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缆线分线设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14562发布日期:2023-07-27 23:0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缆线分线设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供配电分线设备,具体为一种缆线分线设计结构。


背景技术:

1、电缆接线装置主要应用于电线电缆、通讯电缆及信号电缆连接处的保护,有时线材不够长需要多段线材连接也能用上,需要模拟线缆屏蔽皮的作用,避免水、灰尘与电缆连接点产生接触,分线盒是配线电缆或光缆的终端,连接配线电缆或光缆和用户线路部分,对主干线进行分支,具有重要的作用。

2、现有的供配电线路中经常需要使用到多个缆线进行连接线路,而对于多个缆线连接时无法进行分层式分线,这样就使缆线杂乱无序,进而在后期检修时无法快速的对各个线路进行查找。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缆线分线设计结构,解决对于多个缆线连接时无法进行分层式分线,这样就使缆线杂乱无序,进而在后期检修时无法快速的对各个线路进行查找,当将缆线从位于上层的接线槽穿入并使其连接处位于安装侧板的弧形处后,将顶盖板与主壳体进行连接,然后密封顶板插入到主壳体的内腔并直至密封顶板与分线板相互接触贴合,此时限位插板插入到相应的插入槽里面,然后使用螺栓穿过连接孔将连接板与主壳体进行连接,进而实现顶盖板与主壳体的安装连接,同时也实现对缆线的分层式分线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缆线分线设计结构,包括壳体组件、顶盖组件、分线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两侧的壁体对称开设有接线槽,所述主壳体两端壁体的下部对称连接有安装侧板,所述安装侧板的内侧开设有定位螺孔,所述主壳体下底面的顶部连接有限位底板,所述限位底板上部的内侧开设有壳体卡槽,所述限位底板上部的内侧开设有底板线槽,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所述顶盖板的下底面连接有密封顶板,所述密封顶板的内侧开设有插入槽,所述密封顶板的内侧开设有顶板线槽,所述分线组件包括分线板,所述分线板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定位侧板,所述定位侧板的上、下两端对称连接有限位插板,所述分线板的内侧分别开设有分线上槽、分线下槽,所述分线上槽的内壁连接有防护垫层。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将缆线从位于上层的接线槽穿入并使其连接处位于安装侧板的弧形处后,将顶盖板与主壳体进行连接,然后密封顶板插入到主壳体的内腔并直至密封顶板与分线板相互接触贴合,此时限位插板插入到相应的插入槽里面,然后使用螺栓穿过连接孔将连接板与主壳体进行连接,进而实现顶盖板与主壳体的安装连接,同时也实现对缆线的分层式分线,将缆线从位于上层的接线槽穿入并使其连接处位于分线上槽的弧形处,然后使用顶板线槽与分线上槽的配合实现对线缆的上层分线,通过防护垫层的设置,用于避免对线缆绝缘皮造成磨损,进而提高线缆使用的安全性。

4、为了能够避免多个缆线连接时杂乱无序: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壳体的上部为敞口设置,所述主壳体的内侧开设有用于安装分线组件的腔体,所述接线槽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接线槽上、下平行设置。

6、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使用装置时,将主壳体与安装面相接触,然后使用螺栓穿过定位螺孔并对安装侧板进行固定,进而通过对安装侧板的固定实现主壳体与安装面的连接,通过上、下平行两组接线槽的设置,实现对缆线的分层式分线,进而能够避免多个缆线连接时杂乱无序。

7、为了实现对缆线的初步分线工作: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卡槽共设置有两个,所述壳体卡槽的尺寸与限位插板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底板线槽的内壁连接有防护垫层,所述底板线槽为弧形结构设置。

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完成对主壳体的安装连接后,将需要连接的线缆从位于下层的接线槽穿入,然后使缆线的连接处位于底板线槽的弧形处,然后依次将缆线从位于下层的接线槽穿入并使其连接处位于底板线槽的弧形处,进而实现对缆线的初步分线工作。

10、为了通过分线下槽与底板线槽实现对线缆的下层分线: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完成对主壳体的安装连接后,将需要连接的线缆从位于下层的接线槽穿入,然后使缆线的连接处位于底板线槽的弧形处,然后依次将缆线从位于下层的接线槽穿入并使其连接处位于底板线槽的弧形处,进而实现对缆线的初步分线工作。

