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带内藏导线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52270发布日期:2023-11-07 00:48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带内藏导线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光伏板,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带内藏导线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1、现有便携式折叠光伏板之间的连接导线从不同光伏板导出后,再将各个导线连接在一块,再或者,有的将导线内藏在连接带中,但这种连接带是以整条的方式设置在不同光伏板之间,而且安装过程繁琐,存在不牢靠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带内藏导线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及连接结构;

2、其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光伏板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光伏板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沿所述连接结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连接带、及导线;

3、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上接板和第一下接板,所述第一上接板设有第一箭头凸起部,所述第一下接板设有与所述第一箭头凸起部相互适配嵌合的第一箭头内凹部;

4、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上接板和第二下接板,所述第二上接板设有第二箭头凸起部,所述第二下接板设有与所述第二箭头凸起部相互适配嵌合的第二箭头内凹部;

5、安装所述连接带时,所述第一箭头凸起部与所述第一箭头内凹部相互的嵌合卡住所述连接带靠近所述第一光伏板的端部,所述第二箭头凸起部与所述第二箭头内凹部相互的嵌合卡住所述连接带靠近所述第二光伏板的端部。

6、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连接带内部,并内置于所述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中,与所述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电性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第一光伏板和所述第二光伏板的电能。

7、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下接板在靠近所述第一光伏板侧设有粘合点,所述第二下接板在靠近所述第二光伏板侧设有粘合点,用于将所述连接带的端部粘合固定至粘合点上。

8、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沿所述第一下接板和所述第二下接板宽度方向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粘合点相对的限位槽,用于容置所述连接带。

9、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箭头凸起部和所述第二箭头凸起部设有不少于两个箭头凸起部;所述第一箭头内凹部和所述第二箭头内凹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箭头凸起部、第二箭头凸起部所包括的箭头凸起部数量一致的箭头内凹部。

10、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带的外表层由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料构成,所述连接带的里层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构成。

11、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线以蛇字形的方式来回穿过所述连接结构的多个连接带部位、及所述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所述导线两端从光伏板的同一侧引出,用于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

12、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下接板在靠近所述第一光伏板背面侧设有第一回字腔;所述第二下接板在靠近所述第二光伏板背面侧设有第二回字腔;所述第二回字腔与所述第一回字腔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回字腔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光伏板或所述第二光伏板的厚度。

13、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光伏板包括第一边框和第一边缘卡接体,所述第一边框在靠近所述第一光伏板背面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回字腔厚度相同的第三回字腔,所述第一边缘卡接体连接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一下接板;

14、所述第二光伏板包括第二边框和第二边缘卡接体,所述第二边框在靠近所述第二光伏板背面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回字腔厚度相同的第四回字腔;所述第二边缘卡接体连接所述第二边框和所述第二下接板;

15、所述第一边缘卡接体和第二边缘卡接体在所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部位的过渡段表面为弧形面。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连接带嵌入至由连接结构中第一上接板与第一下接板、第二上接板与第二下接板的上下箭头嵌合结构,可以有效的将连接带锁紧,限制连接带的移位,而且可以设置多个箭头凸起部,对应的,箭头内凹部也需设置多个箭头内凹部,进一步避免用户在使用光伏板时将连接带挣脱,安装时只需要将第一上接板和第二上接板按压,即可完成第一箭头凸起部与第一箭头内凹部,以及第二箭头凸起部与第二箭头内凹部之间的嵌合;此外,本实用新型因为这种互锁结构的稳靠性,连接带可以通过间隔设置,从而节省连接带的材料,导线内藏于连接带中,避免了导线的外露,有利于延长导线使用寿命的同时,可以避免用户操作导线的麻烦。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带内藏导线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及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光伏板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光伏板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沿所述连接结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连接带、及导线;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上接板和第一下接板,所述第一上接板设有第一箭头凸起部,所述第一下接板设有与所述第一箭头凸起部相互适配嵌合的第一箭头内凹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上接板和第二下接板,所述第二上接板设有第二箭头凸起部,所述第二下接板设有与所述第二箭头凸起部相互适配嵌合的第二箭头内凹部;安装所述连接带时,所述第一箭头凸起部与所述第一箭头内凹部相互的嵌合卡住所述连接带靠近所述第一光伏板的端部,所述第二箭头凸起部与所述第二箭头内凹部相互的嵌合卡住所述连接带靠近所述第二光伏板的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内藏导线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连接带内部,并内置于所述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中,与所述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电性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第一光伏板和所述第二光伏板的电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内藏导线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接板在靠近所述第一光伏板侧设有粘合点,所述第二下接板在靠近所述第二光伏板侧设有粘合点,用于将所述连接带的端部粘合固定至粘合点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带内藏导线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下接板和所述第二下接板宽度方向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粘合点相对的限位槽,用于容置所述连接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内藏导线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箭头凸起部和所述第二箭头凸起部设有不少于两个箭头凸起部;所述第一箭头内凹部和所述第二箭头内凹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箭头凸起部、第二箭头凸起部所包括的箭头凸起部数量一致的箭头内凹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带内藏导线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的外表层由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料构成,所述连接带的里层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内藏导线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以蛇字形的方式来回穿过所述连接结构的多个连接带部位、及所述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所述导线两端从光伏板的同一侧引出,用于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内藏导线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接板在靠近所述第一光伏板背面侧设有第一回字腔;所述第二下接板在靠近所述第二光伏板背面侧设有第二回字腔;所述第二回字腔与所述第一回字腔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回字腔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光伏板或所述第二光伏板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带内藏导线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板包括第一边框和第一边缘卡接体,所述第一边框在靠近所述第一光伏板背面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回字腔厚度相同的第三回字腔,所述第一边缘卡接体连接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一下接板;所述第二光伏板包括第二边框和第二边缘卡接体,所述第二边框在靠近所述第二光伏板背面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回字腔厚度相同的第四回字腔;所述第二边缘卡接体连接所述第二边框和所述第二下接板;所述第一边缘卡接体和第二边缘卡接体在所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部位的过渡段表面为弧形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光伏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带内藏导线的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及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间隔布置的连接带、及导线;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上接板和第一下接板,第一上接板设有第一箭头凸起部,第一下接板设有第一箭头内凹部;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上接板和第二下接板,第二上接板设有第二箭头凸起部,第二下接板设有第二箭头内凹部;导线穿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连接带内部,并内置于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中;连接带嵌入箭头嵌合结构,可以有效的将连接带锁紧,避免用户在使用光伏板时将连接带挣脱,安装时只需要将第一上接板和第二上接板按压,即可完成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陈力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运通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