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索和所述承重索之间支撑连接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用于在所述稳定索和所述承重索靠近和远离的方向上形成阻尼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索包括第一承重索和第二承重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阻尼器包括一个第一阻尼器和一个第二阻尼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当一组所述阻尼器所包括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连接于所述稳定索上的不同位置时,该组所述阻尼器所包括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在所述稳定索上的间距为10mm~100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于所述第一承重索和所述第二承重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索和所述第二承重索组成承载面,所述稳定索沿竖直方向投影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投影线位于所述承载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稳定索沿竖直方向投影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投影线与所述稳定索沿竖直方向之间的距离为0.5m~3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为液体阻尼器、电磁阻尼器、磁流变阻尼器和弹簧阻尼器其中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为杆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承重索、第二承重索和稳定索为一组绳索组件,所述绳索组件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所述绳索组件相互平行,每组所述绳索组件上均设置有所述光伏组件,相邻两组所述绳索组件之间连接有排间阻尼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间阻尼器的一端与前相邻绳索组件中的承重索相连,另一端与后相邻绳索组件中的稳定索相连。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光伏支架,涉及光伏技术领域,以解决风致振动对这种光伏支架的影响较为明显的问题。所述光伏支架包括稳定索和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承重索,稳定索位于承重索的下方且同方向延伸,稳定索和承重索之间支撑连接有阻尼器,阻尼器用于在稳定索和承重索靠近和远离的方向上形成阻尼力。

技术研发人员:董彬,董长安,罗黎英,野召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