1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将缆线从位于下层的接线槽穿入并使其连接处位于底板线槽的弧形处,将分线板自上而下逐渐插入主壳体里面,并同时使限位插板插入相应的壳体卡槽,然后直至分线板与限位底板相互接触贴合,进而通过分线下槽与底板线槽实现对线缆的下层分线。

13、为了避免对线缆绝缘皮造成磨损,进而提高线缆使用的安全性: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线上槽与分线下槽对称设置,所述限位插板的尺寸与插入槽的尺寸相匹配,所述防护垫层为弧形结构的橡胶层。

1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所述分线上槽与分线下槽对称设置,所述限位插板的尺寸与插入槽的尺寸相匹配,所述防护垫层为弧形结构的橡胶层。

16、为了实现顶盖板与主壳体的安装连接,同时也实现对缆线的分层式分线: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板的两端对称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部的内侧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顶板线槽的内壁连接有防护垫层。

1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将缆线从位于上层的接线槽穿入并使其连接处位于安装侧板的弧形处后,将顶盖板与主壳体进行连接,然后密封顶板插入到主壳体的内腔并直至密封顶板与分线板相互接触贴合,此时限位插板插入到相应的插入槽里面,然后使用螺栓穿过连接孔将连接板与主壳体进行连接,进而实现顶盖板与主壳体的安装连接,同时也实现对缆线的分层式分线。



技术特征:

1.一种缆线分线设计结构,包括壳体组件(1)、顶盖组件(2)、分线组件(3),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主壳体(11),所述主壳体(11)两侧的壁体对称开设有接线槽(12),所述主壳体(11)两端壁体的下部对称连接有安装侧板(13),所述安装侧板(13)的内侧开设有定位螺孔(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1)下底面的顶部连接有限位底板(16),所述限位底板(16)上部的内侧开设有壳体卡槽(15),所述限位底板(16)上部的内侧开设有底板线槽(17),所述顶盖组件(2)包括顶盖板(21),所述顶盖板(21)的下底面连接有密封顶板(24),所述密封顶板(24)的内侧开设有插入槽(25),所述密封顶板(24)的内侧开设有顶板线槽(26),所述分线组件(3)包括分线板(31),所述分线板(31)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定位侧板(32),所述定位侧板(32)的上、下两端对称连接有限位插板(36),所述分线板(31)的内侧分别开设有分线上槽(33)、分线下槽(34),所述分线上槽(33)的内壁连接有防护垫层(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线分线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1)的上部为敞口设置,所述主壳体(11)的内侧开设有用于安装分线组件(3)的腔体,所述接线槽(12)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接线槽(12)上、下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线分线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卡槽(15)共设置有两个,所述壳体卡槽(15)的尺寸与限位插板(36)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底板线槽(17)的内壁连接有防护垫层(35),所述底板线槽(17)为弧形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线分线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侧板(32)的高度与分线板(31)的高度相同,所述分线下槽(34)的尺寸与底板线槽(17)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分线下槽(34)的内壁连接有防护垫层(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线分线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上槽(33)与分线下槽(34)对称设置,所述限位插板(36)的尺寸与插入槽(25)的尺寸相匹配,所述防护垫层(35)为弧形结构的橡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线分线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21)的两端对称连接有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下部的内侧开设有连接孔(23),所述顶板线槽(26)的内壁连接有防护垫层(3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供配电分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缆线分线设计结构。包括壳体组件、顶盖组件、分线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所述密封顶板的内侧开设有顶板线槽,所述分线组件包括分线板,所述分线板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定位侧板,所述定位侧板的上、下两端对称连接有限位插板,所述分线板的内侧分别开设有分线上槽、分线下槽,所述分线上槽的内壁连接有防护垫层。当将缆线从位于下层的接线槽穿入并使其连接处位于底板线槽的弧形处,将分线板自上而下逐渐插入主壳体里面,并同时使限位插板插入相应的壳体卡槽,然后直至分线板与限位底板相互接触贴合,进而通过分线下槽与底板线槽实现对线缆的下层分线。

技术研发人员:吴创泽,张俭华,杨允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创泽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